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尿微量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如未有良好控制,隨病情發展,易發生各種急性、慢性并發癥,其中可累及腎臟,造成糖尿病腎病。與糖尿病相關的實驗室檢測有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合成以后以β鏈末端氨基酸與葡萄糖類進行縮合反應形成HbA1c酮氨化合物。由于糖化過程非常緩慢,一旦形成不再解離,不受血糖濃度暫時波動的影響?煞从郴颊叱檠1~2個月內血糖平均綜合值[1]。尿微量白蛋白是腎損傷的早期敏感指標,正常人24h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兩者應當有一定的關聯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歲,病程均10年以上。
1.2 方法 測定受試者24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金標法;同日測糖化血紅蛋白,采用免疫金標法。
1.3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進行直線相關性,線性回歸關系的統計分析。
2 結果
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呈明顯的正相關(r=0.831,P<0.01),見表1。表1 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變發病隱襲,進展也緩慢,臨床觀察表現為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診斷即有腎臟增大,腎小球功能亢進和微量蛋白尿,這種情況可以持續多年,其中30%~40%患者發展為臨床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與血糖控制的好壞和糖尿病的病程密切相關。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糖尿病病史在10年以內者有3%發生糖尿病腎病變,10~20年者為50%,20年以上者幾乎100%患糖尿病腎病變。所以糖尿病腎病變好發于老年,常見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腎臟病變早期,24h蛋白尿一般<150mg,且呈間歇性,嚴格控制血糖可使尿蛋白消失。早期可發現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加,以后發展成大量蛋白尿,腎病綜合征[1]。但等病人檢查發現持續性蛋白尿時,腎臟病變已不屬早期,此時腎功能已逐漸減退,治療很困難。
糖尿病腎病本身已無特殊治療方法,有效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主要環節,尿微量白蛋白是監測腎臟病變的敏感指標。一旦出現蛋白尿,若能嚴格控制血糖,仍能使尿蛋白排出率減少,部分患者可轉陰[2]。在控制糖尿病后,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要比血糖尿糖晚3~4周,可反映患者1~2個月血糖控制程度。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是呈正相關關系。為控制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及早發現和有效地控制,注意飲食控制,少糖低鹽,低脂肪;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健康規律的作息;謹遵醫囑按時按量進行藥物治療;定期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以使最大幅度地控制糖尿病腎病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高級會計師論文發表
1 陳文彬.診斷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2 賀承松.糖尿病腎病.實用糖尿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