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計算機實訓問題及改進策略
高校計算機實訓問題及改進策略
袁黎暉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4
【文章摘要】
從企業調查情況看,高校教育在計算機人才培養方面大有可為。但企業調研發現,目前還存在計算機人才還很難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分析高校計算機實訓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出解決計算機實訓問題的方法,使高校計算機技術教育更全面、更快的發展。
【關鍵詞】
計算機 ;實訓 ;措施
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各類高等學校中發展勢頭最迅猛的專業之一。可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由于普遍缺乏經驗,實際動手能力差,畢業時需要企業的二次培訓。這說明高校的人才培養還存在與企業要求脫節的問題。
1 高等教育計算機實訓性教學的重要 性 計算機實訓是集理論性、操作性、應用性為一體的技能型專業實訓,其中有嚴謹的教學理念,條理清晰的教學脈絡,環環相扣的教學內容章節,以及對專業性、理論性要求極高的教學方法。因此實訓課的教學,要求任課老師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有極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計算機實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理論與實踐動手能力兼備的應用型人才,不但具備計算機理論知識,而且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實施、實驗室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立等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應用為主”這條主線。
2 高校計算機實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分析
2.1 實訓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的符合度偏低 , 與企業要求相對滯后現在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真正從事與計算機相關工作的少,即使從事計算機工作,能夠獨當一面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只是做一些基礎、機械、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其原因是計算機課程設置不合理,脫離學生自身就業的實際,實用性不強,無法適應市場需求,造成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影響學生的就業和發展。實訓不注意質量。
2.2 學生實訓實習意識薄弱
學生與社會接觸少,沒有工作經驗,不了解工作當中實際操作能力和工作經驗的重要性,導致他們實習實訓意識薄弱,不重視學校中的實訓教學環節,對參加實訓缺乏積極主動性。
2.3 具備實踐經驗的實訓師資短缺
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敗。許多教師寧愿從事專業理論教學,高校計算機實訓問題及改進策略 袁黎暉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4而不愿做實訓指導老師,造成實訓基地實訓師資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業務水平偏低,實踐能力弱,綜合素質不高。也沒有過相關企業有關工程的實踐,屬于會講不會做。實訓師資的“短腿”,形成了實訓基地找企業要資源,而企業要求的服務卻滿足不了的尷尬境地。
3 高校計算機實訓改進措施 3.1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①密切與行業企業關系,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第一,建立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加大企業參與力度,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校外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確定學校、企業、學生職責,明確實習內容和考核辦法,與企業聯合簽發工作經歷證書;第二,與合作關系密切的企業深度融合,簽訂合作協議,主要合作有:優化整合雙方的人員、設備、場地,相互配合,共同承擔生產與教學任務;為合作企業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以及開展企業員工技能培訓;從合作企業引進或聘請專兼職教師參與學校專業教學;將企業引入學校參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引進合作企業設備;校企合作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課件、教材等。企業的需求是高校確定計算機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依據。高等教育只有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才會有出路。
3.2 確保實訓內容具有現代職業性
高等教育的計算機實訓內容應具有鮮明的職業實用性及前沿品質。這要求學校必須積極地進行社會調查與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群)對計算機技能的需求,并注意及時引入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新成果,有利于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實際職業崗位的工作情況,了解職業崗位的前沿技術發展,讓學生一上崗就能適應、勝任崗位工作。另外,在實訓內容的設置上應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一方面,保證有相當數量的實訓項目,且分為必選和可選,以供不同專業、不同水平的學生自由選擇,也可滿足不同興趣的學習者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安排有一定數量的待解決實際問題的任務型實訓項目,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和創造才能。靈活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政府給予一定投入,企業給予相關支持,幫助高校專業組建良好的實訓中心。縮短建設周期,集中投入實訓裝備,提高設備利用率,最大成度發揮資源效益,考慮大城市建立資源共享的實訓中心,滿足各高校計算機技術專業學生實訓的需要。改建原有實訓中心,加強硬件建設,為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造物質條件。通過項目建設,把實訓中心建設成為一流的能滿足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對外技術服務要求的生產性實訓中心,深化實訓中心的內涵建設,引入企業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機構,制訂相關制度,形成校內實訓中心運行機制,使之滿足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開展專業實踐教學平臺與教學項目的研究,編寫相應的實訓指導材料。
3.3 改革實踐教學管理機構,適應生產性實訓需要
可在校內實訓中心引入公司等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引入企業技術人員與管理模式,根據生產需要改革實踐教學管理機構,設置生產部、設計部、技術部、市場部等部門,教師兼職各部門工作,為探索和實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奠定基礎,從而在校內實訓中心內將生產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具有企業生產運行管理模式的真實氛圍中接受技能培訓。
3.4 增強學生實習實訓的意識
企業需要的是合格、可用的后備人力資源;為企業長期發展做準備的、為技術更新做人員儲備的技術人才,這就要求將來要面向社會的學生有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教師在實習過程中要不斷的增強學生的實習實訓意識,使學生明白只有不斷的加強實踐操作水平才能成為企業受歡迎的員工,不然畢業后適應不了現代企業對一線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時就業指導部門要定期讓學生了解就業市場的新動態、用人單位的需求。
3.5 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吸引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充實到教師隊伍中,與企業共同努力建設一支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的,高水平的專兼職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1)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是專業改革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培養與引進,多舉措大力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具體措施為 :
①國外高等教育方法與計算機技術專業技術進修培訓 ;
②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專業技能培訓,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培訓中心或其它職院學習交流;企業掛職頂崗鍛煉與培訓 ;
③利用校內實訓基地條件參與對外技術服務,教師在校內實訓基地兼職作為工程師、技術員或操作工人,進行對外技術開發、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生產加工等技術服務 ;
④指導或參與計算機技術專業建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課件教材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計算機技術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培養
【參考文獻】
[1]關于計算機人才需求與計算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調研.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計算機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報告 . 2009-10
[2]劉霞.淺析離職皖校計算機實訓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 科技信息
【作者簡介】
袁黎暉,男,高級工程師.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計算機系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