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文總結了影響室內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對傳統地域主義與批判性地域主義進行了比較分析,并探討了室內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達。
關鍵詞:室內設計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達
任何空間設計都脫離不了“地域”背后各種內在或外在的自然約束力,室內設計同樣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內空間中的批判性繼承,將有助于地域文化與其他外來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與現代技術之間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文化品位,為設計工作者打開靈感之門。
一、影響室內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響室內設計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質文化
建筑,是人類在自然界生存的庇護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影響室內設計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質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歷史環境等多個方面,這是制約建筑設計最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響建筑形式和空間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間區位和自然條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著差別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從氣候條件來看,我國各地區民居為適應不同氣候條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頂坡度較大,以達到加快泄水和減少屋頂積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資源是影響建筑形式和室內裝飾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質、水質等的差異,不同地域的自然資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營建總是處于某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并受到該歷史時期的技術狀況、經濟基礎等的影響。建筑既是文化現象,又是商業現象,它不但受文化發展規律的支配,也受經濟發展規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對于物質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類創造的有形環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類活動而形成的無形環境,它是人為的、社會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關系、等級制度、民俗民風等幾個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滿足人類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載著調節、轉換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人際關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類型、生育制度、社會習俗、生存技術手段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產生了特色鮮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級制度方面,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等級社會中,不同等級的建筑形式,其屋頂樣、色彩裝飾、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體組合等,幾乎所有的細則都有明確的等級規定,讓建筑成了傳統禮制的象征與載體。再次,民俗民風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區別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標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樓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傳統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歷史上形成的意識形態,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精神風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風格,中國的宗法倫理觀念也影響著幾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識文化
我國的傳統民居不僅傳承著先民改造自然、爭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質文化,展示著人類社會有序發展的制度文化,還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意識文化。傳統民居通過對居住地地址的反復推敲,外形的精心設計,結構技術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倫理之美、生態之美,一座建筑才產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關系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的哲思創構,集中體現出中國文化的高深意蘊。意境之美讓人回味無窮,激發人們窺探其內部深層結構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詩意和畫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類的視野中,讓人頓感建筑的愉悅。其次,盡管美的感受總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產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轉義上被運用于道德。再次,生態美是充盈的生命與其生存環境的協調所展現出來的美,人類渴望回歸自然,眷戀于大自然賜予的美麗景色,這是人類作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歸,是自我生命的和諧狀態及與普遍的生命關聯和交融的感悟和體會。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始終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還逐漸萌生出一種生態的審美觀念。
二、傳統地域主義與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比較
(一)傳統地域主義:表現出其明顯的局限性
20世紀以來,中國的“固有設計模式”正遭受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在面對該問題時,出現了兩種極端的傾向:一是對異域風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處理。當代中國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覺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現為對鄉土建筑形式的當代借用。人們看到的始終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裝飾,容易導致在設計中產生只強調純符號性、圖案化的表面裝飾,高檔材料的堆砌,傳統建筑殘垣斷壁的復制,傳統建筑屋頂或構件的大小簡化等膚淺歷史文化現象。不可否認的是,脫離空間去看某些裝飾元素,很多都是非常優秀的藝術品,甚至可稱其為地域文化博物館。這種現象源于思想上的閉關自守,排斥外來文化,堅守風格不放,對民族文化采取了狹隘的保護主義,也造成了落后于時代的必然結果。當傳統地域形式的表象處理被運用到現代空間中時,那些所謂的華麗裝飾無疑費時、費工又費錢,是浪費資源的浩大工程,其結果除了在短時間內造成震撼和轟動外,很容易被復制而失去特色,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義:室內設計的發展方向
