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學論文發表
隨著內固定學的發展,為了挽救肢體關節功能,早期功能恢復,減少術前固定時間,從而有效防止關節顫直,肌萎縮、褥痣、甚至泌感、肺炎、下肢栓塞。
(1)內固定準備期縮短;
(2)為牢固固定內固定器越來越復雜等。產生內固定后感染甚至骨骼炎,有上升趨勢,導致骨壞死;
(3)內固定范圍越來越來廣骨折遲遲愈合或等嚴重后果。發生了幾個變化:不愈合,引起肢體永久性功能障礙,繼發的全身營養消耗和毒血癥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1病因
(1)多數因開放性骨折切口感染,清創不徹底,早期手術等。
(2)醫源性感染:1)內源性;皮膚,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糖尿病。2)圍手術期間處理不當(術前、術后、手術污染、手術操作使血腫形成,過度牽拉,殘留異物等)。
2感染性骨折的診斷
2.1急性期:術后3-5天高熱,局部紅腫、熱痛,白細胞計數增加,血沉增快,分泌物培養陽性,X線表現骨疏松。
2.2慢性期:全身癥狀減輕,局部成膿腫或潰瘍,骨及內植物裸露,竇道形成。細菌培養陽性,X線可見骨端硬化,死骨形成。
3不典型病例(又稱隱匿性感染)
全身中毒癥狀不明顯,體溫37.5-38.5℃,傷口愈合不良,長骨干骺端或關節輕度腫脹和疼痛,白細胞總數及血沉輕度增高或正常,X線早期無變化,晚期可見骨膜反應及內植物周邊出現透亮帶。
4感染性骨折的預防 會計論文發表網站
(1)開放骨折的處理,特別急癥期合理處理。
(2)閉合骨折、手術治療時圍手術期的處理。
(3)內植物的選擇。
(4)血腫的處理。
(5)抗菌素的合理應用。
1)開放性骨折的處理:公元前四世紀Hippocrates提出處理開放性骨折的五個原則:
①抗感染;②包扎;③復位;④固定;⑤牽引。
十七世紀,Joseph Pesault 首次提出清創術的概念。
十九世紀,Pasteur 首次提出細菌致病的理論,Lister發現了碳酸液濕敷預防感染。在此期間處理開放性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清創和抗感染。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Winnette orr 提出開放性骨折的處理原則:1早期徹底清創2應用牽引早期復位 3石膏管理型完全固定4開窗引流、換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升級骨折的處理原則在orr的基礎上增加了下列內容:(1)黃胺和青霉素的應用;(2)近期一期內固定;(3)近期一期傷口關閉;(4)早期植皮、植骨、有缺損時。
現代已形成了處理措施:(1)微創;(2)徹底清創;(3)沖洗;(4)恰當的骨折固定;(5)合理使用拉菌素。※其中,徹底清創是預防感染在關鍵。Ⅱ、Ⅲ度,(Gostilo- Anderson分類法)開放性骨折需要重復清創即首次清創后2-3天再次清創,其理由有兩點:a由于損傷嚴重,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在首次清創也很難判斷和徹底清除所有無活力的組織。b首次清創時看上去有活力的組織,經1-2天后可能因血運不足變成壞死組織。
※沖洗傷口是清洗異物,保證清創徹底,預計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時目前使用脈沖沖洗器,沖洗量為10000ml。
※治療方法的選擇 中學物理論文發表
(1)外固定器:85%Ⅲ度開放骨折發生于脛骨,數者主張對脛骨ⅡⅢ度開放性骨折采用的固定器,優點是:不加重軟組織進一步損傷,方便傷口治療及二期軟組織修復糾正成角畸形等。缺點:有增加不愈合率及針道感染等。
(2)交鎖骨內釘,部分人采用。
(3)鋼板螺釘內固定。須撥離骨膩膜,破壞血液,感染不愈合率高,尤其在脛骨中不提倡使用。
傷口關閉:一期關閉指征。 (1)工度開放骨折清創后
(2)無張力傷口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