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為例,以生態建設理念為指導,在
總體規劃中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探討
城市定位、布局、功能及文化等規劃,尋
找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特色、人與自然相和
諧發展城市規劃道路。
【關鍵詞】城市規劃 ;生態文明 ;城市
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我國十七大提
出的,以“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
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
長方式、消費模式”。國內許多城市在城
市規劃和建設中,汲取發達國家城市發展
經驗和教訓,以生態文明和全面和諧發展
為目標,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總
體規劃中,著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等
生態發展,在城市規劃與發展中轉變模式,
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
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相協調。
1、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特點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當前生態環境日益
惡化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新型文明,它是
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人類文明
形態。生態文明的興起是當代人類在探索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逐漸
明確下來的,在對人類中心觀及其傳統經
濟發展模式和經濟行為的深刻反思的過程
中逐漸成熟起來的。我們要推動生態文明
的建設,在理解生態文明內涵的基礎上,
還必須準確把握其特點,貫徹其基本理念。
2、生態文明理念在城市規劃中的地位
及其特征
生態文明城市是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
導下規劃建設的新型城市,是自然、社會
和經濟關系和諧、結構合理、功能高效的
人類居住地,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可持續
協調發展的城市生態系統,也是自然地理
狀況、社會功能結構和文化意識形態三個
層次互相支撐、補充和調節的大系統。生
態文明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理想模式,強
調城市發展要充分融合社會、文化、生態
和經濟等因素,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
高效利用,實現城市生態的良性循環和人
居環低碳理念與生態城市境的持續改善,
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的充
分和諧。生態文明城市是現代城市規劃與
發展的理想和最高境界,它的建設不僅涉
及自然生態系統,還涉及城市的人工環境
系統、經濟系統和社會文化系統,最終建
立以人的行為為主導,自然環境系統為依
托,資源流動為命脈,社會體制為經絡的“社
會—經濟—文化—自然”的復合系統。
其特征如下 :①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
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實現生態、
經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良性循
環和有機互補。②生態文明城市具有生態
觀念濃厚、市民和諧幸福以及文化特色鮮
明等特點。③生態文明城市既要保證經濟
的持續增長,又要保證經濟增長的質量 ;
既要有合理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產
布局,又要能保證城市的經濟系統和生態
系統協調發展。④在城市管理方面,生態
文明城市不但要求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作為
保障,而且要求政府廉潔高效,市民政治
參與度高。
3、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在城市規劃中指
導作用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融入生態文明的理
念,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和宏觀戰略,符合
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根據城市自身的比
較優勢,挖掘城市特色,以生態文明建設
為基準,走與其他城市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十分重要。
3.1 生態文明建設可促進城市生態環境
的改善,提升城市美譽度
2013 年 9 月 7 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
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在回答學生們關于環境保護的問題時,他
強調: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
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總書記還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說道 :“山水
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
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
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習總書記兩段高瞻遠矚,充滿人文關
懷的話語對我們城市規劃工作中提出了更
高的使命要求,那就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刻不容緩,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快步伐。
3.2 生態文明建設可合理組織城市空
間,優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活力
城市總體規劃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導
下,可綜合處理好城市建設、經濟發展、
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
系 ;可綜合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的承載
力的矛盾,全面推進土地、水和能源的節
約與合理利用 ;可全方位、多角度論證好
城市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的合理性 ;可根
據城市特色更加科學地劃定城市禁建區、
限建區和鼓勵開發區,實現城市可持續發
展,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對城市建設的促進
作用。
3.3 生態文明建設是促進歷史文化和自
然遺產保護的有力保障
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
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
水、記得住鄉愁。生態文明建設對歷史文化、
自然遺產的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兩者作
為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衡量一個
社會,一個城市生態文明進步的標尺,望
得見山、看得見水是對自然風光、自然遺
產保護提出的要求,記得住鄉愁是對歷史
文化遺產對城市發展重要性的寫照。
3.4 生態文明建設對城市可持續發展提
出了更高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對城市生產活動的可持
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生態城市建設
要求實現生產活動知識化、柔性化和可持
續化,要求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盡可
能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及對人類和環境的影
響。通過對資源的綜合利用、代用、二次
資源的利用以及節能、節料、節水以實現
綜合利用資源,減少三廢的生成和排放,
從而達到清潔生產。
4、城市規劃中的生態文明建設
城市規劃與建設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
程,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因此把生態
文明的內涵融入到城市總體規劃中,將會
對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產生重要的指導意
義。下面以酒都仁懷為例,結合仁懷市總
體規劃,談談如何做好城市規劃中的生態
文明建設。
4.1 結合產業優勢、做好生態環境規劃
仁懷市具有獨特的釀酒環境、微生物
資源,是最適宜優質醬香白酒生產基地之
一,并擁有得天獨厚的釀酒自然環境,被
譽為“中國酒都”,產業優勢十分明顯,是
我省市場競爭力最強的特色優勢產業,特
別是享譽中外的茅臺酒,特殊的地緣、特
殊的環境、特殊的工藝賦予了其異地不可
復制的優勢,是國家名優白酒標志產品,
被譽為國酒。
4.2 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創建宜居城市
醬香白酒是仁懷市主打產業,更是特
色產業,其不可復制的環境注定了該產業
的價值,在符合市情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
下可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確保產品質量、
維護品牌聲譽,積極推進白酒行業的健康
良性發展。那么在城市規劃上,我們也要
積極為白酒行業創造出良性的生態環境,
以確保其不可復制的環境不受到生態威脅
和生態破壞。
4.3 推行民生計劃、構建和諧社會
據調查,仁懷市民非常支持生態文明
城市建設,城市總體規劃應體現人本規劃
理念,通過規劃的宏觀調控和綜合協調作
用,大力推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
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的民生行動計劃,提高市民生活滿意度,
并突出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高
度重視科教、文化、衛生、體育和社會福
利等社會事業的發展。
5、結語
生態城市的規劃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
發展過程,需要付出艱苦不懈的努力,但
生態文明理念的樹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
程,也是一個物質、意識和實踐相互交替、
螺旋上升的進化過程,現代城市的規劃建
設中應把生態文明理念作為指導,在城市
總體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體現生態文明,使
城市規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
逐步使生態意識成為大眾文化意識,使生
態文明真正融入到社會生產與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 李軍 . 堅持不懈建設生態文明城市
[J]. 當代貴州,2012,(35):16-16
[2] 李勇 .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提高綠色
競爭力 [C]. 第七屆中國國家安全論壇論文
集 .2008 :206,209-210
[3] 孫淑清,生態城市規劃中的生態文
明建設初探 [B]. 環境科學與管理,1674-
6139(2009)05-0170-04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