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龍溪港D地塊商業區塊超高層建筑
湖州龍溪港D地塊商業區塊超高層建筑
王曉瑛 陳 超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本文著重介紹了湖州龍溪港D地塊商業區塊一組超高層建筑及底部裙樓,其商業功能十分復雜。項目從規劃到建筑單體設計以及環境設計入手,表達出建筑師對當代建筑的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湖州龍溪港 ;超高層
湖州龍溪港 D 地塊位于湖州老城區龍溪港南岸, 位置十分優越, 是以“龍溪水街”為主題建設的重點區段,本工程將成為湖州大型公共建筑的新地標。
地塊東側為龍溪南路,南側為紅旗路,北臨龍溪港,西與在建龍庭小區為界,用地紅線為不規則多邊形,總用地面積 88299平方米。D 地塊又分為兩大區塊;北沿龍溪港為商業區塊, 用地面積為41173平方米;南沿紅旗路為居住區塊,用地面積為 47124平方米。本篇將重點介紹龍溪港 D 地塊商業區塊超高層建筑。
1、設計構思
湖州素有“絲綢之府”之稱, “飄逸”為建筑賦予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地域語言。雖然歷史上的超高層建筑大多數都陽剛霸氣,棱角分明,但我們院在設計龍溪港超高層“雙子”塔樓時,力求體現其輕盈、靈動的曲線美。兩座塔樓分列于龍溪港邊,皆采用水滴狀的標準層平面,以近似對稱的形態高低錯落,延續了龍溪港新的城市天際線。雙塔的造型纖美、挺拔,流暢的外立面在不同方向看都會發現有不同的形態,絕無重復,極富動感與深情:就像兩位孿生的美麗女子站在水邊,懷著驕傲與希望凝望著龍溪港,驚嘆于它的巨大變化,沉醉于對它的深深依戀。故此,塔樓以一種獨特的曲面線條來表現建筑的柔美感,猶如一縷絲帶環繞著兩位少女。這種設計思路,使建筑造型優美、體量雅致,顯現出一種獨具一格的特性氣質。
2、規劃、空間及景觀
本項目擬將龍溪港 D 地塊打造成為以濱江景觀、綠地廣場、居住小區、文化商業娛樂及特色商業街區等多種功能為主,具有完善公共功能的現代城市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對比,根據用地的位置和形狀,采用南側居住綜合片區和東、 北側商業、 商務辦公、公寓式酒店區塊的規劃設計。
商業區塊為一組超高層的“雙子”大樓和具有動感的弧形群樓建筑,主體建筑分別為 A、B 兩座塔樓,A 樓地上 37 層,建筑高度 144.5 米;B 樓地上 24 層,建筑高度 98.4 米。底部設五層群樓,及 2 層地下室,總建筑面積 192384 平方米。其平面功能為甲級辦公樓、公寓式酒店、大空間商業、餐飲、電影院及地下自行車庫、汽車庫、設備用房、人防工程等。
3、交通
商業區塊主要車流由東側龍溪南路和南側紅旗路進入基地。設計通過創造合理的交通組織減少人車干擾。如結合主入口廣場設置地下車庫入口,大量機動車不需要進入地塊內部;環形主干道主要為臨時或緊急少量的車流服務,同時設置臨時地面停車位、大型消防車回轉場地、兩個塔樓的消防車登高面、群樓的消防車登高帶等。本項目地下機動車庫設有三個出入口,共設置停車位 452 輛;地下自行車庫共設 6個出入口,大部分出入口設在建筑主體外圍;設備用房分布在兩層地下室,服務車流可由地下通道直接抵達地下設備區,不影響地面人流和景觀。
商業區塊步行交通便捷,行人可由東側和南側經廣場人行道進入基地,或從居住區塊經天橋、下沉廣場、商業街進入各功能入口。
4、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區
4.1 平面布局
設計根據用地位置與形狀充分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對比,建筑主樓平面采用水滴狀布局,整體建筑布局好似一條絲帶托起兩粒明珠,充分體現了湖州的絲綢歷史與文化特色。
