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輸血小板患者進行血小板抗體篩檢和配型的臨床意義
作者:時間:2011-02-18 10:42:57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1140次 ]
【關鍵詞】血小板抗體 輸注效果 交叉配型
多次輸血和血小板的患者可產生血小板抗體,其輸注量及輸注次數越多,患者體內免疫相關性血小板抗體的產生概率越高,也越容易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每天需要輸注大量的血小板,為了使有限的血小板得到合理的應用,盡量避免輸注無效,擬對多次輸血小板的患者預先進行血小板抗體檢測,如有陽性者,先進行血小板配型后,再予以輸注相符的血小板,以提高輸注效果,減輕血小板采集壓力。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血站輸血小板3次以上的患者35例,其中再生障礙性貧血6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5例,各類白血病24例;初次申請輸血小板的患者19例,其中肝硬化8例,白血病5例,胰十二指切除手術術后患者6例,所有病例均為血站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的住院患者。
1.2 實驗方法 采用固相紅細胞吸附實驗(SPPA),由長春博德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血小板抗體檢測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試劑盒(批號為:20080802)。該試劑盒包括人類白細胞抗原I類(HLA-I)和人類血小板抗原(HPA),可分別對血小板HLA-I類和HPA抗體定性檢測,并且可進行血小板輸注前交叉配型,實驗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1.3 判定標準 采用輸注后CCI作為量化的判斷依據。CCI=輸后血3 討論
引起血小板輸注無效的原因主要可分為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主要包括:ABO血型抗原不合、HLA抗原不合、HPA抗原不合。而HLA-I類抗體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最常見的免疫因素,占所有免疫因素的80%,由HPA抗體引起的血小板輸注無效約占所有病因的1.7%[2]。本實驗檢出的18例抗體陽性患者中有13例是HLA抗體,占72.2%(13/18),與報道基本相符。
大量反復輸血患者產生血小板抗經濟論文發表網站 體的概率可高達50%以上。曾有人報道,多次輸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關抗體陽性率為47.4%,且隨輸注次數的增多而升高[3]。由表2可以看出,輸注血小板3次以上的患者血小板抗體的陽性率達到48.6%,明顯高于初次輸血小板的患者,所以需要多次輸血小板的患者,特別是血液病和骨髓移植初期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現輸注無效,有人報道,某些藥物也可以導致血小板抗體陽性[4],本實驗中初次輸血小板的患者也檢出1例HPA抗體陽性,原因不明,可能與藥物有關。
由于HLA抗原的高度多態性,采用HLA型相同的血小板輸注很難達到要求,針對輸注無效患者,目前主要采取HLA交叉配合陰性供者的血小板進行輸注。由于HPA是雙等位基因,其具有多態性少的特點,因此,針對因血小板特異性抗體導致的血小板輸注無效,可采用血小板同型輸注。本實驗針對血小板抗體陽性患者均采用了HLA和HPA的交叉配合試驗,所以未按抗體類型來分組,而是隨機分成等量的兩組,其中配型組包含6例HLA抗體陽性、1例HPA抗體陽性和2例兩種抗體均陽性患者;其余9例未配型組,包括初次輸血小板患者1例。結果未配型組輸注全部無效,而配型組有效率達到了88.9%,可見血小板交叉配型可顯著減少無效輸注,但仍有1例HLA抗體陽性患者輸注無效,可能是由于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
多次輸血小板的患者產生血小板抗體的概率高,但如果都進行配型,勢必增加成本,而血小板抗體篩檢既可減少無效輸注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配型,近年來,血液病患者迅速增加,血站提供血小板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雖然我國國民素質在提高,獻血事業也在蓬勃發展,但血小板的采集仍難滿足臨床的需求。由于血小板抗體篩查試驗對設備要求不高,一般實驗室都能開展,另一方面篩查費用也未超出普通患者的承受范圍。所以針對臨床上出現的輸注無效,本血站擬對反復輸血小板的患者進行血小板抗體篩查,并對陽性者進行配型輸注,盡量提升血小板的輸注效果,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參 考 文 獻
[1]田兆嵩.臨床輸血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1-36.
[2]閆東河,李廷孝,孫衲廷,等.反復輸血者血小板抗體對血小板輸注效果的影響[J].中國輸血雜志,2003,16(1):7-8.
[3]劉達莊,陸萍,王建蓮,等.血小板同種抗體與輸血效果[J].中國輸血雜志,1993,6(2):76.
[4]Hou M,Honey E,Stocklberg D,et al.Multiple puinine dependent antibodies in a patient with episod thrombocytopenia,neutropenia,lymphocytopenia and granulomatous hepatitis[J].Blood,1997,90(12):1811-4806. 小板增加值(個/微升)×體表面積(m2)/輸注血小板總數(×1011)。若1hCCI>7.5×109/L,或24h CCI>4.5×109/L為輸注有效,否則為無效[1],觀察輸注有無輸血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x2檢驗比較兩組輸血次數不同患者產生血小板抗體的陽性率,判斷輸注效果,由于n<40,故采用四格表確切概率法計算P,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財務管理論文發表
2.1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