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對于如何加強中國社會學理論建設,鄭杭生認為,時代在 呼喚社會學觀念的變革,社會在要求社會學理論創新,中國社會學界應當以寬容的理論胸懷、廣闊的理論視野、嶄新的理論觀念、深邃的理論思維,創造植根于中國 社會現實、回答中國社會問題的新理論。劉少杰分析了經驗描述社會學方法的形成過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費孝通所創建的重視經驗考察,同時又不忽視理論概括的社 區人類學研究,認為應當將社會學的經驗研究提升到理論思維的層面上。謝立中從當前中國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發展中,分析了五個具有明顯理論自覺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論雛形,認 為這些理論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社會學“重經驗、輕理論”的實用型面貌。
中國社會學興起于中華民族危亡之際,成長于中國社會動蕩不安 之中,其學術發展和自身建設遭到了各種無法回避的沖擊,于是,急于使中國社會擺脫困境的社會學研究,往往來不及對一些重大社會問題作出理論概括,便被卷入 新的社會矛盾或社會沖突之中;引用或借鑒國外現成的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常常成為中國社會學界研究中國社會問題的方便形式與快捷途徑。特別是自20世紀二三 十年代對美國實證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簡單移植,導致了中國社會學研究輕視理論概括和理論創新的經驗化傾向。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曾對這一問題作出了 深入的理論思考。
中國社會學自其發端之日起,不僅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熱切地關注中國的現實問題,而且以深刻的學術思考去建構對中華民族乃至 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社會學理論。譬如,康有為的變法維新論、嚴復的合群進化論、梁啟超的化育新民論,以及李大釗、李達和毛澤東等人闡述的歷史發展理論、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理論,等等,都是對世人產生強烈震 撼、引起中華民族反省自強、掀開中國歷史新篇章的社會理論或社會學理論;潘光旦的位育中和論、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論、費孝通的差序格局論,以及孫本文、吳景 超、陳序經等人的思想觀點,在理論社會學的研究與建構方面都有重要的創新性貢獻。正是這些社會學家立足中國社會實際,汲取古今中外的社會學理論成果,創造 了內容豐富的中國社會學理論,使得中國社會學在世界學術之林中爭得了立足之地,并啟發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為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去深入思考。
如今,中國社會學重建已經二十多年了,盡管我們開展了大量實地調查和經驗研究,翻澤了許多國外社會學新近學術成果,在對中國社會發展、社會分化、社會運 行和社會轉型等重大現實問題上作出了一些原創性的理論概括。但相對于日新月異的中國社會發展現實,相對于國外社會學研究層出不窮的嶄新理論成果,中國社會 學在理論研究和理論建構方面表現出日漸明顯的不足。
第一,對中國古代、近現代的社會思想與社會學理論挖掘和總結不夠。中國學術界歷來重視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先秦以來卷帙浩繁的 中華經典文獻中,包含了十分豐富的社會思想、社會理論,深入研究這些思想理 論,不僅可以了解中國社會變遷和文化傳統衍化的歷史,而且對于了解蘊涵在今天現實中的很多深層因素也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至今不僅沒有編 寫出一部充分反映中國古代社會思想或社會理論的著作,而且對晚清以來中國社會思想和社會學理論的總結整理工作也開展得很有限。
第二,對國外 社會學理論的評介和研究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受簡單化的實證社會學觀念限制,我們通常把研究和介紹國外社會學的理論視野,限制在強調科學精神和經驗原則的英美實證社會學范圍內,而把具有人文主義傳統 的歐陸社會學理論稱為社會理論或社會哲學排斥在社會學理論研究 之外,把某些引入的國外社會學理論不加分析地應用于我們的經驗研究中,導致某些經驗研究成為國外社會理論觀點的簡單證明。這樣一來,既降低了中國社會學的 研究水平,也限制了對不斷創新的國外社會學理論的理解。
第三,把社會學簡單地解釋為經驗學科,以為只要開展經驗觀察和事實描述就是在開展社 會學研究,在一些研究中排斥理論思考或忽視理論概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狹隘經驗性或狹隘實證生的社會學理解。而某些學術雜志卻以此來決定稿件的取舍,在論 文的評審中以此來決定分數的高低,導致了中國社會學界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及其表達的嚴重失衡。這種觀念和行為導致中國社會學研究出現了很多表層化、平庸化 現象。例如,課題立項多,理論成果少;經驗事實描述多,深人分析少;熱點問題多,學術積累少。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學科能夠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上,那種僅 僅進行經驗研究而不上升為理論概括的研究,不能被視為規范的深人的社會學研究,這一觀點早已為中外經典社會學家所充分論述。