4.2 功能組成
商業區塊項目功能很復雜,基本涵蓋了一般的商業功能地下一、二層:機動車庫、設備用房、人防工程自行車庫、設備用房、地下大型商業區、商業主題街1-6 層裙房:高級大空間商業、辦公入口、公寓式酒店入口、大型餐飲區及配套服務區、小型電影院及其設備區、輔助辦公區。
A 樓:層高 3.6 米的公寓式酒店,地上37 層,其中 6 層、22 層為避難層,144.1米標高平面為屋面層,162.1 米標高平面設停機坪。公寓式酒店共設有房間約 630 間,包括標準間,豪華單間,豪華套間等。B 樓:層高 3.6 米的甲級辦公樓,辦公總面積約 26858平方米。
5、核心筒設計
水滴狀平面簡約活潑,方形核心筒居中,高效實用。設計采用一字型走道,平面緊湊,實用率高,核心筒周邊設環形走道,不僅標準層疏散便捷,同時滿足自然通風和采光,達到暖通專業自然排煙的要求。首層樓梯直通室外,與群樓的疏散完全分開。除客梯外兩座塔樓均設 1 部消防電梯和兩部疏散樓梯。標準層設環形走道。由于高速電梯價格昂貴,因此在設計中經過反復對比最后確定采用單層轎廂的高速電梯。A、B 塔樓均采用單、雙層停靠的方式來節約服務時間和能源成本。
6、立面造型
東側商業區塊的兩幢超高層建筑為挺拔的豎向特征,與五層群樓水平向的律動感產生強烈對比,帶動出富于動感的城市天際線。建筑外墻以透明玻璃幕墻為主,配以深色鋁板、石材,虛實對比,光影交織;兩座塔樓高低錯落,挺拔軒昂、肌理細膩。在立面造型上,建筑摒棄了自我標榜的夸張,將簡約現代和精巧細節融為一體,創造出優雅大氣的外形,也滿足了業主提出的建筑立面造型要具有藝術感、現代感、風格獨特、經久耐看的高要求。
7、結構、細部及新技術的應用
本工程建筑形式和結構體系完美結合。兩棟塔樓采用了框架—剪力墻混合結構體系,由塔樓的剖面圖可以看到:塔樓在底部兩層設通高的門廳,5 層群房以上,每間隔15 個結構層設一層避難層。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工程部分框架—剪力墻采用變截面處理,由上到下,根據受力不同,截面依次變小。在節約材料的同時,也增加了建筑的內部使用空間,較好的平衡了結構造價、結構安全性及建筑使用性的關系。通過下沉廣場,游泳池等設計,把自然光和空氣帶入地下商業空間,即改善了地下空間環境,又達到了節約能源的效果。考慮到湖州地區多風多雨的特點,分高度設置擦窗機平臺及軌道,以便對立面進行清洗,增加立面的耐久性及美觀度。通風和空調系統塔樓和裙樓考慮到實際功能及負荷變化的需要, ,選用不同設備。塔樓采用 VRV 系統,按層劃分,便于以后物業管理與計量。商業區塊是全幕墻結構,其幕墻由玻璃幕墻和石材幕墻組成,經過建筑節能設計,最終選用傳熱系數為 2.4W(㎡ .K) 、可見光透射比為 0.62 的斷熱鋁合金 low-E中空玻璃幕墻。
8、商業區塊經濟技術指標
用地面積;41173㎡
地上建筑面積;138450㎡
地下建筑面積:53934㎡
容積率:3.4
建筑高度:144.5m
建筑層數:A 樓37 層,B樓 24層
綠地率:37%
機動車停車位: 472(其中地面停車20)
非機動車停車位:8061
人防面積:8725㎡
工程負責人:徐堃(一級注冊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建筑設計師:徐堃李鷗王曉瑛胡濤章臻穎盧麗麗劉玲華陳超
9、結語
一幢好的建筑作品,不需要華麗的外表、昂貴的材料去標新立異;相反的,應該從設計本位出發,認真細致的考慮到產品的需求,做好每一個細節,用平實的心態創造出令人激動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祁斌,2008 奧運會北京射擊中心創作體會,城市建筑,2007.12No.39
[2] 何鏡堂,倪陽,鄧孟仁,江畔水晶:廣州珠江新城西塔,建筑創作,2010.1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