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神經根型頸椎病; 針灸; 推拿; 頸椎牽引; 綜合治療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很高。它是由頸椎骨質退行性病變引起的。近兩年來我們采用針灸、推拿及物理療法綜合治療多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資料
選取120例患者,均符合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將12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為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34~65歲,平均(50.26±8.34)歲,病程5~35 d,平均(15.14±4.62)d;對照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5~66歲,平均(51.38±9.41)歲,病程6~28d,平均(14.46±3.27)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針灸治療穴位:天柱、大椎、后溪、肩中俞、風門、絕骨、阿是穴;隨病配穴:風池、曲池;留針15 min,針用平補平瀉法。
2.2 推拿治療是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扶住其前額部。一手利用一指禪、推、拿、點、按等手法放松頸部、后枕部,雙手交替進行,時間為10 min,牽引采用多功能牽引床進行牽引,患者取坐位,頜枕吊帶固定法。牽引方向與軀干呈前傾20。,以使椎間孔和椎間隙增至最大。牽引力開始時為3~4 kg或多,漸增至10 kg或多,治療20~30 min/d。1~2次/d。20 d為1個療程。
2.3 微波和中頻治療微波治療采用多功能治療儀,以患者頸椎部位為中心微溫或溫加熱量,照射20 min/次,中頻治療采用電腦中頻多功能治療儀,導質為紅花酒精(自配),將酒精置于電極襯墊上,放置于頸后,另一電極置于患肢,1次/d,20 min/次,10次為1個療程。
2.4 療效標準頸肩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消失,頸部活動自如,參加正常工作為痊愈;頸肩痛及其相關癥狀明顯減輕,僅在天氣變化時有輕微癥狀為顯效;頸痛、上肢放射性痛或頭暈頭痛等癥狀減輕,改善,但仍有頸酸無力感為有效;癥狀體征無變化為無效。
3 結果
兩組患者分別經過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7.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略)
4 討論
頸椎病由于頸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及韌帶、肌肉、筋膜等所發生的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改變,致使骨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損所產生的一系列癥狀。本研究治療組先進行針灸、推拿、牽引,然后加用微波和中頻治療取得滿意療效。主要的治療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針灸、推拿手法是通過減輕或消除以頸交感神經及交感神經叢的刺激、壓迫等,同時還可引起部分細胞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及類組織胺物質,加上手法產生的熱能效應,可促進血液循環;頸椎牽引有助于緩解頸部肌肉緊張,糾正頸椎失穩,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線,增大椎間隙寬度及椎間孔范圍,牽伸被嵌頓的關節囊,調節小關節錯位,解除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等作用,頸椎牽引的角度決定最大應力位置,高位病變者角度小,低位病變者角度大,在治療中應根據臨床癥狀和X線片所示調整牽引角度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在以上方法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了微波和中頻治療,主要是微波和中頻可影響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其溫熱效應可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促進組織修復等,加速炎癥滲出物和水腫吸收,引起肌肉收縮,增加肌力,改善組織營養代謝作用,減輕牽引治療后的一系列副反應。還能作用于頸交感神經節可緩解大腦血管緊張度,改善腦血流。由于微波和中頻能透入組織內部,作用比較均勻,對神經的炎癥控制突出,有較好的鎮痛作用,提高組織再生能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因此,神經根型頸椎病采用針灸、推拿和牽引的同時加用微波和中頻治療,能進一步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針灸、推拿、牽引加微波和中頻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證明各治療方法間具有協同作用的效果,可進一步發揮治療作用,提高療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有效方法.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