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媒體;突發事件;前設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 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 社會安全事件。既然是突然發生,就有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往往許多事件是發生在基層,發生在邊遠地區。那么,在事件發生后,我們作為裝備最落后的縣級電視 臺,將如何應對,才能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將更多的信息傳遞給觀眾,滿足他們的知情權呢?筆者通過幾年的實踐認為:忠實記錄真相.采取第一現場最鮮活的事實 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使命。
新聞的時效性是新聞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如果缺乏時效性,新聞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新聞媒體時效性往往是由采訪和播出時 間來決定的。作為縣級臺來說,采訪的內容都是本縣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新聞事件的現場。在接到采訪任務后,我們的第一反映就是要帶齊帶足采訪所需的 工具。攝像機、電池、話筒、新聞燈、帶子,都要一一檢查,若有任何一種沒拿,所有的工作將前功盡棄。到了現場后,要迅速熟悉情況,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可 打開攝像機,先行錄制鏡頭,再進行采訪,因為此時此刻你就在新聞現場,也是新聞事件的一份子,無法預料事件將怎樣發生,只有忠實地記錄了全過程,才能了解 事情的真相。就以2008年5月11日夜晚我縣發生的重大縱火案為例,筆者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的記者。踏進縣公安局的辦公室前,只知道是重大案件,到達之 后,還來不及進行任何采訪、詢問,就是連續的三個會議。記者感到了事件的重大,首先就打開攝像機,記錄了事件的處置,在還沒有達到現場前,就將事件了解了 一個大概。在連續幾天的工作中,我也和全體公安民警一樣,吃住在公安局。參加了一個又一個的案情分析會,參與了搜山、抓捕等活動,用了四本多的帶子,真實 地記錄了案件偵破的全過程,記錄下了歷史的真實。為我臺及時、正 面報道事件真相奠定了基礎。
同時,記者的態度也決定了突發事故成功的關鍵。我們在第一時間進入現場后,所有的新聞事實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只有積極穩妥地引導社會輿論。減輕重大突 發性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傷痛,切實維護社會的安定。以發生在我縣的上述案件來說,涉及面廣,受害人數多,同時受害人也是犯罪嫌疑人,問題相當復雜。 要在這樣紛繁復雜的內容中,說明事實真相,還事實以本來面目,這就要求記者有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立場。而不是像少數小報記者那樣,為了所謂的“賣點”,做 一些只聽一面之詞的采訪,更有甚者,作簡單采訪之后,加上一些主觀臆斷.影射辦案部門或者政府,在社會上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影響了事件的處理。在我縣的這 一案件的報道中,《春城晚報》的記者做得就很到位,在案件處理過程中,他對當事人雙方的家屬和鄰居都進行了采訪。了解了整個案件的關鍵點,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都是早年輟學,少年時代 就已經步入社會,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闖蕩江湖”,從被人欺凌,到無惡不作的過程,也就是案件發展的必然原因。《春城晚報》的文章一經刊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 的反響,比起所謂的“揭露內幕”的報道.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真正的新聞來自于人性,新聞客觀真實的本質并不是說新聞是毫無感情的冷冰冰的 文字的組合,飽含真摯情感的新聞報道更具震撼力、感染力,“在所有的新聞報道中事故報道是情感最豐富的報道的一種,它幾乎包含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得知 事故的發生,一般有良知的人都會在心中掀起情感波濤:對災難和不幸的震驚,對遇難者的悲憫,對肇事者的憤慨等等。這些情感主要是由于災難事件本身具有的悲 壯性、悲憤性和悲憫性等等感情特質而引發受眾在解讀時的一系列情感體驗:震驚、恐懼、義憤、悲哀、痛楚、憐憫等等。以我縣2008年9月18日發生的云昌 煤礦頂板事故為例,當時筆者是唯一到達現場采訪的記者,記者到達現場時,挖掘工作已進行了5個多小時,7名被困井下的礦工雖然還能聯系上,但是井下情況復 雜,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事故。七條鮮活的生命,牽動著現場每一個人的心,也牽動著各級黨委政府的心。記者在采訪中,就注意捕捉這方面的信息,通過攝像鏡頭 的特寫,反映了領導干部的焦慮.這是對煤礦工人的關心;下工后,守在洞口,久久不愿離去的礦工。對同伴的牽掛;醫護工作者在洞口做好的救護準備,看著洞口 關注的眼神,是對人的生命的關切。以及礦工安然無恙出洞時,所有人的歡呼。這一切就是這一事件報道最為傳神的地方,在后面的播出中激發起了受眾共同的情 感.起到了凈化靈魂的作用。這一刻,真正實現了心與心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碰撞。
我們身在基層,心在基層,只有用好手中的攝像機、用好手中 的筆,用整個心靈去感悟,才能創作出鮮活的作品,服務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民。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辦好青少年科普類報紙初探
下一篇:科技期刊編輯應注重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