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關鍵詞:荀子 養成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
一、荀子養成教育方法的內容
荀子積善成德的養成教育法,也就是茍子所說的:“注 錯習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習俗移志,安久移質。”在茍子看來,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可以養成習慣,習慣可改變人的本性、思想和素質,良性 的積累可以“跛鱉千里”、“丘山崇成”,而惡性的積累則會導致“江河可竭”、“六驥不致”。因此,荀子積善成德的養成教育方法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學 生良性的積累,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在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同時又要注意防微杜漸,防止惡性積累,養成“圣人”般的高尚品德。荀子養成教育方法以“性 惡論”為基礎,以“成圣”為教育目標,以“積和靡”為本質內容,更注重自我的反省和環境熏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荀子養成教育 方法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必要性
1.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單向灌輸為主,學生 對道德準則和規范只限于書面的記憶和理解,并沒有深入實踐考察,造成他們知與行脫節,進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完善與否的標 準,教師們更多地強調學生對教育內容的全盤、機械、被動接受,忽視了學生道德心理與道德能力的培養,不能使這種道德準則和規范真正內化為學生實際的行為和 習慣。審視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強調知識灌輸,忽視道德素質、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知識的教育,忽視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教 學目標的實現,忽視行為習慣的培養和養成;強調制度的約束,忽視學生自律能力的提高等等。我國德育教育面臨著種種矛盾:一方面呼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另一 方面強調的卻是文化素質的教育;一方面無時無刻不在強調德育的地位,另一方面德育不過是在課堂教育中稍稍加以落實。上述這些問題的癥結主要在于,我們的思 想政治教育忽視道德情操、心理素質、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2.荀子養成教育方法的優勢。
荀子養成教育方法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 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更符合中國文化傳統,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 踐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茍子養成教育方法是一種以“克己自省、遷善改過的修身自得”、“身體力行、躬行踐履的實踐示范”、 “循序漸進、積善成德的持續培養”和“環境滲透、制度規約的熏陶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茍子的教學實踐中,強調對立與統一,反對將矛盾雙 方的任何一方面作孤立的絕對的強調,既堅持人性本惡,又重視化性起偽;既堅持積善成德,又注重持之以恒;既堅持理論學習,又凸顯躬身實踐;既堅持制度約 束,又強調行為自律;既堅持人本觀念,又重視客觀環境。茍子在長期的實踐中提煉出的養成教育方法主要在于解決德育基礎化問題。
3. 荀子養成教育方法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必要性。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時代主題,是持續推進社會主義物 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我國現代化 建設的生力軍,他們是否能健康成長又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優劣。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注重養成教育的傳統并未過時,批判性地繼承中國養成教育傳統的精 華,對于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用茍子養成教育方法探索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高尚道德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于進 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其現實意義,實現茍子養成教育方法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是勢在必行的。
三、運用荀子養成教育 方法,加強和改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
1.注重環境,準確把握“適應性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情況。
荀子充分認識到環境對 人的這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良好的環境對人起著重要的教化作用,不同環境培養的人的精神氣質是不同的,社會習俗與環境對人的品德與行為的塑造是至 關重要并且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創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使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是很重要的。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 環境育人作用的重要意義,并且重視對這些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研究、分析,及時掌握環境變化的動態,堅持道德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優化社會大環境及 個體生活小環境,準確把握“適應性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情況,從個人到家庭到學校到社會,營造出一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環境,使青少年在 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對象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切實增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實效 性。
第一,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內部環境,培養良好的品行。茍子認為:環境對人固然重要,但環境對人們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最終要取決于 人們自己。當外部環境差、個體內部環境好時,個體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時,個體還能或多或少影響、優化外部環境,人不是機械地被客觀環境所決定。 既然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行為及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都要通過個體內部環境的作用才能實現,那么優化個體內部環境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的根本與前提。我們 必須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良好的品行,使其形成良好的內部環境。
