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程
作者:時間:2011-03-02 15:50:18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1162次 ]
一 數學課程改革的歷史回顧
20世紀60年代世界范圍內流行的學問中心數學課程,是基于對學生數學學習這樣的認識建立的,即數學家的認識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的邏輯是同質的,其間的差異只是程度的問題。數學家的研究邏輯與學生的數學學習邏輯被認為是:第一,數學家的認知方式與未成熟學生的數學認知方式所顯示的不同,不是種類上而僅僅是程度上的差異,兩者都經歷著探究——發現學習的過程;第二,智力活動在一切方面都是同一的。數學家的智力、興趣與追求,對于任何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都可以認為是適當的。于是,學問中心數學課程編制的基本準則是:依據數學科學的基本結構編制內容,體現數學的結構化、形成化、統一性和現代化。上述思想忽視了兒童思維方式的質與成人有差異。皮亞杰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心智成長是階段性發展的,在其成熟過程中,經驗起著質的變化。因此,學問中心數學課程注定是要失敗的。20世紀70年代,它受到抨擊,被認為使學生“非人性化”,妨礙了“完整人格”的實現。數學課程也隨大流,走向人本主義化,以學生能力的全域發展為目的。
二 數學課程標準制定原則 醫學論文發表網
數學課程必須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心理規律,實際上是數學課程的學生適切性問題,它與數學課程的社會適切性共同決定著數學課程改革的成敗。如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人格得以完善,又能兼顧社會的需要,“大眾數學”強調素質教育的思想是比較合理的。
數學課程標準是對各個特定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目標的規定,它體現著數學教育的目標。這些規定,必須考慮學生達到該學段時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數學認知發展水平、數學思維的發展水平與特點,以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上方面可達到的水平。不同民族、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學生,在思維發展順序上同一,但達到各階段的時間有差異。從數學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命題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幾方面發展的研究表明,我國中學生在初中二年級是中學階段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從初中二年級開始,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高中二年級,這種轉化初步完成,已“初步定型”或成熟。數學課程標準的確定,必須考慮這些特點。
三 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 醫學論文發表網
數學課程內容的確定,是歷次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從數學學習的角度看,數學課程的內容必須對大多數學校的大多數學生難易適中,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與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相適應。這些內容應該是以前數學學習的發展,是今后數學學習或就業的準備。學習這些內容,不僅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經驗,而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機制(元學習)得到發展。 醫學論文發表網
數學課程的內容過于直觀、易懂,有益于學生較快獲得數學知識,但對數學經驗積累較少,至于更有意義的學習機制的發展就微乎其微。中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感知數學的發展和全貌,增加廣泛的背景知識,體現不同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這些內容是極有價值的,學生可能會受益終身。 四 數學課程體系的確立
數學課程的體系編排,應以學生不同階段的數學認知方式、認知結構、學習過程的心理特征為前提,在此基礎上,盡可能保持數學科學所具有的嚴密和統一性,處理好“數學學問邏輯”向“學科數學邏輯”的轉化,實現數學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心理結構的和諧統一。學生數學學習的類型是多樣的,課程體系的編排,某一區段的組織不妨按認知水平,從低向高,依次以概念、原理、運用、問題解決學習為序列。學生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應注意課程的螺旋式發展。同時,數學課程編排中應注意學生自學能力、數學意識的培養,必須充分考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為其數學學習提供動力。
五 數學學科學習的本質 醫學論文發表網
學習數學的本質,主要是反映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數學學習活動是受數學課程規范的、在學校情境中進行的,它不同于人類一般的數學學習。從心理學的角度理解,中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按教育目標在數學課程規定的范圍內,由獲得數學知識經驗而引起的比較持久的行為或傾向的變化過程。這里的行為或傾向,包括學生外在的行為以及內在的數學認知、情感、興趣、態度、動機等。
六 學習數學學科的特點
數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人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活動。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用來處理多級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經驗,進行形式符號語言的運算推理。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方式,往往是“理論——實踐——理論”的模式,與數學家的思維模式相比,必須經歷逆轉的心理過程。中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按課程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數學學科的學習,數學課程的特點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七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類型 醫學論文發表網
中小學學生究竟進行什么樣式的數學學習,按數學學習的內容將其分為:(1)數學知識的學習;(2)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3)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的學習。按學生認知活動水平的層次,數學學習包括:(1)數學符號學習;(2)數學概念學習;(3)數學原理學習;(4)數學運用學習;(5)數學問題解決學習。如果從學習的性質來看,中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包括:(1)獲得數學知識經驗的學習;(2)獲得數學學習機制的學習,即元學習。前者為一般的學習,后者則是有關數學的外部活動不斷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個體心理機能的獲得過程。
上述分析表明,中小學學生的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初中生英語語感培養的點滴做法
下一篇:探討高中物理分層次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