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出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命題的效度不高,本文擬就在命題時出現的上述問題談些做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命題思維 答題思維 有效性在編制中學化學試題時,一般可圍繞三維目標展開并遵
循下面的程序 :立意——情境——設問。“立意”就是考什
么,即考察學生的哪些知識點,對學生能力的考察要達到什
么層次。“情境”就是將所考查的內容用貼近學生生活、貼
近社會的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包裝,尤其是要盡可
能選用學生身邊的材料導入,以激發學生觀察社會、觀察生
活,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求。“設問”是指設計問題
考查學生時,方式、方法要求靈活、多樣,多角度進行。通
過這三個環節,一道化學試題就設計好了。那么這道題是否
有效呢?一道試題是否有效通常是指測試結果與測試目標的
符合程度,即測驗達到測驗目的的程度。一道化學試題是否
能有效區分出思維優劣的學生是該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之
一。若命題者在命題時想考查學生用一般規律解決問題的能
力,而學生卻只列舉驗證就能輕易解決。則該題在效度上就
大打折扣。
比如 :(2012• 福建卷,11)下列物質與水作用形成的溶
液能與 NH 4 Cl 反應生成 NH 3 的是( )
A. 二氧化氮 B. 鈉 C. 硫酸鎂 D. 二氧化硅
NH 4 Cl 溶液中含 NH 4 + 、Cl
- 。只有前者才能產生氣體,
且其反應為 NH 4 + +OH
- NH
3 +H 2 O 顯然選項中四種物質與
水作用只有生成堿才能提供 OH
- ,才會生成 NH
3 。這是命題
者想考查學生的這種較高的歸納思維能力。而實際答題中,
有的學生采用驗證法思考,把具體的物質代入驗證仍然能得
出正確答案。這就使該題在區分學生思維的優劣上沒有達到
目的。既該題效度不高。
再比如 :(2011• 廣東理科綜合 A 卷,33)某同學進行試
驗探究時,欲配制1.0mol•L -1 Ba(OH) 2 溶液,但只找到在空
氣中暴露已久的 Ba(OH) 2 •8H 2 O 試劑(化學式量 :315)。
在室溫下配制溶液時發現所取試劑在水中僅部分溶解,燒杯
中存在大量未溶物。為探究原因,該同學查得 Ba(OH)
2 •8H 2 O
在283K、293K 和303K 時的溶解度(g/100g H 2 O)分別為2.5、
3.9和5.6。
(1)……(2)……(3)……(4)室溫下,_____(填“能”
或“不能”) 配制1.0 mol•L -1 Ba(OH) 2 溶液。
其中的第(4)小題。命題者期望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抓
住物質間的關系進行定量計算,并加以分析得出結論的思維
方式來思考答題,想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計算的
能力。而從實際了解的情況來看,有的學生采用猜測來確定
答案,雖然只有一半的答對機會,但可節省大量時間。而真
正去計算判斷的學生則可能算錯,答對率也不高。不難發現,
有的學生答題思維屬于低水平思維,有的學生按命題思維來
答屬高水平思維。故該題在選拔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方面明顯
不足,為無效試題。
因此命題者在命題時應解決好命題思維和答題思維這一
對矛盾。命題者與學生答題其思維方式剛好是相反的。命題
者往往是先有答案,即確定了要考什么,再去編制題目的。
而學生答題則是先有題目,按照題意的指向去思考去找答案
的。當命題者處理不好這對矛盾時,這同一問題上的正反兩
面就難以落在同一點上,使整個題目的考查目的難以實現,
成為效度低下的試題。
還有一類題目,命題者未能按有關考試的要求,有針對
性的命題,出現考生猜題的解答方式造成無法實現命題者的
考試目標。
如: (2014•福州質檢卷,10) 25℃時,0.1mol•L -1 CH 3 COONa
溶液 pH=a,則( )
A. 該溫度下,CH 3 COOH 的 K a =10 14-2a
B. 該溫度下,上述溶液中水
的電離度 α=(1.8×10 a-14 )%
C. 升高溫度,溶液中 c(H + )
增大,水解平衡常數 K 也增大
D. 加水稀釋,CH 3 COONa 水
解程度增大,c(OH
- )增大
命題者想考查學生對電離
度、水的離子積、摩爾質量、密
度預估、水解平衡等知識點理解和運用能力。試題前兩個選
項計算綜合多個知識點,還要進行估算判斷,頗有難度。根
據學生答題情況來看,要通過計算解決本題,學生一般需要
十來分鐘,而對理綜考試來說,一道選擇題平均只有2分鐘
的時間,故很多學生只好猜一個答案。使該題的效度大大降
低。考后試卷分析結果四個選項所占百分比與概率差不多也
說明了這點。
命題思維與答題思維的反向是客觀存在的,要避免這類
問題的出現,命題者首先要提高命題水平。不讓學生有鉆空
子的機會,如上述廣東理科綜合 A 卷在最后加上理由是什么,
就可區別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還要加強對學生答題思
維的研究。命題者若為一線教師,平時應做好習題(試題)
解答情況的統計與分析。課堂提問學生時應及時把學生的解
答思路進行收集整理,以便命題時能有針對性。若為高校教
師命制高考試卷,則應在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調研卷的命制,
在充分了解本屆學生的思維特點、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基礎上
來命制高考試卷,使試題能更加有效。
所以,命題者在命題時不應自認為想考查學生的何種思
維能力。而應充分調查了解預測學生在答題時可能的思維方
式方法,才能使測試結果與測試目標盡量相符合,使測試達
到預期的目的,使考試具有較高的效度。真正考出學生思維
能力的高低,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婁延果.對中考理科紙筆測試命題的幾點思考[J].《教育實
踐與研究》,2007年24期
[2]楊梓生.將應答者思維引向命題者思維——例談如何有效
開展試卷講評[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年5期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生物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