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網絡經濟;會計假設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組織結構及業務流程發生重大 變化,原有的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確認、會計報告等理論等都 要從傳統的經濟環境中蛻變出來,重新形成與網絡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會計理論.
“會計假設亦稱會計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根據以往 的會計的實踐和理論,對會計領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項所做出的合乎情 理的假說或設想!睍嫾僭O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是會計理論和實務 的基礎。傳統會計假設有會計主體假設、貨幣計量假設、持續經營假 設、會計期間假設等四個假設。會計假設應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 化。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處理技術日趨現代化,人類 社會進入網絡經濟時代,傳統會計假設必將受到一定的沖擊.
一、關于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指的是會計工作特定的空間范圍。在傳統的工業經濟時 代,會計主體的范圍很明晰,一般表現為獨立核算的企業,即企業會 計只核算企業范圍內的經濟活動,并向各有關方面提供相關的會計信 息。會計主體假設起源于經營主體的概念,其形成與經濟組織的獨立 發展有直接聯系。在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出現了大量以盈利 為目的的經營組織——獨資或合伙企業,15世紀英國從事海外貿易的 冒險性公司都是合伙組織,它們客觀上要求會計將企業視為獨立于業 主之外的經濟實體,將業主個人的經濟活動與企業分開。因為在法律 上,獨資和合伙企業不是獨立法人,它們的資產和負債仍被視為業主 或合伙人的財產和債務,業主、合伙人對此承擔無限責任。所以,會 計上必須假設企業是一個獨立的實體,會計關注的中心是企業而不是 業主、合伙人.
然而在網絡經濟時代,經濟發展日益多樣復雜化,會計主體的典 型形態——企業變得越來越模糊。一方面,在網絡化的經濟中,公司 作為會計主體,其外延不斷延伸,產生了“虛”、“實”兩個并存的 空間。網絡公司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明確的空間范圍,有時只是 一種臨時的經濟利益結盟體。另一方面,許多上市公司擁有多個子公 司,而每個子公司又有許多合資企業、關聯企業和聯營企業。這些企 業之間的松散聯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兼并等手段整合,也可以 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散聯盟。如何界定這些實體的外延,如何核算和管 理這些不確定性的實體;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顯得無能為力.
會計主體假設是指會計所反映和控制的是一個特定企業的經營 活動,而不包括企業的投資人或企業其他的經營活動。會計主體假設 的重要意義在于界定了權益的范圍,規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會計主 體應具備兩個特性:有自己的經營目標和自主支配的經濟資源,并能 獨立做出決策;對自己所控制的經濟資源及其經濟行為承擔責任。虛 擬公司圍繞著自己的經營目標,對各個組成方進行統籌規劃、任務分 配和資源配置,并在期末進行收益分配和責任分擔。它是一個整體, 對外需對其行為承擔責任,對內需進行經營規劃。虛擬公司有自己的 經營目標和獨立支配的經濟資源,需對其控制的經濟資源和經濟行為 承擔責任。因此,它完全具備會計主體的兩個特征,是一個“實實在 在”的會計主體.
由此可見,會計主體的內涵并未因虛擬企業的出現而改變,改變 的只是會計主體的形式而已。不能因為會計主體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發 生改變而取消現行的會計主體假設。在網絡時代,會計核算的對象仍 將是一個特定的主體,會計信息依然要以這一特定主體客觀發生的經 濟活動為惟一依據.
二、關于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的基本含義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限 期地延續下去,也就是說,可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清算。在 傳統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所持有的資產,是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 使用、出售或交換;其所負擔的債務也是在正常情況下被清償。傳統 會計又將這種假設的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人為地按照一定的 間隔分割開來。這些是歷史成本、權責發生制、配比等原則的確認 基礎。然而在網絡經濟時代,網絡公司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打破聯合 公司間的時間間隔,屬于臨時性結盟且分合迅速,其目的是為了利用 變化多端的種種市場機會。企業合并、重組、破產、解散的情況屢見 不鮮,持續經營假設有時就不再適用。從表面上看,持續經營是要解 決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有多長的問題,實際上它主要是要解決資本性 支出的攤銷期限有多長的問題,從而相應解決會計期間的損益確認問 題。這實質上是一個企業經濟利益在相關時期如何在各社會經濟利益 集團之間分配的問題。
此外,持續經營是對企業經營過程的描述,是一個無限的時間段 概念,而破產清算是對某一時刻企業經營狀況的描述,意味著一個企 業持續經營的終止。虛擬企業雖然也要在企業契約到期或中途解散, 但其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并不是為了破產,破產清算只是 例外情況。更何況虛擬企業也是為了實現一定目的而聯合組成的,在 實現目的的過程中,虛擬企業與實體企業本質上并無多大區別,虛擬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遵循持續經營假設,這有利于實施自身的 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因此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持續經營假設也是必 須遵循的.
三、關于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是財務人員人為地把連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及其結果用起訖日期加以劃分,以計算損益、編制報告,形成會計期 間。會計分期假設認為,應該定期提供一個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 的報告,以滿足信息使用者進行短期決策的需要。所謂定期,通常是 一年一次,但這樣一來,無論是靜態報表還是動態報表,所反映的信 息基本上都是反映一個企業的以前的、歷史的狀況,造成財務面向歷 史,面向過去的狀況。然而在網絡經濟時代,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 以及網絡迅速的傳輸功能,克服了會計數據搜集和處理的障礙,以往 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做出來的報表在瞬間即可形成,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線查閱財務會計信息,會計分期已失去意義.
會計分期所強調的時間段落劃分會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投資者 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以及企業風險監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競爭日益 激烈的網絡經濟環境下,產品的周期縮短了,產品乃至于整個公司比 以前淘汰的更快。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層出不窮,一夜之間就可能讓 一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和風險面目全非。從信息成本角度出發,信息時 代已為縮短會計期間、提高信息的及時性提供了可能。另外分析一下 投資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變化對會計分期的影響,不難發現證券市場 的投資者們往往需要迅速、及時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以便對股票 價值的快速變化及時做出反應。傳統的每年各一次中期報告和年度報 告,已逐漸不能滿足投資者對信息的需求,會計分期正在失去原有的 重要意義.
四、關于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 計量單位,記錄、計量和報告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會計是一個 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該系統采納復式簿記原理進行 相關賬務處理。復式簿記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采納統一的貨幣進行計 量。因為只有貨幣才具備可加總性,才能夠將各種經濟活動綜合地反 映出來。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中勞動時間的必然 表現形式。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只是一種習慣而已.
當然,這種習慣的產生,是依附于工業經濟時代。網絡經濟環境下, 傳統意義上的貨幣發展成為電子貨幣,貨幣出現了電子化趨勢,而對 虛擬企業來說,人們更關注決策相關信息。人力資源、產品質量、企 業市場競爭力等這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卻無法用貨幣準確 計量,不能夠在資產負債表上予以充分體現;另一方面,伴隨著網 絡經濟的發展,電子貨幣使資金在企業、銀行、國家三者之間高速運 轉,快捷的信息傳遞使商品的價格、匯率、利率的變化更加劇烈,資 本市場交易活躍,加劇了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動搖了作為歷史成本 為前提的“幣值穩定”假設。因此,只有改變單一貨幣計量模式才能 更好的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從而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玉苗,何曉東.關于網絡時代的財務會計假設.財會月刊,2001(18).
[2]趙秀芳.網絡時代會計假設新議.中州審計,2003(1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個人電腦行業的供應鏈模式變化
下一篇: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