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球蟲病和盲腸肝炎混合感染癥的診治
作者:時間:2010-12-30 10:29:30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1045次 ]
1病例
遼寧省凌海市大業鄉某養雞戶于2009年3月從外地購進10日齡羅曼蛋雞500羽,飼養在用木板隔開的小間內,實行地面育雛。該批雛雞已接受過馬立克疫苗、傳染性法氏囊疫苗和新城疫疫苗免疫。為了控制細菌病,在飲料中加入了適量的土霉素。飼喂至30日齡時,雞群出現了疫情,先后發病100余羽,并陸續死亡50羽,病死率達50%。
2主要病狀
病雞精神不振,沉郁,羽毛蓬松,頭卷縮,食欲減退或廢絕,嗉囊內充滿液體,飲水增加,不愛運動,縮頸呆立,閉眼嗜睡,兩翅下垂,羽毛無光澤,身體蜷縮,怕冷。常有下痢,病雞常排紅色胡蘿卜樣糞便;有的病雞開始時糞便為咖啡色,以后完全變為血糞。雞冠和可視黏膜貧血、蒼白,迅速消瘦;發病后期,部分病雞頭部發紫變黑。最后,多數死于臟器衰竭。
3剖檢病變
先后共剖檢20羽病死雞,病變基本一致,病變主要集中在肝臟和盲腸部位。病死雞的肝臟腫大,表面散布數量不等的圓形或不規則的壞死灶,大小如綠豆至豌豆,小的如針尖,壞死灶中間稍凹陷,邊緣整齊或呈鋸齒狀而隆起,隆起部分呈灰白色或黃白色;嚴重的病灶融合成較大的壞死區。病死雞的盲腸發生于兩側(12例),少數發生于一側(8例)。盲腸顯著腫大,為正常的3~5倍,指壓盲腸堅實而有彈性,盲腸內有一種干燥、堅硬的干枯樣栓塞,表面呈灰白色并充滿凝固的或新鮮的暗紅色血液,盲腸上皮變厚,有嚴重的糜爛;盲腸黏膜發炎、增厚,刮掉內容物,腸黏膜多處出血。
4定性診斷
無菌操作,采取病死雞的盲腸內容物直接涂片鏡檢,發現少量球蟲卵囊和大量的卵圓形蟲體[2]。無菌操作,采取剛死病雞盲腸內容物,用溫的生理鹽水做成懸滴標本,于室溫(25~30℃)在400倍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多量圓形或卵圓形蟲體,呈急速旋轉或鐘擺運動。根據現場調查、病雞臨床表現和病死雞剖檢病變,以及上述實驗室檢驗結果,羅曼蛋雞群的病性可以確診為球蟲病和盲腸肝炎混合感染癥。5治療措施
根據雞球蟲病和盲腸肝炎這2種病的特點,結合實際,制定了如下方法:一是止血、消炎。在飼料中混入0.04%痢特靈和0.08%甲硝噠唑,并配合使用適量復合VB和VK,連續飼喂3~4d[3]。二是保護腸道黏膜,促進腸黏膜修復,防止自體中毒。使用如次碳酸鉍、活性炭、白陶土等收斂劑,修復和保護腸道黏膜,以提高雞的抵抗力。消除自體中毒采取“先瀉后復”的措施,先用瀉藥促進毒素及壞死黏膜的排出,然后再用腸道收斂劑止瀉修復腸黏膜。三是補充體液,消除自體中毒,調節體內電解質及酸堿平衡[4]。在治療的同時添加電解質、多維素等。四是增加營養。在飼料中額外加入適當玉米或葡萄糖補充能量。在雞的日糧中適當增加豆餅或魚粉的含量,提高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水平。五是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在用藥治療病雞時,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差,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藥物的敏感性。并對整個雞群進行消毒,飼槽和飲水器經過熱水或熱堿水(2%)洗滌消毒,預防控制細菌感染。及時消除雞舍內的糞便,保持地面的干燥。通過上述治療方法的實施,本雞群在3~4d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雞群整體狀況良好,不再出現拉稀、精神不振和食欲減退等臨床癥狀。經過不到1周的時間,染病雞群不再出現死雞,開始逐漸康復。
6預防措施
在預防措施上,主要應著眼于防止雛雞遭受感染,因此應搞好飼養管理和清潔衛生,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和飼養密度。雛雞與成年雞分群飼養,在用藥物預防的同時,早期發現病雞,及時隔離治療,每天清掃雞舍,保持雞舍干燥、通風和雞場衛生,定期清除糞便,堆放發酵以殺滅卵囊。保持飼料、飲水清潔,籠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1次,可用沸水、熱蒸氣、3%~5%熱堿水、20%石灰水、30%草木灰水、百毒殺消毒液(按說明用量對水)潑灑或噴灑消毒。在疾病流行季節,投喂VA、VK等多種維生素提高飼料中的蛋白質、礦物質、氨基酸等的含量,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免疫應答水平。應用雞胚傳代致弱的蟲株或早熟選育的致弱蟲株給雞免疫接種,可使雞對球蟲病產生較好的預防效果。并且定期對雞群進行驅蟲。
7參考文獻
[1] 陳存華,陳翔翔.雞球蟲病的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1):191.
[2] 李善榮.雞球蟲病的診斷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1(7):14-15.
[3] 侯俊峰.肉雞球蟲病的綜合防治[J].山東家禽,2004(1):38-39.
[4] 張廣俊.雞盲腸肝炎的診治[J].河南畜牧獸醫,2004(3):50.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魚苗悶塘發生原因及防止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