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文學成為校園的靚麗風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而綜合性學習就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語文新課標還進一步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從這些言論中我們看到,校園文學活動正適應了新課標的要求。由此看來,校園文學活動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應充分發揮實踐活動性強、自主性強、綜合性強的優勢,為高效的語文學習開辟路徑。
校園文學的蓬勃發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益補充,同時又會達到課堂教學所達不到的影響深度和廣度。校園文學對達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基礎性目標,從不同側面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校園文學學術研究及其教學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開發,校園文學教學活動一直游離于語文教學常規之外,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規律。語文新課程講求語文學習的感悟和體驗,倡導“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提倡學生“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語文新課程對語文學習的這些要求與倡導,都可以通過校園文學活動得以實施或實現。
當然校園文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發表多少作品、培養多少作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包括教師本身),將校園文學活動納入語文教學之中,吸納整合各方面關于語文教學的新觀念新方法,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藝術(美育)、人文教育等于校園文學活動之中。讓每一位老師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構思生動的富有文學色彩的教學策略,構建一種從平面化到立體化的具有多元思維的大語文教育方式,以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情境,真正使學生由被動學語文變為主動追求,使封閉的小課堂變為開放的大課堂,提高語文教學和學習的效率,讓校園文學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校園的靚麗風景。
其實,校園的文學活動,其真正意義倒不在于培養出多少個未來的作家,而主要在于:
1.使那些對語文課學有余力的學生的語言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他們不至于僅僅把語言當成表情達意的工具,而是能接觸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底蘊,得到文學之美的陶冶——這是一般的語文學習和思想教育所無法達到的。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統一要求、統一內容、統一教法、統一測試、統一作業,這就必然形成“吃不了”與“吃不飽”這一不正常的現象,而校園的文學活動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自愿參加的,沒有了考試壓力,能自由自在地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使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克服了“一刀切,齊步走”的缺點。
2.使學生在嚴格的學校管理下所產生的心理壓抑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一份小小的學生文學刊物,使學生的思想情緒之潛流有一個文雅的出口,在教師的疏導下還可以形成美好的風景;其緩解學生心理緊張的作用,決不亞于一座優美的花園,甚至比花園更加重要。學生的文學活動,具有“政教處”訓導、班主任談話、“心理咨詢室”治療所無法具有的心理保健功能。學生文學愛好者之間的那種自由抒發、平等交流的氛圍,是別的環境所無法代替的。
3.校園的文學活動必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在畢業之后,回想起當年在學校的文學活動,會覺得那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往事;反之,一個沒有文學氣氛的校園,是不值得回憶的。
4.校園的文學活動主要是學生自己開展的各種聽說讀寫的活動,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能更好地發揮主動學習,敢于探索,和大膽創造的精神。
當然校園文學活動具有很大的教育力量和塑造力量,它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習創作活動相結合,將教育變成受教育者自身的內在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校園文學教學與創作等活動的繁榮,豐富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生活內容,使“和諧”校園更增添一種文化的魅力。
1.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校園文學活動,能夠充分發揮文學藝術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發展學生自身心靈,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善自我,挖掘情商,啟迪智慧,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社會生活適應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識得到增強,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和文學修養。
2.提高了教師的素質。通過開展系列的校園文學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教師的文學修養與文化品位,培養了一批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勇于進行教學研究的新型骨干教師。
3.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通過校園文學的研究,更有利于積淀、發展校園文化,從而把學校建設成有濃厚文學氛圍和鮮明的文化特色的現代化新型學校。
4.為新課程改革注入活力,開創了學校語文教育新局面。通過校園文學的研究,建立了一種融入文學魅力、符合教育規律的“語文大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全面提高了學校語文教育教學的效益。
讓校園文學成為校園的靚麗風景。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