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與效果分析
【關鍵詞】 糖尿病
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所引發的各種并發癥,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態度對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以引起各種并發癥,致殘率及病死率很高。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僅靠藥物難以實現,需要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有充分的了解,改變態度和行為,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對減輕和避免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大部分患者對糖尿病認識不足,血糖控制不理想,本文選取我科住院8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現將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間,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為56.2歲;病程1月~12年,平均病程5.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6例,初中及以下24例,經臨床確診,均符合1997年美國ADA診斷標準。全部患者此前均未接受過糖尿病系統教育。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語言教育 入院時由值班護士、醫生接診患者,同時給予系統的糖尿病知識宣教,另外,由專科醫生與護士以講課等方式進行糖尿病教育,每月1次,每次2小時,共3次。講座內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識、急慢性并發癥、飲食和運動療法、口服藥物及胰島素用藥指導、心理指導、低血糖防治及血糖尿糖自我監測方法、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等內容。每次講課后進行個別強化指導、組織患者進行分組討論、經驗交流,并做自我記錄,如果患者的理解能力有限,則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幫助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并發放隨訪記錄或電話隨訪患者及時指導答疑。
2.2 圖文教育 包括宣傳板、VCD、各種書面材料等。宣傳資料內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識、運動及飲食療法、藥物治療、自我監測等。
3 健康教育內容中學教師職稱論文發表
3.1 心理指導 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根據患者的職業、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鼓勵患者陳述自己的感受,耐心聽取其提出的相關問題,指導患者解除對糖尿病的恐懼、焦慮情緒,同時積極動員患者家屬給予其心理生活上的照顧,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社會支持,消除生活疑慮,建立治療疾病及健康生活信心。
3.2 飲食指導 反復多次的全面講解飲食治療對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無論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均需以控制飲食治療為基礎,否則單靠藥物治療其療效不能持久恒定。理想的糖尿病飲食應該能維持較為理想的體重,同時能夠使血糖、血脂水平接近甚至恢復正常,并能夠提供人體足夠的能量和必需的營養組份,以維持機體的正常物質代謝平衡,防止或減少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按照每位患者不同的需求,幫助其制定相應的膳食食譜。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3.3 戒煙限酒 煙堿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而血糖控制不良,使血管收縮,可導致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率增高[1],戒煙有助于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長期飲酒,可加重肝臟負擔,使肝功能受損,還可以導致胰腺炎的發生,使甘油三脂升高及營養缺乏,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增強降糖藥的不良反應而出現低血糖。
3.4 堅持長期有效的適量運動 國內外的研究均已證實,科學的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2]。運動因人而異,選擇容易長久堅持、安全、簡便、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運動種類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散步、跳舞、太極拳等,運動應選擇在餐后1小時左右,每次持續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至患者微出汗而不感到疲勞為佳。
3.5 用藥指導 端正患者服藥意識,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服用藥物,講解常用藥物的作用、用法、劑量及應注意的不良反應,如:磺脲類藥物為胰島素促泌劑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故宜在飯前服用;雙胍類藥物和α-糖苷酶抑制劑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常見,宜在進餐時或進餐后服。
3.6 低血糖的防治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心慌、出汗、饑餓、煩躁等低血糖癥狀,進食或使用葡萄糖后癥狀可緩解,嚴重者發作時血糖低于2.8mmol/L,如未能發現或救治不及時,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用藥,定時定量進餐,可以隨身攜帶糖塊或餅干,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聯系卡。經過系統全面的教育,使患者掌握低血糖的控制方法和監測方法,明顯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患者能以“正常人”的心態參與社會工作和生活。不僅能幫助患者提其高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費用,同時能夠改善代謝控制[3]。
4 結果
經過3個月的系統健康教育后,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有了明顯增加,飲食控制良好,主動運動次數由每天0~1次增加到每天3次以上,血糖、尿糖監測次數明顯增加,血糖、血脂水平明顯下降,HbA1c(糖化血紅蛋白)控制較理想,經t檢驗,教育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運動、血/尿糖監測次數、血糖、血脂、HbA1c的變化比較(略)
5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須終身治療。我們針對患者個體的具體實際情況,通過講課、示范、練習等方法,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如:胰島素注射技術,使患者學會自我注射胰島素方法,了解胰島素不良反應(特別是低血糖)及注意事項;學會尿糖定性測定;學會血糖儀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使患者了解血糖、尿糖測定結果的意義及其效果評價。
需要我們臨床醫務工作者注意的是,對糖尿病患者僅僅進行短期的健康教育其作用不能持久有效。因此,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并及時對患者進行繼續教育和長期隨訪等。
【參考文獻】研究生發表論文
[1] 王敏.社區健康教育[J].現代臨床護理,2005,4(4):82.
[2] 劉國良.糖尿病病人運動治療與實施[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5,7(2):98.
[3] 潭建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探討[J].現代臨床護理,2005,4(2):72-76.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