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探索
【摘 要】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高中生物教學也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本人在新課程改革的這種新的教學形勢下,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 高中生物 教學 探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感覺到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對教師和學生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在不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情況下完成繁重的課程任務且課堂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所接受,已成為我們高中生物教師迫切解決的問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卻沒有什么效果。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能是優化我們的生物教學結構,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一、教學中時常遇到的的問題
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生物教學課堂,教師認真履行"傳道授業解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擔心某些知識點講不到位,講不透,總是力求"面面俱到"。一節課45分鐘,教師滔滔不絕,情緒高昂,充分利用了分分秒秒,知識點一個不漏,還配以大量的習題進行"針對性訓練",自認為是一節很成功的課堂教學,但教學結果卻不盡人意。另外,在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及讓學生探究學習的把握上不夠準確到位,導致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怎么能在小組討論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呢?有些教師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營造寬松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甚至對任何學習內容都讓學生"探究",一上課教師就組織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等。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什么也沒探究出來。
二、具體的生物教學策略分析
下面本人結合"DNA分子的結構"一節,談談高中生物教學的幾點建議。
1、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學習興趣比智能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成績。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學習興趣首先產生于好奇心。對于學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一定的生活情境。通過巧妙的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極大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DNA分子的結構"一節,教材介紹科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歷程,并逐步呈現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要點。在學生了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歷程的基礎上,以簡潔的語言、圖文并茂地概述了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并通過課后實驗讓學生動手嘗試建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如果教師把這段科學史作為一種附加性的知識內容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只能讓學生簡單地了解這些"歷史",教學效率是極低的,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展示生活中學生熟知的熱點問題,關于"親子鑒定"的圖片及文字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1)親子鑒定是鑒定體內的哪種物質?(2)為什么通過DNA的鑒定能夠鑒定親子關系?(3)DNA具有怎樣的結構使它適合作為遺傳物質?通過這一系列問題串即復習前面知識,同時又引出本節課題"DNA分子的結構"。
2、巧設知識情境,促進學生聯想發散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新、舊知識與技能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不斷獲取新知識、獲得新能力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由舊知識的的擴展引出新問題創設新情境,讓學生感受這種知識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這不僅讓學生對新知識、新觀念進行構建,而且也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得到完善和發展。
在"DNA分子的結構"一節,本人通過引入課題后,提出問題:(1)DNA分子的組成單位是什么?(2)每分子脫氧核苷酸由哪幾部分組成?(3)堿基的種類有幾種?用什么字母表示?(4)脫氧核苷酸如何構成脫氧核苷酸鏈?通過上述問題帶領學生復習有關DNA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得X射線衍射技術以及美國著名化學家鮑林搭建模型方式研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讓學生嘗試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知識,并利用手上的模型元件進行聯想發散,嘗試構建DNA分子結構模型。
3、利用問題設計,實施有效學習過程
學生的主體要依靠教師主導,教師主導巧在引、妙在導,把學生的學習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激起求知欲。理科學習和研究的特點要在日常課堂上體現,如分析數據、歸納演繹、對比、推測等科學方法,這些能力培養正是創設情境的一種途徑。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綜合能力。在"DNA分子的結構"一節,找出不同小組針對建構模型進行交流,并指出面臨的問題:(1)兩條鏈位置關系如何?(2)兩條鏈又是怎么聯
系在一起的呢?(3)堿基之間又是怎么配對的呢?引起學生思維,并通過展示奧地利科學家查哥夫的不同生物來源DNA堿基分析數據提出問
題:(1)DNA分子含有哪幾種堿基?(2)生物體內DNA含量有何特點?(3)同種生物不同部位及不同種類生物體內DNA含量有何特點?在學
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何A=T,G=C,堿基如何配對?通過層層提問,將DNA的結構特點逐步總結,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獲得
知識。
在生物學的教學中如果我們把科學史所蘊含的科學探究方法等教育素材挖掘出來,加以整理、轉化,使它做為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
部分,做為能力培養的載體,融入教學內容之中,設計成為科學性、啟發性的探究性問題,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基
于資料的分析探究活動,便能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維發現知識,幫助學生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極大的增加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生物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快速論文發表
鑒于以上諸多問題,我們在授課時要課程教材的特點,合理安排課程,簡單歸納如下幾點:
&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