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治療腦出血療效觀察
【關鍵詞】 腦出血;中西醫結合;活血化瘀
腦出血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本科自2008年3月—2009年9月在西醫治療腦出血的基礎上,早期服用中藥活血化瘀之劑,臨床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學報論文發表
1.1 病例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2008年3月—2009年9月住院的急性腦出血患者共5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6例,所有患者均為發病1~24h內就診的住院患者,平均發病時間為9.5h,診斷符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2006年制定的《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1]。全部病例均經頭顱CT證實,出血量10~30ml,出血部位均以基底節為主,伴有神經系統局灶性體征,癱瘓側肢體肌力<4級,無意識障礙或輕度意識障礙,對高度懷疑動靜脈畸形及動脈瘤、長期大量服用抗凝劑、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及肺部感染者不予入選。
1.2 方法 兩組均應用脫水降顱壓、控制高血壓及腦保護治療(胞二磷膽堿、亞低溫),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3天后加用中藥益氣活血通絡方。益氣活血通絡方組成:黃芪40g,川芎15g,丹參15g,赤芍15g,當歸12g,川牛膝10g,茯苓15g,菖蒲12g,紅花10g,半夏10g,桂枝9g,甘草6g。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僵蠶各9g;眩暈者加菊花、蔓荊子各9g;高血壓者加石決明10g,珍珠母6g,磁石10g,黃芪用量宜小;陰傷者加麥冬、玉竹各15g。1日1次,14天后復查頭顱CT觀察兩組患者血腫大小(按多田氏公式計算)及血腫周圍水腫帶的范圍。20天后評價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2 結果
治療組血腫大小(0.93±0.71)ml,對照組(5.69±0.92)ml,且治療組血腫周圍水腫帶范圍明顯小于對照組。20天后功能恢復情況:治療組患側肢體肌力4~5級,生活基本自理14例(53.9%),肌力3~4級,功能明顯好轉10例(38.5%);對照組患側肢體肌力4~5級,生活基本自理8例(31%),肌力3~4級,功能明顯好轉15例(57.7%)。
3 討論學報論文發表
腦出血的主要危害是腦水腫以及血腫形成壓迫腦組織產生神經功能障礙。腦出血后腦水腫的發生機制復雜,包括能量耗竭、炎癥反應、自由基損傷、血腦屏障開放、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現在較一致的觀點認為其發生機制為:血腫內血漿蛋白滲出和血凝塊回縮、凝血酶的毒性作用、血腫周圍的局部缺血作用[2]。中醫理論認為:瘀血內阻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瘀血內阻,血液不行,脈絡不通,血不循經而妄行外溢,所以治法不是盲目止血,而是以活血化瘀為主,故以“活血、止血”的治療原則。益氣活血通絡方是在補陽還五湯的基礎上加用理氣化痰、開竅通絡之劑,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著《醫林改錯》一書,功在益氣活血,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經實驗研究,補陽還五湯能夠擴張血管,尤其是動脈血管,改善微循環,提高組織耐氧能力;改變血液流變學的性質,降低血脂,抗動脈硬化;抑制血液凝固;促進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可促進腦內源性神經干細胞的生長、存活和向神經元及膠質細胞的分化,并與神經功能恢復呈正相關,應用益氣活血通絡方,一方面通過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使血腫周圍的腦組織供血得到改善,促進水腫吸收;二是通過降低全血粘度和紅細胞壓積,使紅細胞凝聚降低,血流動性增加,防止腦出血加重或再出血。盡管本方劑未進行相關的藥理研究,但臨床效果顯著,所以推薦給大家。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 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10):948-949.
2 張勇,張秀芝. 依達拉奉聯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療腦出血后期頑固性腦水腫的作用研究.甘肅中醫,2009,22(7):15-16.學報論文發表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