對地域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認可,于是人們對室內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隨著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如果我們的建筑師對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確認識,而不自覺、自尊、自新,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就有可能被沖淡、遺忘。因此,室內設計應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實現地域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讓設計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現代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室內設計不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適、使用材料綠色環保、施工工藝與時俱進,也更加注重營造空間精神功能。在紛繁復雜的外來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過程中重新整合形成與時代相統一的審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滲透范圍廣,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從室內空間的功能格局、裝飾符號、裝飾材料、家具、燈具、軟裝飾品,到自然界的聲、光、電、水,以及人類的一切活動等,都可能成為營造室內空間傳統文化氛圍的重要元素。
三、室內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達
(一)地域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表現原則
一是尊重傳統、辯證繼承的原則。地域文化是一個永恒發展著的文化體系,只是在一定時期內,某種形式相對穩定后才能形成傳統。對待地域傳統文化,應該看到它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籠統繼承。在室內設計中,批判性的地域主義思想鼓勵建立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話,在滿足現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適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現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真正做到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二是古為今用、意在創新。創新是一種技術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資源創造新東西的手段,是對原有物種的改善和提高,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傳統文化的現代繼承和創新一直是人們談論的焦點,在設計中繼承傳統和體現地域特色,不是簡單地模仿和抄襲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號,而是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這樣辯證的繼承才有價值。
三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現代設計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考慮各個地域、各種文化背景、各個年齡層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慮人類在空間中的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一方面,要從細節入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原則;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為指導原則處理人、自然、建筑之間的和諧關系。
(二)適宜于地域自然環境的室內設計
在古代建筑中,室內是建筑設計的延續,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態,才有室內室外之分,離開了建筑和環境談室內是空洞無意義的。自然環境制約著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響著室內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態。現代建筑靈感源于本土的設計思維,是指其設計原型來自于傳統民間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間形態、建筑形態、構造方式、及細部等方面。建筑師可以選擇任何一種處于起源狀態下的形式或構思來進行新的創作。二是依山就勢的主動姿態。批判性地域主義強調建筑與場所的和諧關系,最大限度地適應不同的地形地貌,實現建筑內外空間的和諧統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闡釋。現代設計不能簡單復制傳統,只能在精神層面上去體現。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現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過材料的特殊性表現出來。四是與大自然的親密擁抱。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現代建筑和室內設計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態性。對于鄉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顯而易見;大城市則采用庭院綠化、道路綠化、濱水景觀設置、室內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與自然界的融合。
(三)適宜于地域人文環境的室內設計
一是地域文化符號的運用。人是符號的載體,人的一切活動過程,就是不斷創造符號、利用符號,并賦予符號特定內涵與價值的活動過程。當代室內設計要延續傳統文化精髓,必須借助符號的經驗去解讀傳統文化。要充分發揮形體的象征和隱喻功能,注重運用熟悉的圖像、故事情節、器物等喚起人們對文化的思考,以此表達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處理。色彩是影響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國各民族、各地區,不同文化背景對不同顏色的物象、意象解釋會有微妙或是明顯的差異。在中國的許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麗淡麗的格調,多用白墻、灰瓦和栗、黑、墨綠等色的梁架、立柱裝修,整體色彩淡雅、和諧。色彩設計講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對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顏色的統一和諧等。
三是裝飾和構造的現代演繹。從建筑歷史發展來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形式美與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現過兩個極端:有的設計作品的藝術氣質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駕馭功能;另一種是建筑要徹底摒棄裝飾,認為“功能決定形式”。而事實上,歷史證明了功能美與形式美是不可對立而論的。
四是空間意境美的營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傳統繪畫中常采用散點透視、虛實相生、計白當黑、意象造型等手法來表現時空意境。中國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國傳統繪畫。無論是宮殿、廟宇,還是散落在田間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種恬靜、怡情的自然美,這充分體現了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結合。
總之,地域文化的現代繼承講求創新,拒絕主張拿來主義。要注重建筑內外環境的有機更新,如將地域材料作為建筑設計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別于當地材料的普遍用法,這就取決于設計師如何將材料注入技術手段和表現手段。室內裝飾設計提倡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達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機結合。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