第四,忽視對馬 克思主義社會學及其歷史的深人研究。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展開的理論視野、思想內容和方法原則,毫不遜色于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等其他社會學傳統。 然面令人遺憾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豐富內容至今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和系統總結,就連社會學的業內人士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原則也缺乏一定 了解。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對社會學的狹隘理解。相當多的學者僅僅從實證主義原則理解社會學,似乎社會學只能是實證主義的一統天下,超越了實證主義的 立場與方法就不再屬于社會學的范疇;二是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僵化理解。在相當長的歲月里,馬克思、恩格斯及其繼承者的社會學思想和理論,僅僅被理解為哲 學、政治經濟學或科學社會主義的附帶闡釋,或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 主義社會學;更有甚者,社會學還常常被歸結為資產階級的學說或偽科學。三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的消極影響,在我國則還要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消極影 響,產生了“低潮綜合征”。這一病癥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包括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偏見和片面理解。例如,似乎馬克思主義沒有社會學,要有那 也僅僅是革命斗爭型的,等等。綜上所述,為了克服中國社會學研究中存在的這些局限,大力推進中國社會學的理論研究、理論建設和理論創新,我們應當做好以下 三個方面工作:
第一,牢記費孝通先生晚年向中國社會學界多次發出的呼吁:要突 破社會學的傳統界限!應當像費孝通諄諄告誡的那樣,中國社會學既要重視科 學精神,也要發揚人文關懷;既要開展客觀性的經驗研究,也要開展張揚主觀性的價值評價;既要立足當下中國社會實際,開展參與性、對策性的現實問題 研究,也要繼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優秀思想精華,開展歷史性、 思想性的意義闡釋;既要依據定性和定量的實證研究方法分析問題、形成理論觀點,也要利用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而成的“會意”、“將心比心”的理解和交流方 法,在更深刻的層面上解釋中國社會學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費孝通晚年向中國社會學界的呼吁,是他以深厚的學術修養、寬闊的理論胸懷,積七十余 年社會學研究的深刻體會,高瞻遠矚地為中國社會學在新世紀爭取更大發展留 下的重要囑托,我們應當認真總結中國社會學一百多年的歷史經驗,像 費孝通主張的那樣突破保守而片面的傳統社會學觀念,在更廣闊的學術視野中開拓社會學發展的新空間。
第二,根據當代國外社會學在思想理論上發 生的重大變化,積極突破社會學傳統觀念,在嶄新的思想境界中開展中國社會學經驗研究和中國社會學的理論建設。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國外社會學已經發 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歐洲出現了一大批像福柯、布迪厄、哈貝馬斯、布希亞、鮑曼和吉登斯等一批具有強烈人文主義傾向的社會學家,他們的思想觀念已經遠 遠地突破了傳統社會學的界限,他們做出的理論概括是在傳統社會學構架中無法理解的理論創新。美國社會學界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深刻變化,不僅在實證傳統中發 展出一些內容和形式都十分新穎的新學科,如新經濟社會學、網絡社會學、新制度主義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新理性選擇理論等, 而且還形成了一些反對美國實證主義傳統的具有強烈人文主義傾向的新學科,如加芬克爾的常人方法學、詹明信的文化社會學、羅蒂的新實用主義社群理論、福山的 社會信任理論等。今天的歐美社會學已經展現了一個萬紫千紅、百花爭艷的新局面。
為此,我們不能再用時過境遷的陳舊社會學觀念看待國外社會 學,特別是不能把我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了解或引入的一些實證社會學的枝節觀念,當成是國外社會學的全部,用實證社會學的舊觀念、舊原則限制我們在中國大地 上開展的社會學研究。我們應當像布迪厄和吉登斯等人論述的那樣,既堅持社會學的理論觀念和理論視野,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全球化、后工業化和數字化的新時代,用能夠真實反映當代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新 思想、新理論指導對現實生活的新研究。
第三,面對中國社會轉型的現實,并以此為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點,對從前現代性到現代性的轉型、從舊式現代性到新型現代性的轉型過程中的各 種豐富社會現象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提出有解釋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當代社會學的視角,對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所需 要的深層理念的更新、社會結構的調整、社會功能的轉換、社會矛盾的處理、社會信任的重建等重大問題,做出自己的社會學的回答。我曾在1989年指出:“社 會學之引人中國,在我國獲得較大發展,取消27年后又不得不重建,歸根到底也是適應了我國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轉型的需要。研究這個轉型過程,回答轉型過 程面臨的種種課題,不僅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社會學義不容辭的任務,而且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可以說,對中國社會的‘轉型’認識得越深入、越全 面,中國社會學的成長也就越扎實、越迅速,而成長了的社會學又轉過來推動轉型過程比較順利、比較健康地前進。”
上述三點,歸結起來仍然是在 新形勢、新條件下如何創造性地實踐中國社會學百年歷史所走過的道路,即“立足現實,開發傳統,借鑒國外,創造特色”。總之,時代在呼喚社會學觀念變革,社 會在呼喚社會學理論創新,中國社會學應當肩負起光榮的歷史使命,以寬容的理論胸懷、廣闊的理論視野、嶄新的理論觀念、深邃的理論思維,創造植根中國社會現 實、回答中國社會問題的新理論。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