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健詞:師范公共體育課 師范性
論文摘要:本文從師范教育的特點、任務進行闡述,突出師范特點,要求注重能力的培養,做到“幾會”,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不斷提高思想意識修養,加強基礎理論學習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堅持師范特點.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合格的教育人才。
李鵬同志在黨的十三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搞好學校體育,對培養‘四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碧貏e強調“各級黨政領導和教育部門、體委、共青團以及學校的領導和全體教師都應當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明確了體育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國家又頒布了《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從現實的迫切需要和長遠的戰略高度,闡明了體育教育在國民教育、社會發展和民族興旺發達中的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師范院校是培養未來人民教師的“工作母機”,教師被譽為“教書育人”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他們肩負著培養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故此,師范教育直接影響到我國基礎教育、民族文化、身體素質以及關系到我國民族興衰和四化建設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來說,高師教育牽動著國家的命運和民族未來。
基于上述認識和需要,師范院校必經根據師范教育的特有目標來確定體育教育任務。
師范院校公共體育的具體任務表現在:
1思想品質和道德作風的方面
教師對高師的學生來說,要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而且要培養學生忠誠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把崇高的理想與獻身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緊密結合起來。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勤于進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完美的性格,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高雅的志趣,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氣。
2體育知識、運動技能方面
高師的學生應有廣博的專業知識技能。即廣泛的了解體育知識和多種運動愛好,熟悉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對基本體育動作“規范化”,不僅講解,而且能示范,言傳身教,還應有自我鍛煉的好習慣。
3能力、技能和修養方面
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提高學生從事一般體育活動的組織能力、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體育鍛煉,舉辦多種形式的運動競賽和擔任一般裁判工作的能力。這些任務不僅體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而且也反映出新時期學校體育發展的總趨勢,這是時代賦予師范院校體育教育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師范院校體育是按一個合格教師標準來培養學生,要求通過體育教育的全過程,突出師范特性,為了突出師范性,在教育改革中應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教材要從“師范性”出發,堅持師范特點。既要擴大體育的知識面,又要考慮到專項運動技術的研究;既要與中學教材緊密銜接,又要體現出體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既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又要達到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教育能力培養。教材的安排,要根據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分成四種類型,即理論教材、基礎教材、科普教材和選項教材。理論主要是介紹有關體育、衛生方面的知識及國家對有關體育工作方面的指標等等;A教材主要介紹基本運動項目與技術動作,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基本的運動能力?破招越滩闹饕窍驅W生介紹更多的運動項目和體育競賽知識,豐富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多種運動愛好,并為閑暇體育服務。根據本校師資器材設備等實際情況考慮到本地區傳統項目而制定選項內容,學生根據愛好進行自由選項,選項學習時間為一學期或一年一換(也可繼續選某項)。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體育學習等。其次,改變舊的教育傳統觀念,注重整體的能力培養。
要把高師的體育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除了在學習的扎實性和豐富性方面進行嚴格的訓練外,還必須對學生的各種基本能力實踐活動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舊的傳統教育觀念較重視運動技術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不是被當作活生、有情感、有性格的個體,在客觀上常被當作消極接受知識經驗的貯存器。他們的興趣、意志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能力得不到發揮,如果授課時數偏少,所學的知識,技術很難得到鞏固和提高。從大學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終身受益方面開展的情況來看。一年級到二年級是發展階段,二年級是高峰階段,從三年級就開始了逐漸下降,到了學生畢業工作時沒有選擇一種終身鍛煉的手段。所以,要把學生培養成才,就應該把培養學習、鍛煉的法和教育能力等明顯地列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中,應廢止“注人式”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本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愛因斯坦曾說:“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的本領,人們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是用大腦的思考和智慧,而不是搬書本”。高等學校心理學也談到,“高等學校與中學不同,大學教師與其說是引導學生,倒不如說是給學生指一條通向知識的道路……高等學校教師的任務是指明獨立工作的方向,使學生熟悉工作方法,而“攀登”則應是學生本人,不是等待教師把他推到那個頂點”。因此,教師只是根據學生的個性、氣質等心理因素和身體素質的差異,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合體育的特點培養高師學生的能力,主要表現在自學能力,教育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控力,以及觀察、欣賞鑒別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教學能力包括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和運動實踐能力,教師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分散或集中的對學生加強提問,讓學邊講邊做或邊做邊講,體育運動講解要求語言準確,形象簡潔,富于邏輯性。這無疑地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在其他課上無法達到的提高,還可通過講座、觀看比賽與評價、討論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文字表達力。利用競賽擔任裁判工作形式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積極開辟體育第二課堂活動,給學生提高實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做到會喊口令,會調動隊形,會帶操,會組織活動性游戲和多樣的競賽活動,以及擔任一般裁判的工作能力。
