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 樓明怡
摘要:為了改觀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兩極分化現象,本文對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并介紹了分層教學中預設策略、教學策略和評價策略,通過教學課例,闡明了實施分層教學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距,真正地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小學英語 分層教學 實施策略
隨著小學開設英語低年級化,許多學校涌現出不少英語講得很流利的學生。但由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習興趣和方法的缺失、家庭教育的差異、得到師生評價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班級學生已經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英語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學生的發展史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1]這就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中等生,滿足優等生,發展后進生,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兩極分化現象才能得以改觀。本文擬就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作一探討。
分層教學的預設策略
對學生進行預設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學生進行預設分層,不僅局限于對學生智力和原有知識水平的考察上,還根據學生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和心理特質等非智力因素及潛在水平進行分層[2]。經過長期觀察,大致可將學生分為以下三層:
A層:學習不自覺,基礎差,有的是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缺少家庭輔導條件,需要教師時刻關心和督促。
B層: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基礎一般,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需要老師給以一定的督促和輔導。
C層: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
然后再把這三種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教師不公布分層結果,僅做到心中有數。
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
對學生進行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核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區別施教,最終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3]
分層異步,各有所獲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即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由易到難,層層發展。其次是訓練異步,編制合理的訓練程序,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分層為共同基礎目標、預備內容目標和擴展內容目標。共同基礎目標,就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達到而且必須達到的最低教學目標,也就是A層學生的目標。預備內容目標,即多數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經過自身的努力可達到的水平,這是為B層學生而準備。擴展內容目標,適合少數學有余力的C 層學生,為其提供發展的空間。
例如:在2B Unit 2 In the circus Let’s learn 的教學中,我要求A層學生能夠聽、說、讀、寫動物單詞horse, bear等, 能夠完成共同基礎目標即可; 要求B層學生在完成共同基礎目標的同時,能作適當的發揮和想象,如: Look at the bear. It’s big and brown. A層學生模仿交流; 要求C層學生能夠根據動物圖片進行綜合描述,如:I like animals. They are our friends. I like monkeys. They are brown. They like to eat bananas. B層學生能適當改編。在完成共同基礎目標時,讓學生展開想象,并著重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
合作互助,各展所能
在課堂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差異,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并設C層的學生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A和B層的學生各一到兩名。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注重自主、合作性任務的設置,不同能力的學生通過互助學習,合作探討等形式,在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學習。這時,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就成了課堂中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3B Unit 3 People I like Read and act a story Little Lucy的教學中,我要求按小組表演所學故事,各展所能。很快通過互助合作角色迅速定好了。Little Lucy 角色話語較多的由C層學生扮演,Father、Grandma話不多,但有一定的難度由B層學生扮演,mother、wolf 話少且簡單則由A層學生扮演。這種梯度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水平落差,照顧到了各層次的學生,讓小組內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戲可演。
自主選擇,各擇所需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創立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最近發展區”。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每層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為每層學生提供適合其語言水平與學習能力的任務,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任務、方式和作業等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事兒做”,都能“摘到屬于自己的果子”。
例如:在5B Unit 3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Look and read的教學中, 我要求學生選擇并完成各自任務:1) 劃出課文中動詞過去式;2) 劃出課文中動詞過去式且寫出動詞原型。3) 完成以下問題:
a. What did Hong plant?
b. What did Hong build?
c. Where was Hong in winter?
d. What do you think of Hong?
A層的學生做簡單的保底練習——想想畫畫;B層的學生需要開動腦筋——寫寫猜猜;而C層的學生則需要介入更多理解性的思考——閱讀理解。當然,完成相應任務的學生,也可以完成更高層次的任務,嘗試“跳一跳摘果子”的樂趣。分層教學的評價策略
對學生進行評價分層是分層教學成功的關鍵。新的教學評價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對于學生的課堂回答、課后作業和試卷考查,教師都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藝術地評價。
1. 評價內容全面化
由于學生學習目標不同,因此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采用分層評價標準進行全面評析。以筆頭作業為例,實施目標分層為:A層學生完成單詞、詞組抄寫等控制式作業;B層學生按要求寫句子,看圖完成對話等半控制式作業;C層學生看圖寫話,編對話等開放拓展式練習。
評價方式多樣化
在評價方面,力求形式多樣。將橫向評價和縱向評價相結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對A層學生,主要采用縱向評價方式,關注孩子的自我超越;而對C層學生,主要采用橫向評價方式,讓孩子們看到山外有山,以此鼓勵孩子們更上一層樓;對于B層的孩子,則采用橫向與縱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評價結果人性化
心理學家威廉姆斯認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對于任何學生,哪怕是教師三言兩語的表揚,都可以促使他們自覺的學習、努力的奮進。及時對學困生出色的表現予以鼓勵,發現閃光點是激發后進生的捷徑。[4] 對英語學習評價結果的表述,實行等級制與評語制相結合。等級依次為Try hard,Good, Super. 三等。在進行等級制評價的同時,也會給予點評并提出期待:對于A層學生,采用鼓勵性評價,肯定他們縱向點滴進步,采用鼓勵用語Try hard;對于B層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指出其不足,又要指明方向,促使他們繼續努力;對于C層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在點評中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勇攀高峰。
教學實踐證明,實施分層教學,使后進生、中等生消除了自卑感,縮小了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激發了每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巴班斯. 教學過程最優化問答[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 王先榮. 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 51~53
[4] 馬曉燕.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2009(8)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