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黃瓜高產栽培技術
作者:鄒善林時間:2016-01-15 13:52:46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1039次 ]
【關鍵詞】: 及時播種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寧化縣淮土鄉泰源農民專業合作社2011 年起推廣種植臺灣小黃瓜“春燕”品種,面積600-1000•666.7h ㎡,平均株產7.5- 9kg,平均666.7h ㎡產600kg 以上,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季節安排
1.1 春季栽培
3 月下旬播種,4 月上旬移栽,5 月上旬初采,7 月上旬采收結束。
1.2 秋季栽培
7 月上旬播種,7 月下旬移栽,8 月上旬初采,10 月中旬采收結束。
2 整地施肥
選擇土地的標準:(1)2 年內沒有種植過葫蘆科;(2)2 年內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3)中性壤土田塊,需要質地疏松、土地肥沃、而且需要排灌方便。沙質土壤前期起苗快,通透性好;粘性土壤后期不易早衰。整地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 2500kg、三元復合肥75kg,然后深翻作畦,畦寬1.2-1.4m。
3 及時播種
3.1 浸種催芽
畝用種量80-90g,將飽滿黃瓜種子放在五十五度的溫水中,溫燙浸種,然后攪拌至水溫至三十度左右時即可,浸泡兩到三個小時,然后撈出種子瀝干水分,用濕布包好置于28℃一30℃的條件下催芽,種子發芽后選擇晴天播種。 3.2 播種
3.2.1 春播
播種時澆透底水,每個營養缽播1 粒,將種子芽端朝下插入營養土中,覆蓋經過消毒的營養土0.5cm 厚然后覆蓋小拱棚保溫保水。
3.2.2 秋播
催芽后采用穴播,每穴播1-2 粒,播后輕覆土0.5cm。
4 適時定植
畝植2300-2500 株。播種后15-20d、子葉完全展開、真葉1-2 片時,則可雙行定植,行距0.9-1.1m,株距0.30-0.35m。
5 田間管理 5.1 前期管理
定植后7-10d,即可搭架,架搭成“人”字形,架要牢固,架高1.5m 左右,當主蔓長到20-30cm 時應及時綁蔓,以后每隔3-4 葉綁一次;主蔓1-6 節長出的側蔓及早去掉,6 節以后側蔓留1 葉1 瓜摘心,主蔓長滿架后進行摘心,后期順其自然生長。 5.2 肥水管理
每水帶肥,定植后3-4d 每50kg 水加碳銨500g,過鈣250g 澆一次起苗水。而后每隔5-7d 用每50kg 水加500g 芭田三元復合肥(15-5-20)澆一次水,進入結果期還要每7-10d 葉面噴施一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澆水應在晴天早晚時澆。如瓜秧有缺肥現象,則在澆水時可加少量尿素( 每50kg 水加尿素50-100g) 以補充養分。
6 病蟲害防治、白粉病、角斑病、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和黃守瓜、蚜蟲等等都是黃瓜最主要的病蟲害
在日常種植當值,我們對防治措施主要有:(1)種過瓜類的土壤嚴禁用來作營養土;(2)對播種用的種子進行消毒;(3) 對于拱棚內濕度盡量的降低。防治霜霉病可用2000 倍液的霜疫斯高;防治枯萎病、炭疽病可用 600-800 倍液的甲基托布津; 防治角斑病;百菌清可以用600 倍液的奧卡;防治白粉病可用800 倍液;防治黃守瓜可用1500 倍液的辛硫磷或2000-3000 倍液的菊酯類藥; 噴殺蚜蟲可用2500 倍液的菊樂合酯。
7 適時采收
定植后25 天到30 天就開始采瓜了,采收期大概40 天到60 天。一般666.7h ㎡產量可達6000 公斤~ 8000 公斤。采瓜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可在瓜條頂端由尖變圓(大拇指粗、圍徑2-3cm)時開始采收。
【參考文獻】:
[1] 韓雪; 黃瓜高產栽培技術. 農民致富之友[J],2012,3.
[2] 程顯丹; 黃瓜栽培技術, 農民致富之友[J],2012.4.
[3] 高蘭英, 蘭信廣, 大棚春黃瓜早熟高產技術, 吉林蔬菜[J] 2003.4.
[4] 王文召, 越夏栽培耐熱蘿卜“夏速生” 農村科技開發[J],2003.5.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小麥的種植管理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