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癥1例報告
【關鍵詞】 肢端肥大癥;臨床特征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55歲。因口干、納差、乏力1周就診入院。PE:BP 130/100mmHg,貧血貌,舌大而厚,口唇較厚,兩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律齊,二尖瓣聽診區可聞及2/6收縮期雜音,手指足趾粗而短,手足背厚而寬。追問病史患者訴出現上訴體征近30年,發現血壓升高6~7年,血糖升高5~6年,近1年一直使用諾和靈30R控制血糖,劑量視血糖情況隨時調整,但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否認家族性遺傳病史。門診查隨機血糖26.85mmol/L,腎功能:尿素氮20.73mmol/L,肌酐299μmol/L。初步診斷:(1)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不全;(2)高血壓。入院后查肝功能:白蛋白33.7g/L,血脂正常,糖化血紅蛋白10.8%。予以監控血糖對癥,每日諾和靈30R用量達40U,但血糖控制仍不佳,故考慮患者可能為肢端肥大癥出現繼發性糖尿病,故予測定生長激素39.60(0.60~5.00)μg/L。行垂體MRI:蝶鞍占位性病變,考慮垂體瘤。結合患者體征、生長激素測定及垂體MRI檢查結果確診肢端肥大癥,但患者因經濟原因拒絕去上級醫院診治放棄手術治療。
2 討論
肢端肥大癥是由于GH過度生長而導致的一種罕見疾病,據統計其發病率估計每100萬人群中有50~70例。臨床呈慢性進展。若發生在青春期前,會導致巨人癥,若發生在青春期之后,則疾病表現得較為隱匿,易見的疾病特征表現為漸進性的骨骼生長,手足增大,皮膚增厚,顏面粗糙等。因老年患者臨床進展較緩慢,從開始發病到確診常有一段時間,大約7~10年以上。該病發病部位較為廣泛,可累及全身絕大多數器官和組織。包括軟組織腫脹,腕管綜合征,頭痛,視力損害,糖尿病,高血壓病,睡眠呼吸暫停,心、肝、腎等器官增大,導致各種并發癥而死亡。其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治療措施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與藥物治療。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
肢端肥大癥在臨床上易漏診和誤診的原因為:(1)就診率低或就診不及時,醫生和患者對該病缺乏足夠認識,病人出現癥狀后自己不知曉,對顏面、肢體的改變不在意,不認為是病態,直至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癥才被確診,多數錯過早期診治時機。(2)各級醫院對該病診斷、治療水平參查差不齊,很多醫院不能測定生長激素及IGH-1指標。(3)診療費用相對較大。
總之,早期發現對治療及預后有很大益處。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