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我國知識產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相應地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 知識產權; 自主創新; 國家創新體系
1 科技自主創新的必要性。
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研究始于20 世紀90 年代中期。國家創新體系包括知識創新系統、技術創新系統、知識傳播系統和知識應用系統。自主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根本要求。所謂自主創新,主要包括3 個方面的涵義: ①加強原始性創新,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②加強集成創新,使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③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促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1. 1 原始性創新。
原始性創新可以使我國在尖端高技術、涉及國家安全技術領域擺脫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破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難題。多年實踐表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通過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技術,可以促進我國科技發展,提升關鍵產業水平,從而提升我國科技競爭力,提高我國科學技術地位,為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世界的不斷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1. 2 集成創新。
集成創新是科學技術向前發展的重要形式。單獨創新已很難適應當今科技發展形勢。集成創新有利于推動知識創新系統與技術創新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1. 3 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高校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企業作為知識的使用者,多年來兩者的聯系松散。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就要求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使知識的傳播與應用緊密結合。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有利于結合,并有利于知識的更新。
2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2. 1 保障自主創新。
對于企業而言,創新不僅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需要承受巨大的風險。鼓勵企業創新必須保證企業創新活動獲得補償和收益。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促進自主創新的重要外部條件。盡管我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仍然大量存在,一些企業的創新技術尚未得到有效保護。由于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夠,侵犯知識產權成本偏低,侵權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加大執法力度,加強與知識產權制度相配套的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對于保障和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2 推動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的目的是要掌握科技發展的主動權。沒有主動權就沒有創新機會。要掌握科技發展的主動權就需要由知識產權推動。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夠推動技術創新。因此,要進行自主創新就要重視對知識產權的管理。
3 我國知識產權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新制度經濟學家看來,知識產權的關鍵是誰來使用的問題。誰有能力,誰能使資源有效使用,誰能使生產要素得到最佳配置,誰就應該是知識產權的使用者。效率是知識產權轉讓的實質。初始知識產權的界定可能是低效的,但是通過轉讓和交易知識產權就可能變成高效的。如果能建立起一種有效的產權制度,使產權從低效率人的手中轉移到高效率人的手中,那么整個社會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產權要進行轉移,就需要產權具有明確的、專一的和可自由轉讓的所有權。而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的管理還難以達到這一境界。
3. 1 享有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開發不足。
盡管在成果轉化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認可,但是對許多科研院所而言,如何有效地管理、使用其產權卻是一個難題。許多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沒有得到開發利用,更談不上得到充分開發。這對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及其所在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3. 2 知識產權的穩定性與延續性受到威脅。
知識產權的穩定性與延續性是有效知識產權的基本特征之一。產權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有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是,在知識產權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知識產權管理費用太高。當科研單位在國內獲得某項知識產權后,往往需要進一步獲得其他國家知識產權的保護或者尋找合適的企業伙伴進行合作開發或深入研究。所有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巨額的費用支出。對于一般科技項目承擔單位而言,他們很難負擔這些費用。所以,許多科研單位往往無力在全球甚至是本國范圍內保護其知識產權。
3. 3 知識產權的價值性未得以實現。
知識產權也可以看作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現在有些科研院所過于看重知識產權歸誰所有,而忽視了知識產權價值性的一面。科研單位因知識產權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寧可只享有該成果的知識權卻不肯實現其作為價值的屬性,擔心知識產權流失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
3. 4 知識產權利益分配機制不夠完善。
