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的初步探索
作者:高 潔時間:2016-03-04 10:23:42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811次 ]
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不僅需要大量的知識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能力型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是素質教學的核心,它體現了時代精神,也是中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但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單靠課堂教學是難以勝任的,必須在大量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課堂所學的書本知識加以分析,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高考大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知識與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現代科技緊密相連。為此,根據新大綱、新教材的要求,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社會,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的基礎上,將具體生動的事例加以分析,既使學生增加了感性認識,又加深了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方法
1、提出問題,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
國外有一名人曾說過:“我們有三種主要方法:對自然的觀察、思考和實驗。觀察搜集事實;思考把它們組合起來;實驗則來驗證組合的結果。”研究性學習實際上就是這三種方法的具體體現。
環(huán)境污染是全球性的三大危機之一,加強環(huán)保教育,提高人的環(huán)保意識,正確認識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問題,使人類的行為與環(huán)境相和諧,是解決環(huán)境問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搖籃——地球的一條根本途徑。而教材在這方面介紹的很少,且學生因為課業(yè)負擔重,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了解有很大的局限性,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深不透,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使學生對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和環(huán)境保護的迫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在授課時使用了研究性學習。
首先,我們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觀察周圍環(huán)境,查閱資料:全球性的三大危機是什么?當今世界的三大環(huán)境問題是什么?導致形成這三個環(huán)境問題的根源是什么?現實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屬于環(huán)境污染?④怎樣治理環(huán)境污染?
2、豐富的理論知識是知道實踐的依據。
學生對上面四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觀察、思索、討論和總結,但對于怎樣治理污染還是很模糊。在課堂上,我們具體介紹了大氣污染與防治,水體污染與防治,土壤污染及防治,并介紹了一些震驚世界的大氣污染和環(huán)境污染事件,使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實踐是求知的最終目的,實踐可以充實理論、發(fā)展理論。
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費爾巴哈也曾說:“理論所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實踐將為你解決。”讓學生帶著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深入到工廠、農村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澄清了模糊的認識,解決了學的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既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干,又培養(yǎng)了它們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研究性學習順利完成的最關鍵的一步。要完成這一步,需著手以下工作:①制定參觀學習考察的內容和路線;②同有關單位的負責人商定具體事宜(向他們展示考察提綱,他們則指定技術人員、政工人員做充分的準備,以便引導講解);③參觀之前要進行安全教育。我們先帶領學生到環(huán)保局觀看了VCD《我們的地球》,又參觀了以前是重污染企業(yè),現已達到環(huán)保要求的萊州化工廠和造紙廠,最后還去游覽了朱家村沿海生態(tài)保護基地。在化工廠,同學們通過參觀工廠制硫酸和制取復合肥,工礦企業(yè)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循環(huán)利用,廢水的綜合治理,熱量的回收等工藝流程,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認識。解決了以下問題:①接觸法制硫酸的反應原理、原料、流程、尾氣及廢渣的回收利用。②土壤污染的防治為什么要與綜合利用相結合。③防治水污染的根本措施和污水處理的一般方法(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4、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知過程的質的飛躍。
參觀完后,還要組織學生結合參觀學習的體會進行討論、總結,解決參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并指導他們撰寫科學小論文,內容涉及對工廠某個方面的建議、城市垃圾的處理方案,城市污水的排放、對地理、化學某個問題的深入探討等,使認知過程由感性階段得到了有效的延續(xù)。在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硅酸鹽工業(yè)簡介、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知識時也可以采用研究性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時也不一定非要去工廠,我們也可以去實驗室、到日常生活中去用實踐檢驗真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堂學習,使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化、形象化,提高了大家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思想。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fā)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fā)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lián)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