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圖與規劃圖對現狀用地作出分析與未來用地預測。研究表明,
漢中市土地利用結構單一,用地布局不合理,利用程度比較低,在
建設用地供給量和指標約束下,用地矛盾突出。
【關鍵詞】土地規劃 ;城市用地 ;動態分析 ;漢中
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經建設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經列入城市
規劃區域范圍內亟待開發建設的土地。初次之外,廣泛意義上的城
市用地,還可以包括按照城市規劃法所確定的城市規劃區內的非建
設用地,如農田、林地、山地、水面等所占的土地。目前,我國處
于高速發展建設階段,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在發展中顯得
尤為關鍵和突出。城市的不斷發展和蔓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
城市邊界的不斷擴大會對周邊城鎮和鄉村的土地空間造成擠壓,不
規范的城市用地使用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率相當低。城市土地面積不
斷蔓延,而城市內卻存在閑置土地和未利用土地,或者利用率極低。
城市發展占用的土地與城市化水平十分不適。主要原因除了對于人
口數據的預測方法和數據來源不統一外,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工業
占地比例增加 ;二是日益流行的奢華之風,如廣場,套房、“花園
式工廠”等,使人均建成區面積不減反增 ;三是某些地方領導追求
“政績”而大搞開發區,而有些開發區從開始就存在大量閑置土地;
有的城市則采取“攤大餅”的發展戰略,盲目和過度追求城市規模
擴大,而不注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率,忽略
了城市的聚集效應,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1. 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關系和差異
1.1 兩者的關系分析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簡稱“兩規”)都是區域
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互有側重,互為彌補,不可缺少的兩
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寬,城市的土
地利用成為兩項規劃共同的研究內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立足于區
域遠景發展,除了分析城鎮用地的合理規模及范圍外,還側重對城
鎮用地和其他類用地之間的綜合平衡,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及配置,
更注重區域的整體性,強調自然資源的保護,各行業的協調,生態
環境的平衡,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把城鎮作為一個點放入區域中
與其他各業用地進行綜合研究。城市總體規劃是一種以定性,定位
為基礎的土地利用整體空間規劃,它除了要分析確定城鎮用地范圍,
規模外,更側重對城市內部各類用地進行優化調整,合理配置,注
重城市土地利用的整體效果。“兩規”對于用地均以合理用地、節
約用地為核心。無論是土地利
用總體規劃還是城市總體規劃都必須遵守自然規律,以適應社
會和經濟的發展 ;都必須研究自然、經濟、社會綜合體 - 土地的特
性及空間分布規律。而城市總體規劃重點是用地規模的確定、用地
選擇和用地分類及布局等。由于土地數量的有限,土地資源的稀缺
性決定了“兩規”在用地上都要節約和合理利用土地為核心。
1.2 兩者存在的差異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進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但凡土
地利用總體規劃必然涉及到城市規劃中的城市用地。關于土地規劃
和城市規劃,不少學者對兩規之間的兼容性和彼此存在的問題和矛
盾做過相關的討論以及發表不少相關文章。土地規劃中,城市用地
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兩規的交集所在,城市的發展和蔓延需要大
量的土地,而國家對于城市建設用地有十分嚴格的控制,如果忽視
兩者的差異和關系,將導致兩者在規劃思路和規劃結果上的矛盾,
突出表現為 :城市總體規劃僅從城市本身的建設出發,城市的建設
不考慮區域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即不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限制,
從而造成了城市建設用地過分擴張,不斷侵占耕地。
2. 漢中市區土地規劃中的城市用地研究
2.1 漢中市及用地情況概述
漢中地 處祖國大西南,北界秦嶺山脈,南界大巴山,總面積 2,
7246 平方公里。其間由漢江沖積的漢中平原。屬亞熱帶氣候。漢
中市位于漢水上游,漢中盆地中部,東經 106° 51—107° 10、北
緯 33° 2—33° 22 之間。地形特點南低北高,市內有平壩、丘陵
和山地等三種地貌,平壩為漢江沖積平原的一二階梯,海拔 500—
600 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積的 34.62% ;丘陵為
山前洪積扇形成的寬谷淺丘地帶,海拔 601—800 米之間,地勢起
伏較大,約占全市面積的 28.1% ;山區是秦嶺南坡形成的淺山和中
山地區,地勢較為復雜,土壤貧瘠,海拔在 701—2038 米之間,約
占全市總面積的 37.2%。漢中盆地南北寬約 37 公里,東西長 116
公里,約占漢中地區總面積的 15.7%,可耕地 303200 畝,其中以
水田為主。漢中屬于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
氣候溫和濕潤
2.2 解決問題方法及研究
從漢中市土地利用現狀和結構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空間布局
不夠合理,主要表現在城市、縣城、建制鎮的土地利用程度不高,
不合理占地情況較為突出,存在大量的閑置土地 ;農村居民點分布
不集中,土地利用粗放 ;交通用地主要集中在成渝線上,通往其他
市縣的交通有待提高等級。漢中市大量耕地均分布在丘陵、河谷階
地和平壩地區,而建設用地也主要集中在平壩、丘陵地區,建設與
保護的矛盾非常突出,必要建設用地在空間上受到制約。根據所掌
握的數據和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用土地規劃分析方法中統計分
析方法里的動態分析法對漢中市城區的建設用地進行一個量化的預
測和估算。動態分析法適用于從歷史發展演變角度來確定土地利用
的數量關系,通過土地利用動態數列的編制及其分析以揭示土地利
用變化的內在規律,以及計算土地利用的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和變
動趨勢,如分析非法占地面積、農村宅基地面積、城市用地的發展
和增長速度、平均增長量和平均發展速度等以及依據土地利用某項
特性指標長期變動趨勢借以預測其變動規律等。
3. 結論
采用各種數學和統計方法進行建模預測,在理論上都有學科依
據,其共性都是希望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后進行技術上的
處理,盡可能消除對預測對象形成影響的“噪音”,從中提煉出在
一定時間尺度內預測對象的運動軌跡和規律,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
和實際價值的預測模型,為實際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由此可見,
所有的對未來的預測模型,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在一定歷史時間
尺度內預測對象的運動軌跡和規律的合理延伸。真正落實到規劃中,
還需要結合項目設計到的相關各部門和單位的幫助和協商,土地規
劃尤其是中心城區的規劃涉及的內容更多更繁雜,我國目前處于城
鎮化高速發展階段,工業化也處于關鍵時期,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
地,但近年來某些地方出現的亂占濫用耕地和用地粗放浪費額外難
題主要是由于地方領導尚未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在經濟發展和城區建設上過于急功近利,追求 GDP 增長和提高城
鎮化水平的心態強烈,不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耕地保護、農民利
益維護和綜合效益提高的關系。采用動態分析法可以對漢中市中心
城區的用地規模進行一個簡單和量化的預測,與漢中市的用地背景
和實際情況大致相符,為以后的城市用地規劃和預測提供有意的借
鑒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德華 . 城市規劃原理(第三版)[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社,2001 :57
[2] 周建春,唐健 .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政研究中心開放課
題 [M]. 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 :3
作者簡介 :胡顏霞(1978-)陜西漢中,西安工業大學建筑工
程學院城市規劃系講師。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淺談城市防洪排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