為了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就要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鼓勵科研院所與產業部門的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在成果轉化過程中保證科研人員及其所在單位的利益,這是激勵科研成果開發的有效措施之一。為此,要有分享科研成果和經營知識產權獲取經濟回報的規定。英國較為典型的分配機制是①總收入中的5 000 英鎊獎勵給發明者本人; ②單位回收已支付的專利和法律開支(凈) ; ③10 000 英鎊凈收入的70 %給發明者,15 %作為單位的基金,15 %作為研究小組活動費; ④40 000 英鎊凈收入的50 %給發明者,25 %作為單位小組的基金,25 %作為研究小組活動費; ⑤所余凈收入均分3 份,1/ 3 給發明者,1/ 3 作為單位的基金,1/ 3 作為研究小組活動費。而我國目前還缺乏這樣的規定,對科研人員及其單位缺乏必要的激勵。
3. 5 知識產權缺乏有效保護。
如果知識產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那么知識產權制度完善的速度就會相當緩慢,投資者對于成果的興趣也就難以提高。相反,如果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那么產權所有者與投資者免受侵權的保護越好,投資市場就會越活躍。
4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措施。
4. 1 發揮國家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方面的作用。
4. 1. 1 為知識產權的運行提供一個公正、安全的制度環境。公正、安全的制度環境,是知識產權價值得以存在和實現的保證。而國家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國家保護產權比其他任何組織都具有規模優勢。
4. 1. 2 為知識產權的運行提供規范。知識產權的界定與轉讓是一項復雜的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的利益分配功能、資源配置功能都是通過產權交易實現的。知識產權有效運作的關鍵就是看能否建立健全產權運作規范。而國家在為知識產權提供規范方面具有優勢。國家能夠在知識產權的歸屬、轉讓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法規。
4. 1. 3 通過法律來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有效產權制度的基本標志之一是產權交易的規范化、法制化。知識產權的法制化可以有效遏制侵權行為的發生,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性以及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合法利益。
4. 2 發揮科研院所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的作用。
2002 年3月5 日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國家科研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規定》。關于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該規定明確指出:“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識產權,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以外,國家授予科研項目承擔單位(以下簡稱項目承擔單位) 。項目承擔單位可以依法自主決定實施、許可他人實施、轉讓、作價入股等,并取得相應的收益。同時,在特定情況下,國家根據需要保留無償使用、開發、使之有效利用和獲取收益的權利。”關于知識產權的管理問題,該規定還指出:“項目承擔單位須建立規范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對項目執行過程中產生的研究成果及時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依法取得相關知識產權,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關于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問題,該規定明確指出:“科研計劃歸口管理部門要將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作為確定項目承擔單位的重要條件。在科研項目合同中須明確約定項目承擔單位管理、保護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的義務,并依據合同對履行義務情況組織檢查和驗收。對不履行義務或履行不當、造成重大損失的,依法追究項目承擔單位和主要責任人的責任。”關于知識產權費用的問題,該規定也指出:“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取得相關知識產權的申請費用、維持費用等知識產權事務費用,一般由項目承擔單位負擔。經財政部門批準,在國家有關科研計劃經費中可以開支知識產權事務費,用于補助負擔上述費用確有困難的項目承擔單位。”關于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問題,該規定指出:“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促進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的轉化。項目承擔單位轉讓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時,成果完成人享有同等條件下優先受讓的權利。”作為項目的承擔單位要積極按照這些具體指導意見,針對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開展知識產權的管理與轉化工作。
4. 3 發揮科研人員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方面的作用。
科研人員首先要熟悉其所在單位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政策規定,積極參加有關知識產權的培訓班或向所在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進行相關咨詢。科研人員一旦有重要發現,并且認為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就應該與單位管理部門溝通。如果有合作者或合作單位的,要尊重和履行與合作者所作的有關知識產權安排。在知識產權得到保護之前,要注意避免任何形式的泄露,以免損害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4. 4 掌握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環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研究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單憑一個科研人員、一個科研單位的力量往往很難勝任。今后的發展趨勢就是跨學科、跨單位、甚至是跨國界進行綜合性研究。所以,事先就應了解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在決定誰控制申請專利時,必須意識到要負擔知識產權的管理費用。為此,合作單位要就知識產權問題達成共識,如知識產權擁有權、知識產權非擁有者分享利益的規定、泄露科研成果的規定等。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參考文獻[1 ] 陳至立。 自主創新,中國必然的戰略抉擇[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08-30(1) .
[2] 盧現祥。 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