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132例
【關鍵詞】 泌尿系結石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筆者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132例,收到較滿意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32例均為本院門急診患者,其中男75例,女57例;年齡16~57歲,平均 歲;病程1天~5年,平均 年;初發(fā)98例,再發(fā)結石者34例。
1.2 診斷標準
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5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ZY/T001.1~001.994):發(fā)作時腰腹絞痛,痛及前陰,面色蒼白,冷汗,惡心嘔吐。可伴有發(fā)熱惡寒,小便澀痛頻急,或有排尿中斷。肉眼可見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尿常規(guī)檢查有紅細胞。作腎系B超檢查,或X線腹部平片、腎盂造影等可明確結石部位。必要時作膀胱鏡逆行造影。
132例均為急性發(fā)作期,具備上述臨床表現(xiàn),均經(jīng)B超檢查,腹部X線平片或靜脈尿路造影,確診為泌尿系統(tǒng)結石。
2 治療方法中學物理論文發(fā)表
2.1 中藥治療
排石湯:雞內(nèi)金、海金砂、金錢草各30g,瞿麥、石葦各20g,王不留行、川牛膝各10g,生黃芪20g,知母、黃柏、赤白芍藥各15g,樸硝10g(另沖)。隨證加減:疼痛甚者加乳香、沒藥、烏藥、延胡索、川楝子;鏡檢或肉眼血尿加小薊、白茅根、參三七;伴有發(fā)熱、小便黃濁(尿檢白細胞增多),加蒲公英、虎杖、魚腥草、萆薢、荔枝草;腎盂積液者加扁蓄、萆薢、車前子、杜仲;結石嵌頓病久者,加皂刺、三棱、莪術、穿山甲;腎陰虛加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腎陽虛加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杜仲、肉桂,制附子,去知母、黃柏。水煎,1天1劑,三煎,用含礦物質少的磁化水煎藥,約1800ml代飲,分4~6次服用。
2.2 針刺推拿手法
針腎腧、京門、三陰交、阿是穴為主,強刺激。推拿以指壓法,以右手拇指按壓患者背部腎腧、膀胱腧等壓痛點,緩解疼痛,促進排石。
2.3 西藥治療
同時給予25%硫酸鎂20ml,6542 (山茛菪堿) 10mg,加入5% GS 500ml(糖尿病患者用0.9% NS 500ml)中靜脈滴注。合并泌尿系感染者常規(guī)加用抗生素對癥治療。
2.4 運動療法
疼痛緩解后,鼓勵患者適當增加腰腹、下肢運動,促進排石。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參照
《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砂石排出,癥狀消失,X線攝片結石陰影消失。好轉:癥狀改善,X線攝片結石縮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癥狀及X線檢查結石無變化。
3.2 臨床療效
132例患者中,治愈76例,好轉41例,未愈18例,總有效率83.3%。
4 討 論
4.1 泌尿系結石的病因病理北大核心論文發(fā)表
泌尿系結石中醫(yī)謂之“石淋”,與“血淋”、“腰痛”、“癃閉”也密切相關。該病因外感濕熱,或恣食肥甘酒酪,釀生濕熱,濕熱蘊結下焦,煎熬尿液、日久形成砂石、阻塞腎系,不通則痛。
《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石淋者,淋而石出也。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客砂石;腎虛為熱所乘,熱則為淋……” 戴慎等[1]認為,石淋的病位在膀胱,涉及腎、脾。濕熱、氣滯為石淋病發(fā)的關鍵,治療時當分清虛實,實則通淋排石,虛則補益為主。
排石湯中以雞內(nèi)金、海金砂、金錢草、石葦、牛膝、消石滌石,清熱通淋;藥理研究證實,金錢草、瞿麥等中藥對輸尿管結石的機制,是由于利尿作用而致輸尿管蠕動增強;《本經(jīng)》中謂樸硝能化多種結石,以助消石排石,尤其適用于伴發(fā)熱、便秘者,且其腎毒性小于硫酸鎂[2];諸藥皆消破之品,恐傷元氣,加生黃芪以益氣行水,氣行則能運化藥力;配合王不留行,取化瘀散結之意;知母、黃柏、赤白芍藥,解熱解毒,涼血滋陰,消炎止血,并可防黃芪之熱性與淋證不宜;芍藥陰柔,既可緩急止痛,且善引諸藥之力而達膀胱,為引經(jīng)藥也。
針刺推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循經(jīng)取穴,如腎腧、膀胱腧、京門、三陰交等,既可緩解疼痛,又促進排石。硫酸鎂、6542(山茛菪堿)為平滑肌松解劑,靜脈滴注能迅速有效地解痙止痛,為一般中藥口服所不能;其緩解輸尿管、尿道痙攣,利于結石排出。疼痛緩解階段,鼓勵患者適當增加腰腹、下肢運動,可通過增強骨骼肌收縮,促進平滑肌收縮,有助于輸尿管蠕動,并借助重力向下,也可促進排石。當然,運動量必須根據(jù)病情、結石的特點(大小、形狀、部位等),因人而異。要避免過度運動,誘發(fā)或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
\[1\] 戴慎,薛建國,岳沛平.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12216.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wǎng)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fā)表網(wǎng)(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nèi)數(shù)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fā)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lián)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wǎng)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