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C8312型軸頸車床;問題;技術攻關
此車床主要用于軌距為1435mm的輪對軸頸的車削和滾壓及車削外襯板的專用機床,其加工軸頸范圍為Φ113~203mm;輪對的滾動圓直徑為Φ840~1120mm,軸長范圍為2197~2552mm。
該 機床服役時間長,屬于淘汰型設備,在近期生產使用中,此軸頸車床加工軸頸時,尺寸超差,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液壓系統循環動作不能正常實現;執行元件的工作 速度在負載下有顯著變化,機床使用狀態極差。雖經幾次檢修,也沒有恢復其使用功能,后經實際試用、觀察、結合具體情況研究分析如下:
1 循環動作不能正常實現
此機床自動化程度高,機床液壓系統的工作循環復雜。工作循環的正確實現,主要依靠具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控制信號的正確發出。正確傳輸和正確執行,這與系統回路的組成控制以及液壓元件的質量等關系十分密切。
1.1 不能發出控制信號。這可能是行程開關接觸不良或損壞,或者電氣線路斷路,短路等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電磁閥無動作,必須仔細檢查,修復或更換行程開關,使電氣線路暢通。
1.2 電氣線路或管路接錯,致使系統產生誤動作,應對照系統原理圖或電氣線路圖分別糾正錯誤。
1.3 電 磁閥失靈,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應分別排除。①電壓過低,電磁力不足,應檢查工作電壓是否正常,并盡量使其等于額定電壓。②彈簧太硬,電磁力不能驅動閥 芯,應更換適當剛度的彈簧。③彈簧太軟,閥芯不能復位,也應更換彈簧。④電磁鐵線圈絕緣不良,或者鐵芯與滑閥軸線不同軸,應拆檢并修復。⑤閥芯發生液壓卡 緊現象,應折卸清洗,并研配間隙,卡緊之后,電磁線圈已燒壞,則應更換電磁閥。
1.4 滑閥失靈,致使系統不能正常動作。其原因有兩條:①是污物堵塞所至應拆卸清洗;②是閥芯徑向受力不平衡這兩種情況都應修復閥芯。后一種還可開壓力平衡槽。
1.5 管路堵塞,或閥的通路堵塞,使其所在支路油壓不足甚至無油供應,應拆卸清洗相應的管路和閥。
1.6 泄 漏嚴重,致使推力不足,油量不足。除了嚴防外泄之外,必須注意滑閥和油缸的內泄漏。當滑閥與閥體之間的間隙過大時,高、低壓油將連通,這時大量油流經過間 隙直接到回油腔,因此,應重做閥芯,或更換滑閥。油缸活塞的密封性能不佳,或密封件損壞等,都將導致進入油缸的油液通過間隙流入回油腔,應分別情況,更換 密封件,或單配活塞(不用密封件的油缸)。
種情況,宜將相互干擾的回路分成相互分離的回路(即用各不相同的油泵分別供油),或者使用單向閥、減壓閥、順序閥等,使之互不干擾。
1.8 用 一個油泵同時給工作油路和控制油路供油,當工作壓力低時,如空載狀態或者處于卸荷狀態,很可能致使控制油路沒有足夠的壓力推動液動閥,不能發出下一個動作 的控制信號,因而動作不能實現。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回路的適當位置增加背壓閥或順序閥。
1.9 潤滑不充分,磨擦力增大,也可能導致系統動作不正常,應適當調整潤滑油的壓力和流量。
2 執行元件的工作速度在負載下有顯著變化
這 臺機床其液壓系統的執行元件在空載情況下,能夠達到規定速度,但在負載作用下,其工作速度就出現顯著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下降,而達不到應有的工作速度, 這將直接影響機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出現這類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泄漏隨著壓力增高而增大,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具體如下:
2.1 系統壓力儲備不足,不能產生足夠的推動負載力,應該適當提高系統壓力,經過反復測試,可以適當調整。
2.2 油液粘度太低,在負載作用下,系統壓力顯著增高,因而泄漏急劇增加,以致于沒有足夠的油量,因而不能產生足夠的工作速度。針對這種情況適當更換粘度較高的液壓油。
2.3 大量空氣進入液壓系統,使油的綜合體積彈性模量急劇降低,系統傳動剛性顯著下降,甚至使系統不穩定,產生噪聲,加速油液氧化變質,振動加劇。因此,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防止空氣進入系統,并將已混入的空氣排除。
2.4 系 統設計不合理,如節流調速方式選擇不當,當負載變化較大時,進入執行元件的油量也發生變化,因而工作速度也隨之變化。遇到這種情況可改變不合理的回路,如 利用回油節流代替進油節流;或用壓力反饋回路,保證進入執行機構的流量近于不變,從而使執行元件的工作速度不隨負載而變化。
2.5 油液中混有雜質,堵塞了節流小孔或縫隙,或使滑閥卡死了,從而使液壓元件不能正常工作。應拆卸清洗有關元件,增設濾油器,并確保外界雜質不能混入系統,應定期清洗濾油器并更換陳油。
2.6 油溫過高,使油的粘度下降太大,不僅使泄漏增加,而且使潤滑油膜強度變差,潤滑作用顯著變弱,致使系統工作特性變壞,應根據油溫升高的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降溫措施。
2.7 在負載作用下系統壓力增高,電動機功率不足、發熱,甚至轉速下降,因而泵的排油流量減少,執行元件的速度下降。為了保證系統正常工作,應增大電動機功率。
2.8 活塞與油缸體的配合間隙太大,在負載作用下,系統壓力增加,油缸內泄漏也增加,因此工作速度達不到。應檢查配合間隙,將其值保持在0.02~0.06mm,必要時可加密封圈。
2.9 導軌的滑動面狹窄,在負載作用下,潤滑油難以進入相對動動元件之間,甚至被切斷,至使導軌面磨擦阻力增加,系統實際負載加大,原來調定的壓力不能推動負載。可適當提高潤滑油的壓力并增加油量,保證導軌充分潤滑。
2.10 在負載作用下,泵的輸出流量急劇減少。這可能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是泵的內部零件磨損嚴重或損壞;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變量機構工作不良。
2.11 順序閥和溢流閥的調定值太接近,當負載變化時,系統壓力產生波動,從而使順序閥時開時閉,供給油缸或馬達的流量隨之發生變化;應重新調整順序閥和溢流閥,使兩者的壓力保持必要的差值。
經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此臺機床的精度得以恢復,滿足了生產要求。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