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的性質: 基于產權論視角的分析
摘要: 會計與產權之間歷來存在著密切聯系, 本文從會計的產權出發, 引入產權的基本原理, 從產權論的視角重新審視會計準則的性質。認為會計準則是有助于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產權效率和有助于規范會計信息披露的產權制度, 并對其進行了具體分析。
農業論文發表
關鍵詞: 會計準則性質產權理論交易費用
產權論的起源與產生, 是用產權的觀點和產權思想來揭示某些經濟現象, 闡釋1些社會經濟問題, 且具有1定的說服力。許多會計理論研究者基于這1角度出發, 遂將產權理論引入了會計學問題的研究, 在拓展視野的同時, 也使得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加豐富。近年來的會計理論問題研究中, 許多學者針對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政策等諸多會計問題, 從產權論的視角進行分析, 提出了1些全新的觀點, 極大地推動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本文也擬從產權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會計準則的性質問題。
1、產權理論的起源及發展背景農業論文發表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 產權的產生是以資源的稀缺性為基本前提的, 當資源的稀缺性達到1定程度時, 人們為了合理地配置資源, 以滿足其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需要通過建立產權制度來界定人們在利用稀缺資源中的權利關系。因此, 產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1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從經濟學角度看, 所謂產權( Property Rights) 是指擁有財產主體的1種行為性權利, 包括歸屬權、占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 黃少安, 2004) 。這些行為性權利規定了人們在生產和交換中使用財產時, 必須遵守的社會經濟法律規范。因而, 產權實質上是產權主體( 包括公有主體和私有主體) 之間圍繞或通過財產客體而形成或建立的1種經濟權力關系。
產權范疇的復雜多樣性, 使其備受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尤其是當今社會, 人們對產權的認識又有了極大的拓展, 從而使產權理論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形成了系統而嚴密的理論體系。現代產權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交易費用理論是分不開的。交易費用( Transaction costs) 是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基本的、核心的范疇, 交易費用理論是整個現代產權理論的基礎, 貫穿或隱匿于整個產權理論發展的始末。其由著名經濟學家科斯于1937 年和1960年的兩篇著作———《企業的性質》和《社會成本問題》中提出, 科斯通過引入交易費用這1概念, 成功地把產權和制度因素重新納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 從而推動了現代產權經濟學和產權理論的發展, 后人又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補充和完善。該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 人與人之間的1切交易也都是有成本的, 它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通過界定和調整產權規則、降低交易費用, 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因此, 交易費用理論是分析和評價產權制度優劣以及在其影響下資源配置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據。由于產權經濟學家們的努力, 現代產權理論在解釋個人的激勵行為、企業與市場的替代、企業制度變遷、經濟發展等許多重大問題上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不僅使其成為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學科, 而且對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等諸多相關學科的發展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會計的產權性分析農業論文發表
現代產權理論認為, 經濟學本質上是對稀缺資源產權問題的研究。因此, 經濟學的1切問題都是可以在產權理論框架中來分析的。會計學作為經濟學中的重要分支, 以其貨幣計量、綜合性、真實性等特征對社會資源的流動、分配和配置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可見, 會計學本身也是在資源稀缺的前提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這種關系決定了產權與會計之間1定有著密切的聯系, 并且許多聯系非常重要。
會計的產權性緣起于產權理論的發展。產權理論中孕育著諸多會計思想, 如費用、成本、收益、資產等; 同時會計理論研究和實際問題的解決也需要產權理論的指導, 如企業產權界定及轉讓中的會計問題、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的權利設置、會計信息在不同產權制度下的披露等( 田昆儒, 2000) 。產權理論下的會計推論與啟示給會計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產權理論及發展對會計的影響至少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方面是利用產權理論可對會計理論和會計現象作出更合理、更科學的解釋; 另1方面是現實的產權變動為會計提出了新的問題, 需要人們去解決, 很多會計問題都可以運用產權理論對其進行解釋和說明。諸多產權理論中蘊含著會計思想, 會計與產權的影響是相互而直接的。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和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都不難看出: 任何1個時期的會計都是建立在1定的產權關系的基礎上; 任何1種類型的會計都要維護特定的產權制度。會計對產權的貢獻是與身俱來的, 并1直成為產權思想的忠實追隨。會計產生、發展和變更的根本使命是體現產權結構、反映產權關系、維護產權意志( 伍中信,1998) 。作為規范企業會計核算的會計準則, 其產生的環境也無不充滿了產權主體的影子, 會計準則本身就是借助于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和約束, 來實現對產權的保護。這正如R.Watts and J.Zimmerman( 1983) 所講的: 會計準則是產權結構變化的產物, 是為了監督企業契約的簽定和執行而產生的。
3、會計準則性質的產權性分析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會計準則性質的研究成果很豐富, 但迄今尚未能真正達成共識, 筆者謹從產權論的視角對會計準則的性質做如下分析。
( 1) 基于降低交易費用的產權論視角會計準則是1種有助于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產權效率的產權制度。
產權理論認為,產權是1種社會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實上它能幫助1個人形成其與他人交易的合理預期,在市場上所進行的交易都會在締約各方之間產生產權的全部或部分轉讓, 這些轉讓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合約安排來進行。只要產權是排他的和可轉讓的, 不同的合約安排就意味著不同的資源配置, 產權制度的不同安排, 將會直接影響交易費用的大小。科斯定理指出: 在交易為0時, 產權作任何安排都可以; 但在交易費用為正時, 產權對資源配置的效率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技術先進的環節,需要通過產權的內在化來解決。會計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1切對企業擁有各種形式產權個人和組織降低交易費用服務, 增加其收益。會計準則是會計行為的外在約束, 可以用來保護企業產權。從這種意義上講, 會計準則屬于產權制度范疇, 行使著配置社會經濟資源的職能。
會計信息作為1種特殊的商品, 由于其稀缺性的特點, 所以在其在生成傳遞和使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交易雙方及復雜的交易關系, 交易雙方可能的利益沖突導致了高額的交易費用( 杜興強, 1998) 。而由于市場上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 使得信息市場低經濟效率, 增加了這種交易費用。為此, 客觀上要求必需建立能夠提高產權效率、實現交易費用最低、利益最大化的產權制度, 而會計準則就是這樣1種產權制度。因為, 提高產權效率、降低交易費用是制定會計準則的基本要求。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實施節約了人們進行會計信息交流活動的費用, 減少了會計信息環境的不確定性及因選擇披露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機會主義行為農業論文發表 , 使得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對同1經濟事項可以形成1個合理可靠的預期, 為人們運用會計信息提供了有保障的制度框架。同時, 政府參與制訂的會計準則又具有強制性, 在實施中必然會減少交易費用的發生, 這是由于政府借助于其本身的權威性, 可以較容易地解決各種利益爭端。因此, 會計準則可以節約交易費用,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