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水稻品種比較試驗
摘要為了驗證現有進入江蘇省水稻良種補貼、省新審(包括國審)部分粳稻新品種和進入江蘇省生產試驗的粳稻新品系在楚州區的綜合性狀表現,進一步了解新品種在楚州區的適應性、豐產性和穩產性,為推廣應用提供依據。通過對10個水稻新品種試驗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徐稻3號、華粳6號等品種穩產性、豐產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產潛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水稻新品種;農藝性狀;產量;江蘇淮安;楚州區
水稻新品種試驗是農業推廣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項長期的連續性工作。通過品種試驗,可以客觀評價新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穩定性、抗逆性、品質等一系列特性[1-3]。2008年筆者精選出10個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為掌握品種的適應性、穩定性、抗逆性等特征,對新品種生育期、豐產性、生物學特征進行了系統觀察,以進一步明確新品種的生產應用價值和種植區域,對品種合理布局、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及促進楚州區水稻生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田基本情況 中國論文發表
試驗地位于楚州區平橋鎮陸橋村,土壤類型為潮黃土,土壤pH值為7.54,有機質31.3g/kg,全氮1.81g/kg,有效磷25.05mg/kg,速效鉀115mg/kg,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施肥和栽培管理條件與當地生產條件一致。該試驗地前茬為小麥。
1.2供試材料
供試品種屬中熟中粳,共10個,分別為徐稻3號、連粳6號、華粳4號、淮稻9號、鹽粳10號、鄭稻18號、華粳6號、新稻18、淮稻11號、武運粳21。
1.3試驗設計
采用塑盤機插方式。每個品種安排1個區,小區隨機排列,每區面積333.5m2左右。共10個小區,總面積約3 500m2(包括田埂、排水溝及保護行)。
1.4試驗實施
供試驗品種統一于5月28日播種,播種量120kg/hm2,于6月15日機插移栽,株行距30cm×13cm,穴數25.65萬穴/hm2,基本苗90~105萬根/hm2。基肥于6月10日施 45%蘇農375kg/hm2+碳銨375kg/hm2,分蘗肥于6月29日施尿素150kg/hm2,7月10日施尿素150kg/hm2、鋅肥45kg/hm2,7月17日施45%蘇農復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栽后淺水活棵、促蘗,總莖蘗數達300萬個/hm2時,分次適度擱田,孕穗及揚花階段保持淺水層,后期干干濕濕,成熟前7d斷水,以利養根保葉,活熟到老。選用吡蟲啉或銳勁特防治大田灰飛虱為害;選用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選用三環唑及其高效復配劑防治稻瘟病;選用多菌靈加三環唑及其高效復配劑于破口至吐穗5%時防治稻曲病、穗頸瘟等穗部病害。
教師職稱論文發表
2結果與分析
2.1抗病蟲性及抗倒性
由表1可以看出,品種武運粳21株高最高,為109.5cm,無倒伏現象。從田間幾種抗病性表現上來看,品種連粳6號、淮稻9號、鹽粳10號、鄭稻18號、淮稻11號有出現病害的表現,而且發病率較高,其他品種未發生或發生的比較輕。
2.2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結構
由表2可知,從生育期來看,品種武運粳21號、徐稻3號抽穗期和成熟期較早,分別在8月24日、8月25日抽穗,抽穗整齊,后期熟相好,易脫粒。淮稻9號、淮稻11號、新稻18、華粳4號抽穗期較遲,成熟期遲。從分蘗情況來看,根據田間定點定株考查分析,鄭稻18號分蘗性比較強,武運粳21號分蘗性比較弱。從產量來看:鄭稻18號、徐稻3號、華粳4號平均產量居前3列,分別為10.59、10.31、10.25t/hm2。
3結論 學術論文發表
根據生產實踐可知,近些年由于水稻后期溫光條件有利,提高了水稻后期灌漿結實率[4,5],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徐稻3號、連粳6號、華粳4號、鹽粳10號、鄭稻18號、華粳6號、淮稻11號產量都在9.75t/hm2以上,但是綜合分析,連粳6號、鄭稻18號田間抗病性較差;華粳4號、淮稻11號生育期偏遲,不利于高產、穩產[6,7]。華粳6號在楚州區多年種植,(下轉第99頁)
并且被列入水稻良種補貼范疇,本試驗中產量表現突出,抗性方面表現較好,但在2007年水稻生產應用上曾經發生紋枯病,希望在生產中注意做好防治工作。徐稻3號在楚州區多年種植,也被列入水稻良種補貼范疇,該品種株型適中,分蘗性好,成穗率高,米質優,熟相好,易脫粒。抗病性強,穩產性,豐產性都很好,深受廣大農民信賴。目前生產潛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4參考文獻
[1] 謝恒.雜交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5(5):401-402.
[2] 楊家儉,崔志斌,劉紅娥,等.桃江縣一季稻雜交組合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06(6):27-28,31.
[3] 梅叢友,張青,洪芳,等.水稻品比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科技,2007(4):26-27.
[4] 熊玉珍,陳凡玉,邱兵余,等.江西水稻地方品種資源綜合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08(1):5-7,10.
[5] 袁飛龍,饒鋒,陳潔.2003年江西省國家水稻(早稻)新品種展示及對比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S2):91-92.
[6] 劉順毅,張勇.雜交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J].耕作與栽培,2009(4):48,55.
[7] 繆斌,邵亞飛.如東縣水稻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種子世界,2007(7):31-3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