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基礎課程教學 變革策略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在處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與專業應用課程的關系等問題時,卻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和方案,面對基礎課程,放棄和強化的意見相持,使教學面臨兩難選擇。文章分析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的形成原因,做出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價值判斷,明確了教學目標追求,并在此基礎上探尋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問題解決的合理途徑。
當前,在高等職業教育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專業課程體系面臨著重新設置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模式等問題。其中,如何處理好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與應用課程的關系,尋找合理的變革策略等問題亟待解決。因為“職業教育承載著滿足社會需求的重任,是培養為社會直接創造財富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教育”。
“藝術設計”專業被正式列入國家高等教育招生專業名錄以來,作為高等“工藝美術”教育的代名詞,其解構了原有的工藝美術教育稱謂,并逐漸重構了高等應用性造型藝術教育專業類別和課程,這主要是為了擴展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全球視野,使之能與國際特別是歐美相應的造型藝術的專業提法相應。然而,如若僅是藝術設計專業概念的轉換并不能解決藝術學科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建設需求與適應市場就業的導向,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必然面臨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變革和轉換,這就要求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既不能簡單地沿用原有的工藝美術教育設置和方式,也不能粗率地套用國外現成的藝術設計教育經驗和方法,營造富于時代精神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才是發展中的理性追求。
如若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分為“基礎”和“應用”兩個層次,那么,如何處理好“應用”和“基礎”的關系,如何將課程系統中的應用課程與基礎課程很好地結合起來,是構建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兩難選擇
“課程改革的實質是課程現代化問題。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原則和價值取向。”同樣,面對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問題,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和處理方案。
1.取消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主張將基礎課程從藝術設計教學中驅除,從此藝術設計教學不再設置基礎課程,節省相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本,以增加設計科目的課時量,拓展應用教學的空間等。持此類觀點的學者認為,取消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基礎課程能更有效地抓好專業應用課程的教學,調度教學時空,擴大利用效率,有效地保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落實。這是根據教學實際狀態而采取的變革對策,是實事求是的教學表現。有些專業教師時常感嘆:“當前學藝術設計的學生,專業基礎太差,文化素質不高,綜合能力更令人失望!币虼,與其勉強學生學習他們不太愿意學、而且不容易學出成效的,不能快速或直接轉化為設計技能或專業素質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美術文化課程以及公共必修課程等,還不如讓學生們全力以赴地學習專業應用課程,特別是“電腦”的應用性設計軟件等,如此而行,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會高一些,教學改革的成效會顯著一些;蛟S,這些應用性技能教學會比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更直接、有效、快速地轉化為就業的能力和條件。
2.加強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面對日益增長的應用性造型藝術的社會需求,藝術設計專業技術的廣度和深度與日俱增,其課程教學的內容將更復雜更多樣,藝術設計學習的難度和要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沒有藝術設計文化基礎、沒有基礎造型能力、沒有相應的專業基本素質等絕不可能順利完成相應的藝術設計應用科目的學業。而且,作為向“高”“新”專業技能沖刺的平臺,或者就滿足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求而言,藝術設計基礎課程顯得更為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容置疑,一切藝術設計的應用性專業課程都需要依托一定的造型專業基礎,沒有專業基礎,是根本學不好現代應用技術,學不會藝術設計的。取消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也許一些教師可逞一時之快,一些學生也可能會做雀躍之狀。但是,這好比無本之木,刻木求劍、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思維,是違背教育規律的,難免有誤人子弟之嫌,是難以腳踏實地地展開藝術設計教學的深層次追求的。很多教師反映,不少大三、大四的學生,甚至是畢業后已經就業的同學,時常感嘆當年專業基礎沒有學扎實,給眼前的藝術設計工作造成障礙,十分后悔等?梢姡囆g設計基礎課程學習只能加強,不能廢除,而且還要在時間與空間、教學力度上給予保證,削弱基礎教學的思維和做法均是沒有出路的。
