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課程內容上,指出了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認識、解決化學問題,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獲得科學研究方法,
逐步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探索構建有效
的教學模式,以切實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新課改 化學課堂新《化學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作為改革的突破口,貫
穿于化學教學的整個過程,體現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
程內容上,指出了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認識、
解決化學問題,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獲得科學研究方法,
逐步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
而有效的學習方式。這一系列的改革,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
學中去實現、去完善。這給我們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
機遇,這就要求教師徹底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觀念和教學模
式和教學行為,使學生真正融入知識的海洋中,從而發現新
的知識,更好的為社會培養知識性人才。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化學教學應與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相結合
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中的化學現象,探索隱藏在化學現象背后的化學規律,通過
從自然、生活到化學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
心。如觀察生活中許多鐵制容器生銹現象,告訴學生每年因
生銹造成鋼鐵的大量損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分析鋼鐵生
銹的原因,找出防止鐵制品生銹的具體方法 ;在經濟發達地
區,由于酸雨對生態環境和建筑物帶來極大的危害,學習了
酸堿度和 PH 值以后,組織學生對酸雨的成因進行調查分析,
通過提出問題、取樣、測定雨水的 pH 值和記錄數據,分析
比較得出結論,根據本地的實際探究各種可能的原因,加深
對 PH 值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用途的認識。。
(二)化學教學應充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地域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
的教科書等文字教學資源,同時輔助以音像等多媒體教學設
備。如 :通過錄像觀察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操縱技術”
的工作原理,使學生了解科學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儀器
的發明,對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奧秘所起的重大作用,從而
加深理解原子及原子結構的知識。在進行環境保護內容教學
時,教師可提出一個明確的主題,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進行查閱、收集相應的資料,通過討論或辯論的方式進行交
流、溝通,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進
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是一種主動探索過程。學生在學習
過程中將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發揚
“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創新精神,大膽向老師置疑提問,敢于
對課本,對參考書提出疑問,“吹毛求疵”列舉課本實驗原理、
過程、儀器的缺點,積極探索設計新的方案。對于有質量的
提問,教師最好不要直接回答,而是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
從側面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開拓思路,引導學生參加課堂
研討,從根本上幫助學生釋疑。有些問題如在課堂不能解決
可延至課后,通過上網或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課堂生成性資
源的開發,或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有機滲透
在生活之中,而且能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升華。
三、通過實驗教學,指導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做實驗不僅能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化學基礎知識,
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科學的研究方
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實驗,自主地進行實驗探究,使
每個學生都獲得豐富的、初級的、創新的新體驗、新感知。
例如我們在必修1中學習元素化合物中可以設計一些探
究實驗 :對于 CO 3 2- 和 HCO 3 - 結合 H + 能力,甲認為 HCO 3 - 結
合 H + 能力強,理由是在等質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固體中
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碳酸氫鈉固體中產生氣體速率快;
乙認為 CO 3 2- 結合 H + 能力強,理由是在同一溫度下同濃度碳
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的 pH,前者大于后者。可以啟發學
生設計實驗 :取相同體積、相同濃度的碳酸鈉的碳酸氫鈉溶
液放入同一試管中,再滴加鹽酸,如果馬上有氣泡產生,則
是 HCO 3 - 先結合 H + ;如果是滴入一定量鹽酸后才產生氣泡,
則是 CO 3 2- 先結合 H + 。
四、改革化學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要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向主動參與評價
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由教師、學生、家長、
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
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實現評價主體的多
元化,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一方面可以
發展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
也可以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進
步。
(二)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學習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它是面向過去的評
價,往往表現為“一考定終身”;同時,這種評價往往只要
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漠不關
心,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而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
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
隨著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標準的變化,讓科學探究走進
課堂,搶占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
我們要努力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
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應隨著教學
諸要素的變化以及教學思想的發展與更新而不斷地調整、充
實和更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的互動方式,積極探索符合教學實
際的合作教學方法、策略和模式。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
大學出版社,2000
[3]俞群祥.新課程帶來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變化[J].課程改革
研究,2007(7)
[4]張海天.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初探[J].職業
圈,2007(21)
[5]馬宏佳.化學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