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內金散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09例體會
【關鍵詞】 人參內金散 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病程長,治療效果慢,不及早治療,病情會惡化,甚至導致惡變。筆者多年來用人參內金散加減法治療109例慢性萎縮性胃炎獲得較滿意的療效。本文重點介紹其方法和體會,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09例慢性萎縮胃炎患者中男43例,女66例;年齡最小者為23歲,最大者為70歲;23~30歲為25例,31~40歲為41例,41~50歲為32例,51~70歲為11例。病程最短者為6個月,最長者為28年。109例患者全部有胃脘脹滿、疼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便秘等癥狀。109例患者全部經胃鏡以及病理檢查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2 治療方法教師職稱論文發表
基本方劑為人參內金散:雞內金500g,人參200g,浙貝母150g,郁金60g,生甘草60g,上述中藥研末(洗凈曬干后)。
2.1 服用方法 每日3次,每次5~7g飯前15min水沖服,20天為1個療程。口服1個療程癥狀無減輕者為無效。
2.2 加減 腹部有包塊或痞滿者加三棱60g,血便者加蒲黃炭60g。
3 治療效果判定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食欲正常,在胃鏡所見中胃黏膜炎癥基本消失,病理檢查證實為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消失者。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輕,胃鏡所見中胃黏膜炎癥范圍縮小一半以上,在病理檢查中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明顯減輕者。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在胃鏡檢查所見中胃黏膜炎癥范圍未縮小或擴大,在病理檢查所見中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無改善或加重者。
4 治療結果
臨床治愈為57例,其中服藥期2個月以內者8例;6個月以內者39例,6個月以上10例。
臨床有效為44例,其中服藥期2個月以內為20例;5個月以內22例;6個月以內2例。
臨床無效8例,服藥期全部為2個月以內。
總有效率為92.66%。機械論文發表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1歲,因胃脘痛和消化不良1998年曾到某市醫院就診,經胃鏡和病理檢查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年來,接受各種中西醫治療,但療效不明顯,2001年因病加重到我院就診。當時該患者胃脘痞痛,食后脹滿,嘈雜喛氣,不能吃飯,只喝點米湯,2~3天1次大便并伴便秘,口干,舌干燥,脈細微弱。辨癥為脾胃大虛,氣滯血瘀,升降失司。治療原則為健脾補虛,消痞化瘀,升清降濁。上述基本方劑加砂仁和三棱日服3次,7天后胃脘痞滿和食后脹滿、疼痛癥狀減輕,能吃些米飯,大便也通暢。堅持服用半年后所有癥狀消失,體重增加7kg,2001年1月到某市醫院經胃鏡和病理檢查證實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全部消失而治愈。經2年追蹤觀察未見復發。6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脘痞滿、隱痛為主要癥狀,在祖國醫學中屬于胃痞、胃脘痛范疇。本病多與稟賦不足,飲食失當,勞倦過度,情志內傷密切相關。本病雖發生在脾和胃,但實際是與肝和膽囊疏泄有關。病理性質是本虛標實,虛是脾臟和胃,實是合并氣滯、濕阻、郁熱、血瘀。本病后期導致中氣衰減,樞紐不和,胃絡自痹,升降失調,精微不輸布,飯量減少,消瘦,體重下降,甚至惡變。臨床上用人參大補元氣,補虛和中;用雞內金消食健脾;用郁金化瘀生肌,解郁;用貝母化瘀開胃通便;用生甘草解百毒,消炎,調和諸藥。總而言之諸藥相互配合補虛、消痞、化瘀、解郁、生肌,恢復脾胃功能。上述藥物作用符合該病的發病機制,能夠獲得滿意的療效。本藥品是散劑,便于攜帶及長期服用。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