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療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
作者:鄧慶中時間:2011-09-21 09:59:35 來源:快速發表網 閱讀次數:1166次 ]
【關鍵詞】 心肺復蘇 溶栓治療 存活率
心肺復蘇(CPR)是挽救心跳驟停患者生命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生命支持技術,但是由于CPR的成功率低和因缺血、缺氧并發癥導致許多的預后病癥是這項技術的關鍵所在[1]。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因循環中斷導致的重要臟器缺血、缺氧等并發癥,一直以來是臨床急診研究的重點。近年來通過溶栓治療可以提高CPR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問題。我院自2007年開始采用CPR早期加尿激酶溶栓治療的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的是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0月間收治的符合AMI診斷標準的,在治療中出現心跳驟停的26例患者。年齡在35-67歲之間,平均年齡55.5歲,男性16名。女性10名。隨機將病患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施行CPR后溶栓治療14例。其中廣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陳舊性前壁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乙組施行除溶栓治療外的CPR后血管活性藥物以及抗凝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療12例。其中廣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陳舊性下壁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兩組病患在年齡、性別、特殊病史、和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上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1.2 方法
甲組采用在CPR后給予尿激酶150-200萬U,30分鐘內靜脈滴注,同時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和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療。乙組采用在序貫或同時進行常規胸外按壓、電除顫、氣管插管、呼吸支持、吸氧、建立靜脈通道、應用心血管活性藥物(腎上腺素、異丙基腎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及多巴胺等)、液體支持和心電監測等搶救。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或校正的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例自主循環和呼吸回復率的比較
表1 自主循環和呼吸恢復率及恢復時間比較
2.2 兩組在消化道出血發生率以及存活率的比較見表2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復蘇后溶栓與未溶栓治療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及存活率比較(例,%)
注:與乙組比較值P<0.05 從表1看出,對于沒有溶栓治療禁忌證的心搏驟停患者,在CPR早期聯合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療能夠顯著提高CPR的成功率、縮短復蘇時間、自主呼吸自主循環兩個指標上也是有顯著的提高。從表2中可以看到上消化道出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存活率。
3 討論
心搏驟停是臨床常見的急癥,原因較多,但最常見的是心性猝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80&是由冠心病以及并發癥所引起的,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2]。所以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是搶救心搏驟停的首要任務。
從國外的資料上顯示,心跳驟;颊咴贑PR 期間和CPR 后血管內有大量的纖維蛋白生成,而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作用會受損。除此之外,血小板活性明顯增高;組織因子水平持續增高及組織因子抑制物降低表明,除內源性凝血功能增強外,外源性凝血功能也增強。另一方面,血流的停滯導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凝血因子消耗,容易出現凝血與纖溶的失衡,并逐漸形成彌散性小血管內凝血,更進一步加劇組織的缺血、缺氧[3]。如此,我們認為,在CPR早期應用溶栓藥物可以通過對血管內血栓的溶解,阻止血栓形成,防止凝血因子消耗,預防組織缺血和彌散性小血管內凝血的發生。在本研究中發現,在治療當中是否采用了溶栓治療對于患者自主循環、自主呼吸的恢復都有明顯的差異性[4]。在24h的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的差異上均有顯著性。
AMI患者在CPR后溶栓治療有可能引起致命性出血癥狀,在本研究中發現。AMI患者多為中老年,其各臟器功能減弱,在CPR 過程中應激反應明顯,從而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癥狀[5]。在研究中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為14.28%和16.66%,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這表明AMI患者在CPR后進行溶栓治療并不會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反而提升了CPR后的存活率。
參 考 文 獻
[1] Van Kampen LCMC,Van Leeuwen R,Verheugth FWA. Safety and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with prolonged out of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Am J Cardiol,2009,73(6):953-955.
[2] Ruiz-Bailen M,Aguayo-de-Hoyos E,Diaz-Castellanos MA,et al.Role of thrombolysis in cardiac arrest[J]. Intensive Care Med,2008,49(5):251-258.
[3] Gando B,Nanzaki S,Morimoto Y,et al. Massive fibrin formation with consecutive impairment of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J]. Thromb Haemost,2009,77(9):278-282.
[4]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2009.66.
[5] 黃莉,張向霞,唐濟原,等.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療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8,12(2):135.
[6] 劉淑援,陳自強.危重癥護理專業規范化培訓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6l.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