淺談優秀生心理教育策略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在智力、學習成績和日常表現中相對優秀的學生,通常被我們稱為“優秀生”。但是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被其優秀成績所掩蓋的,從而被教師、家長所忽略的心理問題。一項調查顯示:有56%的優秀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焦慮、嫉妒、自傲、爭強好勝、感情脆弱等心理困擾。如何改善優秀生的心理狀態,使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質,讓他們自身優勢得到更為充分地發揮、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一、正確引導,讓他們宣泄
優秀生求知欲、模仿能力較強,思維敏捷。我們要利用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對他們心理問題實時地進行矯正。心理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焦慮水平與學習之間關系可以描繪成“倒U型曲線”圖形。這告訴我們中等程度的焦慮有利于學生學習效能的發揮,過度的焦慮反而不能讓他們發揮出良好的自我優勢。教師和家長要教會他們對一些過度的焦慮進行擺脫和遺忘的方法,如參加有益文體活動,用影視、繪畫、音樂、體育活動轉移注意力,以此得到平靜的心理。
二、挫折教育,讓他們戒傲。
有關專家一再呼吁:給孩子們一點挫折教育吧!因為挫折教育能使他們更堅強。因此對優秀生進行挫折教育,讓其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調節自傲自大的心態,培養其謙虛的美德,從而強化他們的心理承受力顯得尤為重要。但作為一名教師,在充分認同這一點的同時,也要注意優秀生自身優勢以及特殊地位所帶來的對教育的心理反抗,在嚴格要求中,及時地表達對他們的愛,以真切的關愛、平等的關系、朋友式的幫助,引導他們從偏愛、溺愛的羈絆中走出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優秀生,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點。(1)就是對待優秀學生不能“特殊化”,要把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看待。(2)優秀生擔任學生干部不能搞終身制,要合理地、適時地輪換,讓他們適應能上能下的競爭淘汰機制。(3)教師對優秀生所犯的錯誤絕不可忽視,更不可遷就,而應該嚴肅批評,讓他們適應“做錯了也一樣要受批評,甚至于受處分”的習慣。(4)教師要多給優秀生創設一些品嘗失敗的機會——不是有意讓他們失敗,而是盡可能多地、有意的引導他們在不同領域不同方面進行摸索、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失敗。當他們對此習以為常的時候,也就學會了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打擊,從而變得更勇敢、更堅強。
三、注重踐行,讓他們自省
自我教育是一種在外界教育影響下自己對自己進行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活動,是人們從一定的自我信念和自我完善的志向出發而進行地自我規范、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精神活動”。引導優秀生進行自我教育,是消除他們心里問題的關鍵所在。
1、活動體驗,感悟升華。中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因此,老師應多組織活動,及時適當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有計劃的開展軍訓、社會實踐活動,讓優秀學生學會挖掘自身潛力,克服自身缺點,主動調整自己,從而實現自我心態與客觀現實和諧相處,做到助人與自助。
2、自知之明,正視自我。“優秀生”往往是“完美主義者”,當其“面子”和榮譽無法如愿時,強烈的挫折感便隨之而來。所以,要教育優秀生正確認識自我,看到自身優勢的的同時,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消除過分追求完美的心態,正視自己,悅納自己,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嫉妒、自負、焦慮等心理困擾。
3、協作競爭,實現共贏。在班集體中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人際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實踐證明,群體競爭在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人格健全,消除心理困惑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應將優秀學生按成績或特長等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組,引導他們展開組與組的協作與競爭,同時還要引導優秀生樂于、善于幫助后進生,這種方法在促進學生間團結協作,共同提高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優秀生真誠、謙虛、自信的個性品質,還能增強優秀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對優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進行,這是社會發展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呼喚,也是時代進步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