自控力也是未來的教師應具備一種能力,體育是一種身心活動,學生的情感、情緒、志趣和個性,都在活動中得到發揮。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有目的有意識地及時加以引導,逐步培養學生自控力。
此外,觀察力、審美、鑒別力對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這些都通過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培養。
改革考核制度,做好成績評定。考核是檢查教學質量效果,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學生也能從成績中獲得矯正性的反饋信息。從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鍛煉積極性。教、考分離在本校實施己6年,收獲是可喜的:1.不及格率逐期下降,教師的職責心更強。2.能客觀、準確的反映出每一位學生體育課考試成績,鍛煉積極性不斷提高。3.改變了教師“一人說了算’,“分數貶值”“人情分”不良現象等。4.職稱評聘也有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教考分離獲得1998年一1999年校級優秀教學三等獎,得到師生的認可。
最后,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加強思想教育,轉變師范生對體育的認識,是師范院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教學,教師應把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起來,從好玩的個人目的逐步引導到為社會服務和適應教育工作需要的高度上來,使學生認識到要做好一名好教師,不懂體育是不行的,教師要根據體育是一種身心活動的運動,不斷地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從而培養堅強、果斷、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富于進取的優良品質以及集體主義精神,結合體育的持點和作用轉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使體育鍛煉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以身作則,熱愛工作,關心學生,把自己真摯的愛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靈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到為人師表?傊,師德教育要和培養師范院校的學生的各種應有能力結合起來并要貫穿到整個教學之中。
綜上所述,高師的公共體育課和其他高校公共體育課有著一定的區別,只有在教學中積極體現出“師范性”的特點,按照“師范性”的原則和任務開展工作,才能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教育人才,使學校的體育教育結出豐碩的果實。
論文摘要:本文從師范教育的特點、任務進行闡述,突出師范特點,要求注重能力的培養,做到“幾會”,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不斷提高思想意識修養,加強基礎理論學習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堅持師范特點.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合格的教育人才。
李鵬同志在黨的十三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搞好學校體育,對培養‘四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碧貏e強調“各級黨政領導和教育部門、體委、共青團以及學校的領導和全體教師都應當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明確了體育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國家又頒布了《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從現實的迫切需要和長遠的戰略高度,闡明了體育教育在國民教育、社會發展和民族興旺發達中的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師范院校是培養未來人民教師的“工作母機”,教師被譽為“教書育人”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他們肩負著培養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故此,師范教育直接影響到我國基礎教育、民族文化、身體素質以及關系到我國民族興衰和四化建設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來說,高師教育牽動著國家的命運和民族未來。
基于上述認識和需要,師范院校必經根據師范教育的特有目標來確定體育教育任務。
師范院校公共體育的具體任務表現在:
1思想品質和道德作風的方面
教師對高師的學生來說,要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而且要培養學生忠誠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把崇高的理想與獻身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緊密結合起來。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勤于進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完美的性格,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高雅的志趣,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氣。
2體育知識、運動技能方面
高師的學生應有廣博的專業知識技能。即廣泛的了解體育知識和多種運動愛好,熟悉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對基本體育動作“規范化”,不僅講解,而且能示范,言傳身教,還應有自我鍛煉的好習慣。
3能力、技能和修養方面
