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則生 利他則久——關于企業利他競爭力的思考
作者:姜 巍時間:2016-02-25 10:33:23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1453次 ]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主體的企業也同樣在演繹著“經濟人”和“道德人”的角色,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方面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并存。企業在其經營活動中既包含有“利潤至上”的本性,但同時又折射出道德倫理的影子,正可謂是“經濟人”特性與“道德人”特性共寓其體。
【關鍵詞】
企業;利他;競爭力
1 源自亞當•斯密的智慧
亞當•斯密在為其贏得“現代經濟學之父”、“經濟學鼻祖”等稱譽的鴻篇巨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一書中指出,凡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無不心懷“自利的打算”。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理性經濟人”。進而提出“理性經濟人”的“自利心”是積累財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從這個“自利心”出發,斯密第一次把個體謀求自身利益的動機和行為系統地納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在經濟學中立論人的自利性,即“經濟人”;同時在倫理學中立論人的利他性, 即“道德人”;斯密對人性理解的這種雙重與“矛盾”曾經被公認為是難解之“謎”,稱之為“斯密問題”。那么究竟存不存在“斯密問題”呢?搞清楚上述問題,對于弄清自利與利他的關系,進而理解構筑企業利他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斯密認為,“自利”是經濟發展,社會前進的動力。但同時斯密斥責某些“哲學家”試圖把所有事情都簡化,用盡可能少的原理來說明一切表面現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斯密反對片面孤立的理解經濟活動。事實上, 在斯密的經濟哲學理論體系中,斯密在肯定“經濟人”的同時,從不認為“經濟人”是經濟社會中“惟一”的人,自利是“惟一”的人性。斯密認為,人從來不是純粹自利的人,而是既有自利心又有著利他心的一個全面的、完整的、現實的人。正如被譽為“當代亞當•斯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在其《論倫理學與經濟學》中所評述到的:“對自身利益的追逐只是人類許許多多動機中最為重要的動機,其它的如人性、公正、慈愛和公共精神等品質也相當重要。因此, 如果把追求自利以外的動機都排除在外, 事實上,我們將無法理解人的理性,理性的人類是不可能對別人的事情不管不顧的。”
2 利他競爭力的客觀存在性及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得到,“自利”和“利他” 是個體從事經濟活動的本性,并且在經濟活動中表現為辯證統一的關系。“利他”的存在和“自利”一樣,都是客觀的,勿容置疑的。但我們不禁懷疑:對于企業,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利他”可以形成競爭力嗎?作為企業“社會負擔”的“利他”,真的會為企業帶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持續生命力嗎?在商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利他”的企業會比“ 自利”企業更 有市場競爭力嗎?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走進京瓷,走近稻盛和夫,用事實代替雄辯,以實例驅散疑問。
稻盛和夫,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之一,兩家世界500 強企業的締造者,一個用實踐詮釋“利他競爭力”的傳奇企業家。1959 年,稻盛和夫創立京瓷時,就與七名同事一起歃血為盟,共同盟誓“吾等訂此血盟不為私利私欲,但求團結一致,為社會、為世人成就事業。特此聚合諸位同志, 血印為誓”。后來京瓷的發展一直秉承著這一誓言,并逐漸形成了“致力于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方面的幸福,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并努力使股東獲得充分報償”的“以心為本”利他經營理念。京瓷的上上下下、對外對內,都一致踐行著“奉獻社會、奉獻人類”的企業文化。京瓷用真實的成功向世人展示著“利他”的強大競爭力,“利他”為企業帶來的持久生命力。
競爭力是企業經營成功中最不可替代的要素。在信息可以充分共享,技術等優勢只是短期“ 曇花一現”的現代經濟體 系中,最終成為企業競爭力的只有價值觀的前瞻性。作為企業管理價值觀發展最高級的“利他”,也必然是企業競爭力發展的最高級。通過上述京瓷和同仁堂的成功實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利他”確實能夠為企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21 世紀的商業文明是一種嶄新的商業文明,是一種以責任為導向的商業文明,企業的責任有多大,企業的市場就有多大;企業的經營理念有多高,企業的發展就有多長遠。在這種商業文明下,利他競爭力是一個企業競爭力強大的重要標志,是一個企業競爭力升華的重要標志, 也是商業文明發展到更高階段的重要標志。
3 全方位構筑企業利他競爭力
3.1 企業內部
員工是企業的內部客戶,企業的長遠發展必須與員工個人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把員工的個人追求融入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之中,不斷將“利他以自利為基礎,自利以利他為條件”的歷年真切地融入企業內部。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一方面,企業要善待員工,取信員工,傾力把企業打造成員工內心認可的好企業,對員工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負責,讓企業成為全體員工共同追求幸福的快樂之家;另一方面,企業的員工不再像“螺絲釘”那樣的機械發揮作用,而是以一種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像“發動機”一樣主動工作,并堅持學習與開拓。隨著這一理念在企業內部的不斷深化,其未來也必將繼續引領企業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3.2 企業外部
3.2.1 客戶
在現代商業文明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只是遵循簡單的叢林法則、你死我活、零和博弈;而是一種追求雙贏、實現互利的更加文明的競爭。文明競爭將超越叢林法則的野蠻競爭,形成更有效的競爭秩序。在這樣的競爭秩序中,利他競爭力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企業而言,讓客戶滿意,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是永恒的服務宗旨。但作為“利他”理念,這還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在思想上做出轉變,由被動要求變為主動提供,對客戶充滿“愛”。因為有“愛”,我們才能很敏銳地觀察到客戶的需求,并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 去解決客戶的困難或遺憾。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之下,客戶愿意選擇我們提供的服務,我們即能夠永續地經營下去。
3.2.2 社會
社會責任是“利他”經營理念最實質的延伸,“利他”經營理念要求企業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向社會承擔責任。在現代社會中,企業作為基本的功能性組織, 必須承擔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強化社會責任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企業一方面承載著帶動經濟發展、履行環保、安全、就業、慈善、道德等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的重任。另一方面,更應關注社會責任履行層次的突破, 從自身專業優勢入手,尋求專業優勢與社會問題解決的結合點,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層次,并以此形成企業的社責競爭力。
4 結語
利他以自利為基礎,自利以利他為條件。由此可見,自利和利他并非是企業經營中一組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從不否認自利的重要性及其客觀存在性;但我們強調自利和利他是和諧共存的,缺一不可的。正可謂,“自利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法則, 也是百年基業的唯一途徑。”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