雖然,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圍繞的是同一個培養目標,即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藝術設計人才,但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時間和空間極為有限。資料顯示,高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約占專業應用課程總課時的1/3,可謂時間少、任務重,所以在如何擺正二者的關系問題上引發了不同的、極為對立的教學思考和做法。因此,探尋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核心價值和正確位置顯得格外重要,而這種探尋也面臨著兩難的境地和風險。
二、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現狀和形成原因分析
從內涵來看,課程就是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是有組織的教學內容,是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的教學設計方案。影響課程開發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社會需求、個性發展和知識體系。因此,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積極地進行課程開發。當前具體的情況是,絕大多數高校都盡可能多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通常都是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應用性課程三部分組成。各類課程根據教育目標要求均相應地占一定課時比例,這已經形成了定式。其中基礎課程一般占專業課程的1/3~1/4,根據需要,各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或課程結束后,還相應安排實習和實訓的教學內容。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職”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指向性和應用性教學目標的規定下,為了務實高效地辦好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人們的眼光不約而同地盯在了基礎課程教學這塊,向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要時間和空間,就不足為怪了。
藝術設計專業屬于造型藝術范疇,所以基礎課程的構成形式通常參照純粹藝術教育的樣式,課程也是對應設置的。如設計素描——素描、設計色彩——色彩、三大構成——基礎圖案設計等。基礎課程中還可以找到與透視、解剖、史論等科目相對應的藝術文化課程等。不可否認,結合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開設各種專業基礎課程是應當而正確的。但問題是當前相當一部分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學生,特別是“新高職”或“三本”的學生的文化素質偏低,專業基礎更低。因此,才造成了在實際教學中的重重困難。教學效果差的狀態迫使部分教師在無奈中選擇了放棄基礎教學!芭c其讓學生混跡于基礎與技能中,在無效和茫然中喪失學習的信心,還不如干脆‘因材施教’,取消基礎教學而選擇應用先行!币虼,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成為首選。
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建設和教學目標追求
通常學科課程開發有三種模式:通過分析學習主題的活動內容來選擇課程內容,旨在引起所期望于學生的目標模式;以知識的學科體系為中心,重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在于預定的行為目標的過程模式;強調課程即學習經驗,以及教師、學生及環境相互溝通與影響的環境模式。結合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狀態,建立合理的有價值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體系就成為教學發展的關鍵。
然而,面對高校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與變革,筆者認為,完全“放棄”或過分“強調”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做法,均不能較好地解決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面臨的困境,都存在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和教學把握上的局限性。
1.取消高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沒有專業基礎,就不可能有效地實施藝術設計相應的課程教育,更不可能通過教育學生的智能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職業市場所需要的深度和寬度,降低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這種做法與教育目標相悖。從認識層面上看,這類教學選擇與辯證唯物觀的認識論原則相悖,也與教育的普遍性規律相悖。試想,就算學生掌握了某一計算機設計應用軟件,而計算機僅僅是一個高級工具而已,沒有藝術創造能力、沒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審美思維作基礎,不可能有效地實現藝術設計意圖,不可能搞好設計工作。沒有專業基礎,就不可能有較大的專業作為。
2.加強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育,這種提法雖說沒有錯誤,但是不現實。因為,在教學實施中,如何掌握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寸,難度很大。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教學時空都不可能不受到制約,基礎課程教學和其他類別課程的教學一樣,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實施,突破某一課程的時空限制,都會對其他課程教學的實施造成重大的影響,即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正是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職教育改革的一個難點所在。提高教學效率,才有教學發展的出路。筆者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價值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對“基礎”內涵的認知上,開展教學主要要解決以下專業基礎問題:其一,造型能力的培養。造型能力即古人所指的“存形狀物”能力。根據約定俗成式的認知,藝術設計課程屬于造型藝術范疇,因此,造型能力的培養應成為教學的首要追求;“造型能力作為一切藝術設計活動的專業基礎”的認知早已經得到藝術實踐和藝術教育的驗證。其二,審美把握能力的培養。從本質上看,藝術設計就是審美把握,就是美的追求與創造。因此,對美的認知,特別是對形式美的規律的把握就顯得極為重要和不可缺失。有不少的設計師在藝術設計實踐中,雖然能完成設計,但卻不能營造出美的感覺,創造出美的造型等。其實,大量的藝術實踐可以證明,沒有審美能力是不可能搞好藝術設計工作的。
