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困境以及原因的思考
作者:時間:2010-06-06 02:33:23 來源:百度文庫 閱讀次數:1568次 ]
【關鍵詞】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困境及原因思考
人所共知,中國大陸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之所以能在20世紀九十年代呈蓬勃之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大量引進了西方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的理論。中國自己并沒有像西方那樣獨立的女權運動,也沒有獨立的女性主義理論,包括女性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因此它很自然地要向“西”看,其在理論資源、理論框架、話語形式上都是對西方各種理論流派和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雙重借鑒。
一、困境之表現
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女性主義批評傳入中國已20多年。作為一種外來理論,它已在這片土壤中扎根,獲得了合法的話語權并成為一門顯學。然而女性主義批評在中國的處境是尷尬的,始終處在不斷陷落的困境當中。這種困境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也是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具體批評中生搬硬套概念術語,缺乏理論深度,從而出現“理論預設”的毛病。很多的女性主義寫作者在其文本中,不是從具體文本出發,而是主題先行,預先設定女性必然遭受男性壓迫的歷史處境,然后在這個意圖之下,使文本成為了女性歷史與文化宿命的佐證。然而事實上,從事理論研究和批評工作的人都清楚,理論本身旨在服務于具體的批評,但在女性主義批評中出現的卻是用文本去應證理論的眾多實例,從而使得人們對女性主義批評所賴以生存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產生了質疑。批評的概念先行直接帶來了批評視點及方法的單一化,忽略了作品內部的復雜因素,導致批評“文學性”品格的缺失。
對這個問題看得最透徹的是崔衛平,她對那些以“主義”之名出現的批評表示懷疑:“盡管‘主義’號稱自己對歷史和現狀的一種新的解釋,是重新并真正客觀地認識這個世界,但實際上往往是在它的認識活動開始之前,它就已經結束了這種認識:它的結論早已準備好,正是原先的那個前提、立場。他(她)們自己把它放進去又掏了出來。比如帶著‘男人是壓迫者,是削弱女人的力量’ 這種眼光去掃描歷史與現實,所得出的結果不會比這更多,無非是再加上一些血跡斑斑的佐證,給人添油加醋的感覺。” 這是目前對女性主義批評之困境一針見血的文章。
第二個方面的困境是女性主義批評在本土進程中逐漸喪失了對話性和兼容性。西方女性主義批評之所以能夠迅速擴展到全球,就在于它與西方文藝思潮中最富活力的結構主義、文學闡釋學、解構主義、新歷史主義等理論批評有著不同程度的融合。中國女性主義批評卻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忽略了理論的對話性,使得女性主義始終無法跨越學術的屏障,缺乏理論生機。由于批評闡釋的簡單化、機械化,本土女性主義批評往往難以獲得作家的認同,很多作家甚至表現出抵制、拒絕的態度,這就使女性主義批評陷入了自說自話的尷尬境地,批評與創作成為兩套似乎毫不相干的話語系統,此種尷尬與困境,從李小江主編的《文學、藝術與性別》中大量的女作家與批評家的對話中可以得到印證。
第三個是關于女性主義批評的資源借鑒的問題,也就是大量女性主義批評家在批評實踐中,更關注西方資源,但對本土性別研究、資源的繼承和挖掘十分缺乏,這就使“異域性”在與“本土化”對接、碰撞的過程中產生脫節,造成水土不服。 這亦是女性主義批評在本土化語境中發展無法回避的問題與困境。
二、困境之原因探究
造成當前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面臨的上述困境的原因是復雜而深刻的,對于其原因,大體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一是由于理論上的多元性與復雜性。任何一種批評之所以會陷入困境其原因主要還是來自理論本身。而對于理論上主要是橫向移植西方的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來說,問題就變得更為復雜。首先,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的階段性與多元性導致了中國批評家“譯介”的不確定性和中國女性主義理論的差異性。理論上,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既是一種縱向的歷史過程,又是一種橫向的理論過程。從縱向看,它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初期階段,主要是揭露文學實踐中的‘厭女現象’,第二階段,在于發現了女作家擁有一個她們自己的文學,其歷史和主題的連貫性以及藝術的重要性一直被那些主宰我們文化的父權價值觀所淹沒著。而第三個發展階段,不再只是要求人們承認婦女作品,而是號召從根本上思考文學研究的基本概念、重新修正完全基于男性文學經歷的有關閱讀和寫作的現存的理論假定。這是一個批判“建構”修正的三段式,而且每個階段的重點不同。
從橫向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也是多個派別共存,并各有特點,如,作為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陣營兩大主力的英美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和法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雖然都打著共同的女性主義旗幟,但在這面大旗下兩者卻是各行其道,她們在張揚女性特點的同時,對女性主義的內涵理解卻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次,理論自存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也是它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許多闡釋模式中的一種,女性主義批評與它同時期的許多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多樣的身份為文學批評帶來了多重關心的問題,創造了多元化的批評角度,然而也造成了理論上的自相矛盾。
二是在理論本土化建構上存在的不足。本土化建構的不足是導致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眾所周知,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一種在矛盾中行進的理論。它不斷為自己設置理論上的難題,不斷陷入困境,也正是由于難題和矛盾的存在,才促使這一理論不斷地尋找走出困境的可能。
而中國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較少有這種理論上的追問。不難看出,我們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文章很多都是美國批評的回聲,至少在觀點上是如此?梢哉f,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最致命的一點就是缺乏立足本土的自我建構。作為一種以“ 拿來”為主的批評,“實踐前行,理論滯后”是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一大特征。理論建構的不足必然會促使批評家們在批評實踐中言說的多樣性甚至混亂性。沒有穩定的理論、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所有的批評都是以具體文本作為出發點。為了文本闡釋的需要,對同一個命題,不同的批評家針對不同的文本有其不同的界定。
總之,中國的女性主義在其本土化努力中呈現出困惑和尷尬,直接地影響了其走向深化。只有打破男女性別對立的壁壘,加強女性批評家和男性學者的良性對話,在這個基礎上共建開放的、符合中國本土特色的理論體系,女性主義批評才可能真正健康的成為一種指導創作和現實的理論話語。
參考資料:
。1]崔衛平.“我是女性,但不主義”[J] .《文藝爭鳴》,1998(6).
。2] 李小江.《文學、藝術與性別》[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3] 陳志紅.“反抗與困境——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暨南大學學報,2005(1).
。4] 肖沃爾特.社會性別研究選譯.北京三聯書店,1998.132-14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安妮寶貝和《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