第二,建設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校園外部環 境,使青少年的人格在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校園環境中得到升華。學校環境是青少年形成認識、發展情感、實踐行為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行為習慣形成發展的主要外部條 件,對青少年具有潛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首先,我們要創建優美的校園物質環境。其次,我們要營造奮發向上的校園精神環境。最后,我們要建立健全校園制度環 境。
第三,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外部大環境,著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營造出一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環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 和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不斷充實富有時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積極開發優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利用各種愛國主 義教育基地,進行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廣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另一方面,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加大基本道德知識、道德規范和必要禮儀等的宣傳力 度。
2.踐行實踐,積極探索“全方位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荀子非常重視實踐,認為人的道德品質好 壞和行為習慣的優劣是通過實踐來衡量和反映出來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也只有把思想轉化為行為才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荀 子“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是說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的身體力行,才是道德養成教育的最終目標。茍子十分倡導學以致 用,非常重視實踐的作用,強調認識的目的在于實踐。他提倡言行一致,并強調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把思想認識、道德信念轉化為實際的行為,重視實實在在的 踐行對于個人道德修養、事物發展的價值和作用。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把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了純粹的理論問題,課堂教學成了“假、大、空”的說教與灌輸。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全方位育人”的青 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實踐的基礎上把青少年學到的和認識到的知識變為他們的自覺的行為和習慣,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 的目標。
第一,旗幟鮮明地弘揚“知”,用正確的“知”來武裝、指導“行”。“知”就是青少年必須知曉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基本思想。當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符合青少年思想認識形成和發展規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 自身的規律的“知”,堅持教書育人,積極改進課堂教學,開展全員教育,這樣才能正確指導學生的行為。
第二,豐富“行”的形式與內涵,在 “行”中促進“知”的升華。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單純靠課堂教育的框框,努力把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 禁錮在校園里,不能脫離社會現實,不能回避社會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實事求是地分析、解釋社會變革中出現的種種現 象。我們必須堅持實踐育人,廣泛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新情況、新問題,辨別出現的不合理的價值取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在“行”的過程中達到“知” 的升華。
第三,堅持“知行統一”,打牢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教育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礎,知榮明恥的道德心理是自覺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思想基礎。堅持知行統一,不斷鞏固和深化榮辱心理體驗,是弘揚社會主義榮辱 觀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們必須把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看作是一個實踐過程,引導青少年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在知行統一中形成特殊的榮辱 心理體驗,在奉獻中感到驕傲和自豪,在實踐中陶冶道德感情、錘煉道德意志、增強道德信念,做到知行合一,加強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重視自律,努力構建“一體化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規范的建設不完善,很多制度的制定內容不具體, 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由于家庭教育沒能積極教育和引導,青少年缺乏克己、自責、自省的能力;社會道德失范現象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此, 制度的約束和青少年行為的自律顯得尤其重要。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極力倡導人人是主體的全員參與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育人”的新機制,把青 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第一,制定合理的、具體的約束制度。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過于寬泛,缺乏一套系統的行為規范,因而要 求不夠明確,不夠具體,而易流于形式。因此,我們應該借鑒茍子養成教育方法,制定出一套適合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規范,并落實到青少年的行為上。
第二,建立道德建設激勵與約束機制。在青少年道德人格養成過程中,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以引導、激勵更多的同學向先進學習,見賢思齊,逐步提高青少年道德 水平。對于在道德實踐上做得好的青少年,要表揚,要樹立榜樣。對于在道德方面表現不好的青少年要加強管理,從多方面給予教育,要通過紀律約束來抑制青少年 中的不良行為,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風貌。總之,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形成正確的輿論氛圍,使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先進者光榮,后進者可恥。
第三,加強青少年道德行為的自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克服和完善。在道德 養成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青少年自省、內求、反思的習慣和能力,引導青少年進行經常性的自我反省。通過自省、反思,主動發現自己的不足,認識自己 的過失,從而主動改正。同時要教育學生勇于直面自己的缺點、錯誤,并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試談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