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健詞:有效教學理念 教學模式 教學策略
1問題提出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動態過 程,每一節課所處的具體情況和后面的過程都不相同,每一節課都是唯一的、豐富而具體的綜合。為此,我在教學中開展逐步嘗試構建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 探索,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力求通過實驗,把學生這一主體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感到自己是知識 的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
2有效教學的提出
有效教學即是一種技術或策略,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理念,它要求每個教師超越一 般的、共同的技術,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怎樣提高40分鐘的效益”,“什么樣的教學才算有效,”“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 的教學更有效的教學,”等等。因此在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
3.1創設和諧的教學情景, 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矢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機會 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預習、 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學生自己能講的,教師不暗示等等。
3.1.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 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如何創設問 題情景,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例如:在進行探究酸雨的危害時,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問題情景創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自 行車被雨淋后,鋼圈生銹了,并且知道這是酸雨所致!钡谴蠹蚁脒^嗎,什么樣的雨是酸雨呢,酸雨對生物有影響嗎,這一問題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 趣。接著用多媒體播放《酸雨的警示》再度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為實驗探究的進行奠定了基礎。
3.1.2更新課堂教學觀念,滲透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應以創新要求為歸宿,創新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創新課堂構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導性、發現性、歸納性等有機的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創造性地 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 吸收由教育科學所提供的知識,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用“創造性地教”為學生 “創造性地學”創設環境和條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師本身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即教師對每個問題的提出及教學過程都必須是再現式思維和創新性思維有 機地結合的典范。教師要盡可能把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創造型模式,從而使學生自行獲取和運用知識,享受創造成功的快樂。在生 物教學中,很多內容都可以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教學。例如在《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親近自然
〔師〕:大自然常常以不同的形式感動著我們每一個 人,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感受自然的神奇與壯美。(播放自然的影像資料并配以音 樂)
(二)角色的扮演
〔師〕: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一種生物,在這個美麗的家園,你是怎樣的生活的,
〔師〕:由于這片森林要改變成農田,森林中的生物面臨著失去家園的危機,這時森林召開了一個“生物大會”,各種生物都發表了自己的心聲。
〔師〕:作為人類,我們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3.1.3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樣,應從“實效”的角度出 發。即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進行宏觀化模擬,將生物實驗中不能替代的內容進行虛擬化,將板書內容進行直觀化和簡單化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 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用課件展示:一個可愛的嬰兒剛剛來到人世間發出的啼哭聲會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打出一行字:嬰兒剛剛 來到人世間時為什么要哭呢,再度引發學生的思考。再如用“一個氧分子歷險記”的故事(課件)向同學們展示呼吸系統的各個器官,由學生們總結出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呼吸道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簡單的知識 充實化。
3.2構建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
3.2.1動手實驗—活動性學習
動手實驗,目的在于讓 學生以更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尤其強調對學習方法、思維方 法、學習態度的培養。倡導動手實驗的學習方式應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并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老師可變示范性教材為 探究性材料、變封閉性提問為開放性課題、變終結性結論為過程式探究。努力為學生創設動手實驗的氛圍、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養成動手實驗的習慣、培養動手實 驗的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 主動進行實驗、觀察、猜測、驗證、推理等實踐活動,凸現活動性學習的科學內涵和外在表現,讓學生在動手實驗的自主建構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各方面素養。 例如《調查足弓發育情況的活動》的實施。
3.2.2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
生物學習應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 探索新問題的過程,應是學生從生物角度發現并解決問題、完成認知構建、發展探索與創新意識的過程。優化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在操作上應注意選材呈現實踐 性、應用性和發展性;過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構性和獨創性;結論要體現多元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教師要有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 到充滿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突出探究性學習,教師要深人了解并科學調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要廣泛提供并不斷豐富探究性學習的資源,使探究性學習 成為可能、變成現實,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養。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例如:《探究 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和《探究螞蟻的行為》等實驗的探究設計。
3.2.3合作交流—互動性學習
互動是課堂教學中各種矛盾關系 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重要活動方式。以合作交 流為主要內涵的互動學習是促進學生社會化進程和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學習方式。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要求生物學習的過程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經歷合作與交 流。通過互動體驗,感受生物學思想與法,認識生物學知識與經驗,培養人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態度,獲得自我反思和糾正的機會與體驗,實現資源共享、差異互補、 協同發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獨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時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動態生成。這樣,學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間里表述和傾聽,在爭辯與討論 的動態過程中感悟和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創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揚棄,在情感的溝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啟迪,使合作交流的互性學習成為學生持續發 展的重要支柱。在生物教學中可以利用生物實驗有意識地加強師生互動性學習的教學形式,這種互動方式中教師通常采用“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學生設計方案—學 生分組探討”的教學方法。如探討《酸雨的危害》的實驗。
3.2.4歸納檢測—反思性學習
因為初中學生年齡的特點,對知識的探 究有深有淺,常常·不能有一個清晰的整體認識,有時還需要教師將知識簡單歸納總結,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理與社會化的過程。另外為了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了學習內容,教師通常通過檢測手段對學生掌握所講授的知識情況進行了解。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不定期的歸納和檢測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生物 學科相比其它自然學科而言,知識零散性較強,學生不易將所學內容 記得扎實,因此學習完每章節或單元后,教師通過對知識進行歸納和試卷進行檢測是對知識的落實和鞏固的重要環節,因為通過歸納和檢測,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進行 再次反思和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掌握。
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是廣大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更高的要求。相信只要我們 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一定會使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得更深刻和更具體,從而更好地在教學中實施。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大學校園隱性德育物質載體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