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提高學生從事一般體育活動的組織能力、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體育鍛煉,舉辦多種形式的運動競賽和擔任一般裁判工作的能力。這些任務不僅體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而且也反映出新時期學校體育發展的總趨勢,這是時代賦予師范院校體育教育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師范院校體育是按一個合格教師標準來培養學生,要求通過體育教育的全過程,突出師范特性,為了突出師范性,在教育改革中應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教材要從“師范性”出發,堅持師范特點。既要擴大體育的知識面,又要考慮到專項運動技術的研究;既要與中學教材緊密銜接,又要體現出體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既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又要達到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教育能力培養。教材的安排,要根據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分成四種類型,即理論教材、基礎教材、科普教材和選項教材。理論主要是介紹有關體育、衛生方面的知識及國家對有關體育工作方面的指標等等;A教材主要介紹基本運動項目與技術動作,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基本的運動能力?破招越滩闹饕窍驅W生介紹更多的運動項目和體育競賽知識,豐富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多種運動愛好,并為閑暇體育服務。根據本校師資器材設備等實際情況考慮到本地區傳統項目而制定選項內容,學生根據愛好進行自由選項,選項學習時間為一學期或一年一換(也可繼續選某項)。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體育學習等。其次,改變舊的教育傳統觀念,注重整體的能力培養。
要把高師的體育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除了在學習的扎實性和豐富性方面進行嚴格的訓練外,還必須對學生的各種基本能力實踐活動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舊的傳統教育觀念較重視運動技術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不是被當作活生、有情感、有性格的個體,在客觀上常被當作消極接受知識經驗的貯存器。他們的興趣、意志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能力得不到發揮,如果授課時數偏少,所學的知識,技術很難得到鞏固和提高。從大學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終身受益方面開展的情況來看。一年級到二年級是發展階段,二年級是高峰階段,從三年級就開始了逐漸下降,到了學生畢業工作時沒有選擇一種終身鍛煉的手段。所以,要把學生培養成才,就應該把培養學習、鍛煉的法和教育能力等明顯地列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中,應廢止“注人式”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本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愛因斯坦曾說:“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的本領,人們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是用大腦的思考和智慧,而不是搬書本”。高等學校心理學也談到,“高等學校與中學不同,大學教師與其說是引導學生,倒不如說是給學生指一條通向知識的道路……高等學校教師的任務是指明獨立工作的方向,使學生熟悉工作方法,而“攀登”則應是學生本人,不是等待教師把他推到那個頂點”。因此,教師只是根據學生的個性、氣質等心理因素和身體素質的差異,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才能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合體育的特點培養高師學生的能力,主要表現在自學能力,教育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控力,以及觀察、欣賞鑒別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教學能力包括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和運動實踐能力,教師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分散或集中的對學生加強提問,讓學邊講邊做或邊做邊講,體育運動講解要求語言準確,形象簡潔,富于邏輯性。這無疑地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在其他課上無法達到的提高,還可通過講座、觀看比賽與評價、討論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文字表達力。利用競賽擔任裁判工作形式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積極開辟體育第二課堂活動,給學生提高實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做到會喊口令,會調動隊形,會帶操,會組織活動性游戲和多樣的競賽活動,以及擔任一般裁判的工作能力。
自控力也是未來的教師應具備一種能力,體育是一種身心活動,學生的情感、情緒、志趣和個性,都在活動中得到發揮。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有目的有意識地及時加以引導,逐步培養學生自控力。
此外,觀察力、審美、鑒別力對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這些都通過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培養。
改革考核制度,做好成績評定。考核是檢查教學質量效果,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同時學生也能從成績中獲得矯正性的反饋信息。從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鍛煉積極性。教、考分離在本校實施己6年,收獲是可喜的:1.不及格率逐期下降,教師的職責心更強。2.能客觀、準確的反映出每一位學生體育課考試成績,鍛煉積極性不斷提高。3.改變了教師“一人說了算’,“分數貶值”“人情分”不良現象等。4.職稱評聘也有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教考分離獲得1998年一1999年校級優秀教學三等獎,得到師生的認可。
最后,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加強思想教育,轉變師范生對體育的認識,是師范院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教學,教師應把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起來,從好玩的個人目的逐步引導到為社會服務和適應教育工作需要的高度上來,使學生認識到要做好一名好教師,不懂體育是不行的,教師要根據體育是一種身心活動的運動,不斷地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從而培養堅強、果斷、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富于進取的優良品質以及集體主義精神,結合體育的持點和作用轉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使體育鍛煉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以身作則,熱愛工作,關心學生,把自己真摯的愛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靈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到為人師表?傊,師德教育要和培養師范院校的學生的各種應有能力結合起來并要貫穿到整個教學之中。
綜上所述,高師的公共體育課和其他高校公共體育課有著一定的區別,只有在教學中積極體現出“師范性”的特點,按照“師范性”的原則和任務開展工作,才能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教育人才,使學校的體育教育結出豐碩的果實。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下一篇:征兵心理檢測者應具備的心理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