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生物化學 養成教育教學質全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強化養成教育的教學效果。方法將2個基本情況相同的斑級隨機分為對照斑和實臉斑,分別采用常規教學法和常規教學法中強化養成教育的理念進行教學,并進行成績對比和問卷調查。結果實臉斑考試成績及問卷調查情況均優于對照斑。結論強化養成教育可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既是醫學基礎學科的基礎,也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涉及化學、生物學及遺傳學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知識抽象、深奧。近年來,筆者感到沿用常規教學法教學,學生成績有逐年下降趨勢。其原因與學生學習習慣有關。國內外教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非智力因素(如信心、意志、習慣和性格等)有直接聯系,其中學習習慣占重要地位。為分析其原因,以便調整教學策略,筆者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并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2006級四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32,33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3班作為實驗班(共54人),32班作為對照班(共52人)02班學生人校時的中考總分平均值、性別、年齡等經統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 >0.05 )。實驗班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學并強化養成教育,對照班只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學時間均為2006-2007學年下半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計劃、授課時數、授課教師、前期所開設的課程均相同,具有可比性。教材均采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材《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程偉主編)。
2教學內容與方法
2.1教學內容
教材中的蛋白質與核酸化學、酶、糖代謝、生物氧化、脂類代謝、氨基酸代謝、肝的生物化學、水與無機鹽代謝、酸堿平衡共9章內容。
2.2教學方法
2.2.1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學。
2.2.2采用常規教學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強化養成教育,即教師在授課前向學生布置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的具有啟發性的預習目標,以此為突破口,督促學生預習相關內容并查找相關資料,對有關問題加以思考,寫出預習小結,把未弄懂的問題或內容做好標記,以便上課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由小組長監督、檢查實施的過程和效果,并及時反饋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認真聽課、主動回答問題,鼓勵其多思善問,指導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疑難問題及關鍵內容進行摘1己,記錄一些關鍵知識點。同時,針對某些重點內容,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記憶,再通過達標練習題訓練、強化其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課程結束前,指導學生如何歸納、總結,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課后,要求學生整理筆記,并對照筆記熟記要點、適時復習。教師在教完一章內容后,有策略地要求學生進行系統復習,抓住重、難點并強化記憶;同時,要求學生對整章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忍即匝各知識點間的關系。教師通過隨機檢查、提問、小測驗、競賽等方式進行監督和評價。
3結果與評價
3.1評價方性
(1)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2班共用一份試卷,考試結束后2班學生的試卷混合,并進行密封式評卷。實驗班和對照班平均成績采用t檢驗比較其差異;優良率情況采用擴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0.05。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
(2)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對2班學生進行間卷調查。調查表共8項內容,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每項內容選擇“是”或“否”,采用不計名方式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106份,收回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回收率100.00%。將各項選擇答案為“是”的問卷進行統計,匯總、整理后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對2班問卷調查各項選擇“是”的選擇率采用XZ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3.2評價結果
3.2.1 2班學生平均成績比較(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平均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
3.2.2 2班學生成績優良率比較(見表2)
從表2可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優良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 。
3.2.3 2班學生問卷調竟選擇率比較(見表3)
由表3可知,2班學生在學習習慣、態度、方法、興趣等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 。
3結果與評價
3.1評價方性
(1)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2班共用一份試卷,考試結束后2班學生的試卷混合,并進行密封式評卷。實驗班和對照班平均成績采用t檢驗比較其差異;優良率情況采用擴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0.05。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
(2)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對2班學生進行間卷調查。調查表共8項內容,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每項內容選擇“是”或“否”,采用不計名方式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106份,收回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回收率100.00%。將各項選擇答案為“是”的問卷進行統計,匯總、整理后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對2班問卷調查各項選擇“是”的選擇率采用XZ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強化養成教育的教學效果。方法將2個基本情況相同的斑級隨機分為對照斑和實臉斑,分別采用常規教學法和常規教學法中強化養成教育的理念進行教學,并進行成績對比和問卷調查。結果實臉斑考試成績及問卷調查情況均優于對照斑。結論強化養成教育可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既是醫學基礎學科的基礎,也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涉及化學、生物學及遺傳學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知識抽象、深奧。近年來,筆者感到沿用常規教學法教學,學生成績有逐年下降趨勢。其原因與學生學習習慣有關。國內外教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非智力因素(如信心、意志、習慣和性格等)有直接聯系,其中學習習慣占重要地位。為分析其原因,以便調整教學策略,筆者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并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2006級四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32,33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3班作為實驗班(共54人),32班作為對照班(共52人)02班學生人校時的中考總分平均值、性別、年齡等經統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 >0.05 )。實驗班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學并強化養成教育,對照班只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學時間均為2006-2007學年下半學期,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計劃、授課時數、授課教師、前期所開設的課程均相同,具有可比性。教材均采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材《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程偉主編)。
2教學內容與方法
2.1教學內容
教材中的蛋白質與核酸化學、酶、糖代謝、生物氧化、脂類代謝、氨基酸代謝、肝的生物化學、水與無機鹽代謝、酸堿平衡共9章內容。
2.2教學方法
2.2.1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法教學。
2.2.2采用常規教學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強化養成教育,即教師在授課前向學生布置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的具有啟發性的預習目標,以此為突破口,督促學生預習相關內容并查找相關資料,對有關問題加以思考,寫出預習小結,把未弄懂的問題或內容做好標記,以便上課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由小組長監督、檢查實施的過程和效果,并及時反饋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認真聽課、主動回答問題,鼓勵其多思善問,指導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疑難問題及關鍵內容進行摘1己,記錄一些關鍵知識點。同時,針對某些重點內容,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記憶,再通過達標練習題訓練、強化其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課程結束前,指導學生如何歸納、總結,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課后,要求學生整理筆記,并對照筆記熟記要點、適時復習。教師在教完一章內容后,有策略地要求學生進行系統復習,抓住重、難點并強化記憶;同時,要求學生對整章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忍即匝各知識點間的關系。教師通過隨機檢查、提問、小測驗、競賽等方式進行監督和評價。
3結果與評價
3.1評價方性
(1)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2班共用一份試卷,考試結束后2班學生的試卷混合,并進行密封式評卷。實驗班和對照班平均成績采用t檢驗比較其差異;優良率情況采用擴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0.05。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
(2)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對2班學生進行間卷調查。調查表共8項內容,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每項內容選擇“是”或“否”,采用不計名方式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106份,收回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回收率100.00%。將各項選擇答案為“是”的問卷進行統計,匯總、整理后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對2班問卷調查各項選擇“是”的選擇率采用XZ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3.2評價結果
3.2.1 2班學生平均成績比較(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平均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
3.2.2 2班學生成績優良率比較(見表2)
從表2可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優良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 。
3.2.3 2班學生問卷調竟選擇率比較(見表3)
由表3可知,2班學生在學習習慣、態度、方法、興趣等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 。
3結果與評價
3.1評價方性
(1)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2班共用一份試卷,考試結束后2班學生的試卷混合,并進行密封式評卷。實驗班和對照班平均成績采用t檢驗比較其差異;優良率情況采用擴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0.05。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
(2)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對2班學生進行間卷調查。調查表共8項內容,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每項內容選擇“是”或“否”,采用不計名方式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106份,收回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回收率100.00%。將各項選擇答案為“是”的問卷進行統計,匯總、整理后用PEMS 3.1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對2班問卷調查各項選擇“是”的選擇率采用XZ檢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論俄語教學中學習策略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