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冠狀動脈心肌橋造影特點及臨床分析
【關(guān)鍵詞】 心肌橋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臨床分析
冠狀動脈某一段有時行走于心肌纖維中,被形似橋的心肌纖維所覆蓋,這部分冠狀動脈被稱為壁冠狀動脈(mural coronay artey, MCA),該部分心肌纖維被稱為心肌橋(myocardial bridge)。近年來隨著冠脈造影普遍開展,心肌橋報道越來越多,現(xiàn)將我院冠脈造影證實的41例心肌橋病例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于2007年3月—2010年4月冠脈造影確診心肌橋41例43處,其中男23例(56.1%),女18例(43.9%),男女比例為1.28∶1,年齡37~80歲,平均(59.4±10.7)歲。4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悶、胸痛、心悸臨床主訴,勞累后加重23例,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1例,其中心肌梗死3例,高血壓病30例,高脂血癥18例,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10例。
2方法
2.1冠狀動脈造影對所有患者采用Judkins 法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采用多體位、多角度投照。左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采用蜘蛛位(左前斜45度+足位30度),肝位(右前斜30度+足位30度),右肩位(右前斜30度+頭位30度),左肩位(左前斜45度+頭位30度),及正位+頭位30度和(或)正位+足位30度,右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采用左前斜45度、右前斜30度。
2.2心肌橋診斷至少一個投照體位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于收縮期管腔受壓狹窄,而舒張期管徑正常,顯“擠奶效應”(miking effect),診斷為心肌橋,采用QCA系統(tǒng)軟件測量心肌橋的狹窄程度及長度。收縮期狹窄程度按Noble 分級[1] 將心肌橋分為三級:1級:狹窄直徑為<50%;2級:狹窄直徑50%~75%;3級:狹窄直徑>75%。
3結(jié)果圖書館論文發(fā)表
3.1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512例冠脈造影患者共檢出心肌橋41例,檢出率8.01%,其中單處心肌橋39例,2處心肌橋2例,共有心肌橋43處。心肌橋病變長度8~29mm,單處心肌橋平均長度(17.86±4.68)mm。心肌橋發(fā)生于回旋支3處,中間支1處,前降支39處,前降支肌橋占95.12%,其中近段8例,中段22例,遠段9例。按Noble分級:1級11例(26.83%),2級21例(51.22%),3級9例(21.95%)。
3.2心電圖改變41例心肌橋患者有缺血型ST-T改變或病理性Q波者24例,其中心肌橋病變1級1例,2級15例,3級8例;心律失常10例。心電圖改變伴有心律失常4例,心電圖正常10例均為1級心肌橋患者。經(jīng)濟師論文發(fā)表
3.3心肌橋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41例心肌橋患者中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9例(46.34%),其中1級1例,2級12例,3級6例。心肌橋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4例,心肌橋后動脈粥硬化1例,心肌橋與狹窄冠脈不位于同一血管4例,心肌橋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明顯高于心肌橋遠端。心肌橋伴冠狀動脈粥樣性硬化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處管腔直徑≥50%)11例,其中3例心肌橋與狹窄冠狀動脈不處于同一血管,其余8例心肌橋與狹窄冠狀動脈均位于前降支,2級5例,3級3例。
3.4治療情況確診的41例心肌橋患者中5例因癥狀輕微未予特殊治療,36例予美托洛爾和(或)地爾硫卓口服,隨訪3個月,胸悶、胸痛癥狀緩解32例,總有效率88.89%;植入冠脈支架(均非心肌橋病變處)7例。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給予降壓、降糖、調(diào)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關(guān)鍵詞】 心肌橋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臨床分析
冠狀動脈某一段有時行走于心肌纖維中,被形似橋的心肌纖維所覆蓋,這部分冠狀動脈被稱為壁冠狀動脈(mural coronay artey, MCA),該部分心肌纖維被稱為心肌橋(myocardial bridge)。近年來隨著冠脈造影普遍開展,心肌橋報道越來越多,現(xiàn)將我院冠脈造影證實的41例心肌橋病例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于2007年3月—2010年4月冠脈造影確診心肌橋41例43處,其中男23例(56.1%),女18例(43.9%),男女比例為1.28∶1,年齡37~80歲,平均(59.4±10.7)歲。4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悶、胸痛、心悸臨床主訴,勞累后加重23例,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1例,其中心肌梗死3例,高血壓病30例,高脂血癥18例,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10例。
2方法
2.1冠狀動脈造影對所有患者采用Judkins 法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采用多體位、多角度投照。左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采用蜘蛛位(左前斜45度+足位30度),肝位(右前斜30度+足位30度),右肩位(右前斜30度+頭位30度),左肩位(左前斜45度+頭位30度),及正位+頭位30度和(或)正位+足位30度,右冠狀動脈造影常規(guī)采用左前斜45度、右前斜30度。
2.2心肌橋診斷至少一個投照體位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于收縮期管腔受壓狹窄,而舒張期管徑正常,顯“擠奶效應”(miking effect),診斷為心肌橋,采用QCA系統(tǒng)軟件測量心肌橋的狹窄程度及長度。收縮期狹窄程度按Noble 分級[1] 將心肌橋分為三級:1級:狹窄直徑為<50%;2級:狹窄直徑50%~75%;3級:狹窄直徑>75%。
3結(jié)果
3.1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512例冠脈造影患者共檢出心肌橋41例,檢出率8.01%,其中單處心肌橋39例,2處心肌橋2例,共有心肌橋43處。心肌橋病變長度8~29mm,單處心肌橋平均長度(17.86±4.68)mm。心肌橋發(fā)生于回旋支3處,中間支1處,前降支39處,前降支肌橋占95.12%,其中近段8例,中段22例,遠段9例。按Noble分級:1級11例(26.83%),2級21例(51.22%),3級9例(21.95%)。
3.2心電圖改變41例心肌橋患者有缺血型ST-T改變或病理性Q波者24例,其中心肌橋病變1級1例,2級15例,3級8例;心律失常10例。心電圖改變伴有心律失常4例,心電圖正常10例均為1級心肌橋患者。
3.3心肌橋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41例心肌橋患者中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9例(46.34%),其中1級1例,2級12例,3級6例。心肌橋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4例,心肌橋后動脈粥硬化1例,心肌橋與狹窄冠脈不位于同一血管4例,心肌橋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明顯高于心肌橋遠端。心肌橋伴冠狀動脈粥樣性硬化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處管腔直徑≥50%)11例,其中3例心肌橋與狹窄冠狀動脈不處于同一血管,其余8例心肌橋與狹窄冠狀動脈均位于前降支,2級5例,3級3例。
3.4治療情況確診的41例心肌橋患者中5例因癥狀輕微未予特殊治療,36例予美托洛爾和(或)地爾硫卓口服,隨訪3個月,胸悶、胸痛癥狀緩解32例,總有效率88.89%;植入冠脈支架(均非心肌橋病變處)7例。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給予降壓、降糖、調(diào)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4討論
冠狀動脈心肌橋是先天性解剖變異,其發(fā)生機制尚未明確。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心肌橋的金標準,造影顯示,某一冠狀動脈或分支呈典型的一過性收縮期狹窄(可呈線狀,串珠狀狹窄或顯影不清,甚至完全不能顯像),而舒張期管徑基本正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wǎng)絡轉(zhuǎn)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fā)表網(wǎng)(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nèi)數(shù)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可以幫客戶代發(fā)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lián)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wǎng)絡轉(zhuǎn)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