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術后鎮痛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的影響探討
【摘要】 目的 探討骨科手術后鎮痛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骨科手術后患者116例,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8例進行對比觀察。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護理干預和預防使用鎮痛藥。結果 干預組疼痛緩解有效率達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3%(P<0.01);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P<0.01)。結論 骨科術后患者加強鎮痛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提早下床活動,加快傷口愈合,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同時縮短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費用和醫療風險,改善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醫院的滿意度。
【關鍵詞】 術后鎮痛;護理干預;康復影響
疼痛是醫務人員研究的一個永恒的課題,在臨床上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WHO提出,疼痛是繼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的第五生命體征[1],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生理、手術成功以及康復等一系列問題。我院骨科的醫務人員對術后鎮痛極為重視,并做了專題研究,在術后疼痛治療中,應用護理干預措施和術后預防用藥,止痛效果明顯,患者和家屬滿意,同時減少了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費用,現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教學論文發表
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術后患者116例,男65例,女51例,年齡1~89歲。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均有外傷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教學論文發表
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護理干預和預防使用鎮痛藥。
(1)護理干預方法:①收集患者的全面資料進行評估,制定適合患者的干預措施并實施。②做好心理護理,與患者很好的溝通,爭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訴,同情患者的痛苦等,告知可以利用“宣泄”這一手段來減輕疼痛。④做好術前和術后的宣教工作,告知術后鎮痛方法(包括非藥物和藥物鎮痛兩類)。非藥物方法常用的有針灸和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聽音樂,放松訓練如深呼吸,慢節律呼吸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忘記疼痛的存在。藥物鎮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詳細講解鎮痛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機理和不良反應,使患者對藥物有一定的認識,告訴術后鎮痛的安全性,是促進術后康復的重要環節,用藥對癥治療,其副作用對人體損害小于疼痛的影響,消除患者對使用鎮痛藥的恐懼心理,特別是對鎮痛藥成癮的錯誤理解[2],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⑤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不是待到疼痛難以耐受時再給藥[3]。⑥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先在床上,后適時下床活動,注意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教學論文發表
(2)藥物鎮痛方法:術后第一日觀察術中麻藥消失情況,根據疼痛評估3~4分即可使用鎮痛藥,較大手術和復發性損傷者,鎮痛使用杜冷丁,視疼痛程度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最長使用時間為3天。耐受能力強,手術簡單損傷小的用曲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或口服,兒童用量也按公斤體重計算。同時結合臨床觀察病情進行用藥。
3.疼痛評估標準 疼痛評估[4]采用0~10級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在尺的兩端標有0~10數字,數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使用時先向患者解釋:0代表無痛,10代表最嚴重的疼痛,讓患者在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現時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醫生根據患者標出尺的刻度位置,找出相應的分值評出疼痛分數。疼痛分數轉換0為無痛;<3微痛;3~4為明顯痛,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但能忍受;≥5疼痛加劇,影響患者情緒和睡眠,伴心率快,出汗、難以忍受;10為劇痛難以忍受。小兒用0~10兒童WongBanker面部表情疼痛評分法作為評分工具,結合自制的面部表情疼痛評分卡,觀察患者表情或詢問患兒那個面部表情代表現時的疼痛,在相應的圖上畫“√”表示。患者入睡記“0”分。護士自己正確掌握并教會患者使用,同時結合實際,患者在靜止時和一般活動時,如咳嗽、呼吸、翻身、起床、行走等重度活動時出現的疼痛分級,對疼痛的耐受程度進行準確評估。面部表情疼痛評分卡見表1。表1 WongBanker面部表情疼痛評分教學論文發表
4.自定疼痛緩解分級標準 緩解:持續或間斷隱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部分緩解:疼痛明顯,但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睡眠受干擾;無效: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要鎮痛藥,睡眠嚴重干擾,可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5.統計學處理 兩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結 果教學論文發表
1.兩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對照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60.3%,干預組疼痛緩解有效率為100%,干預組疼痛緩解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28.688,P<0.01)。見表2。表2 兩組對疼痛緩解的情況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兩組住院天數比較 對照組平均住院(11.3±3.9)天,干預組平均住院(9.2±2.3)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32,P<0.01)。
3.兩組滿意度情況比較 經醫院行風辦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回答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及家屬滿意36例,不滿意22例,滿意度為62.1%;干預組患者及家屬滿意57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8.2%。兩組比較,干預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23.915,P<0.01)。
討 論教學論文發表
患者術后疼痛刺激可通過脊髓介質,交感神經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縮致切口呈缺血狀態,影響切口愈合;疼痛還可導致機體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機體免疫力,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另外疼痛對患者家屬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運用護理干預措施對減輕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起到了積極作用,使疼痛護理更具計劃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患者能主動參與疼痛管理,自覺掌握緩解疼痛的方法,經過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和預防性用藥及定時用藥的方法,結果干預組取得了顯著療效,疼痛緩解有效率達100%,比對照組高出39.7%;同時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也比對照組高出36.1%;平均住院天數干預組比對照組減少2.1天。結果表明,綜合性護理干預有效地緩解了術后疼痛,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動,加快傷口愈合,預防術后并發癥,使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同時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了醫療費用和醫療風險,使患者真正受益,也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醫院的滿意度。
通過對116例骨科手術后鎮痛的觀察及護理,可見采取有效的綜合鎮痛的護理方式,對患者術后康復有較大影響,且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為使更多手術患者能在安全、無痛、舒適中度過圍手術期,早日康復,我們應將疼痛護理工作質量作為一項持續改進護理質量項目來抓,不斷提高鎮痛效果。
【參考文獻】教學論文發表
[1]彭章龍,于布為.外科術后鎮痛[J].臨床外科雜志,2006,14(9):592-594.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內急診的護理體會[J].廣西醫學,2008,30(3):449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