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本文從建構 主義學習理論出發,分析了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數學教學原則和策略,對于充分認識建構主義學習、教學理論,對促進數學教 學改革,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學生是學習信息加 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和被灌輸的對象.簡言之,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并將監控學習和探索的責任也由教師為主轉向學生為 主,最終要使學生達到獨立學習的程度.
1數學教學原則
Von glasersfeld (1991)曾針對如何應用建構 主義于教學提供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筆者將其精華部分歸納并結合目前院校數學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總結出了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1) 了解學生有什么
如果我們認同建構主義,假設學生必須建構自己的知識,我們就不能再假定學生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知道.根據皮亞杰的 說法,即使是嬰兒也不是一張白紙.學生已有的知識是他們用來建構更多知識的唯一基礎.所以對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有些什么知識和經驗.
(2)認真聆聽和應對學生的回答
對一個問題,不管學生的回答是什么,對學生而言都有其意義.因此,學生的答案對老師而言不論有多離 譜,多奇怪或“多錯誤”,教師都應認真解讀和應對.
(3)了解學生怎么想
教師若想改進學生的概念及其概念的結構,需 要先試著去建構這個學生的思考模式.學生的思考模式是可以被一般化的,但在假設該學生適合某種模式之前必須縣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一假設.不能任意假設學 生的想法是簡單或顯而易見的.
(4)制造適當的氛圍讓學生對解題有食髓知味的經驗
通常學生一開始對解題不會有太大的 興趣.若要培養學生對解題有深入探究的興趣或動機,教師就要去創造局勢或氛圍讓學生有機會去體驗或經歷與解題有關的樂趣.如果學生對問題本身沒有興趣而教 師只是簡單的去應付,這種教學對學生的概念發展可以說是毫無意 義.
(5)問得很建構
問學生是如何得到他們的答案是一個發現學生思考問題的好方法.所以教師要多問學生為什么,如何 得到,有何用意,能否舉例等,而少問學生會不會,懂不懂,對不對.
(6)獎勵耕耘甚于收獲
成功的思考比“正確的”答案更重要.成功的思考即使是基于無法接受的前提也應給與獎勵.
為了 去工解和欣賞學生的思考,教師要有幾乎是無限彈性的心理準備·因為學生有時會從教師無法接受的前提開始.
(7)了解與熟練并重
區 分訓練與教學并非表示沒有訓練的空間,訓練總是有用的,但訓練本知并不導致了解.一個人除非他已經自動化了一些基本運算,否則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但是如 果他只有把一些基本的運算自動化而沒有抓住背后的概念他也不能成為數學家.訓練與教學要齊頭并進.
2數學教學策略
有了原 則之后,數學教學何時開始,何處開始,怎樣開始等問題是教師接著要考慮的問題基本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外在環境、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以及數學課程的特 性、各個單元的重點等等來選擇適當的策略.這里介紹了一些可行的策略以供參考:
(1)重點式
把傳統教不好或不好教的部分拿來“死馬當活馬醫”.即使實驗效果不好也不會比傳統的,方法差,當然效果好就 更好了.
(2)漸進式
先從自己覺得最有把握或最有信心的部分下手.慢慢積累經驗是一種穩扎穩打的漸進策略.
(3) 革命式
不管是怎樣的班級、單元內容都全面的采用革命式的建構教學.這種方式挑戰性高壓力大但相對的進步也比較神速.
轉變 廣大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努力形成廣大教師具 有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學科觀”.具體說來,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注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第二,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
第三,提供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
第四,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
第五,讓現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 六,要讓學生實現“會學數學”和“喜歡數學”.
第七,重視并努力使用計算機科技,等等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試析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