3.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先導應該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思維是創造的基礎。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最常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在導入形象思維的過程中,融入創造性的審美把握,將其落實于動手能力的培養上,這是藝術設計基礎課教育最為重要的追求。
4.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主要是美術文化素質、專業素質以及人文品格的培養等。通過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總之,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如果只是簡單地舍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價值和教學目標,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合理設置和安排成已經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藝術設計基礎教學問題解決的新思路
藝術設計的專業本質是“設計”與“應用”,特別是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等職業藝術教育非常注重和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應用為根本”,在此前提下,深化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在有限的高等藝術設計和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的時空中,既要較好地解決學生的專業基礎問題,又要圓滿地展開專業應用性教育,致力于解決二者之間一直存在著的對立、僵持和矛盾的僵局,成為首要問題。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體化思維為我們教學時空資源整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行動教學”模式和思路為我們解決強化藝術設計基礎教學而有可能擠占專業應用課程和其他課程教學“時空”的問題提供了可能。
1.將藝術設計所有的專業應用課程劃分為系列行動教學目標或“行動項目”,以教學活動小組的方式展開教學。在教師的主導下,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自主選擇和分析項目,解決行動項目中遇到的各種專業問題和專業基礎問題。將專業基礎課程內容融入或“返還”到應用項目中,使之成為行動小組有待自主解決和探究的“課題”或問題。其中,由于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應用課程完全融合于“行動學習”課程,從形式上看二者的“爭時占地”的教學矛盾也相應得到化解。在此,高等藝術設計的課程總目標并沒有改變,只是專業教學的形式和課程體系完全改變了。專業基礎的問題都隱含在應用性行動教學之中,以“夠使用、能發展”為原則,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一并得到解決。
不過還是要特別注意,此時專業教師如何有效地把握教學時空,完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專業基礎的問題不會自行解決,有時還可能會顯露出來,成為制約我們教學的攔路虎。因此,如何構建有用的、針對性強的、教學效率高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教學方式方法,又成為藝術設計教師應努力鉆研的急切問題。
2.完全打破原有的課程系統和教學模式,走高校藝術設計職業教育的產業化道路。將教學與應用、藝術設計和企業生產完全融合為一體,教學直接為應用和生產服務等,建立“學用結合、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的教學模式。也許這不失為一條解決當前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困境的好辦法。然而,如若這樣去做就會同時產生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由于篇幅有限,作為教學研究的課題,容下次再探討。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在處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與專業應用課程的關系等問題時,卻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和方案,面對基礎課程,放棄和強化的意見相持,使教學面臨兩難選擇。文章分析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的形成原因,做出了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價值判斷,明確了教學目標追求,并在此基礎上探尋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問題解決的合理途徑。
當前,在高等職業教育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專業課程體系面臨著重新設置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模式等問題。其中,如何處理好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與應用課程的關系,尋找合理的變革策略等問題亟待解決。因為“職業教育承載著滿足社會需求的重任,是培養為社會直接創造財富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教育”。
“藝術設計”專業被正式列入國家高等教育招生專業名錄以來,作為高等“工藝美術”教育的代名詞,其解構了原有的工藝美術教育稱謂,并逐漸重構了高等應用性造型藝術教育專業類別和課程,這主要是為了擴展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全球視野,使之能與國際特別是歐美相應的造型藝術的專業提法相應。然而,如若僅是藝術設計專業概念的轉換并不能解決藝術學科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建設需求與適應市場就業的導向,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必然面臨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變革和轉換,這就要求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既不能簡單地沿用原有的工藝美術教育設置和方式,也不能粗率地套用國外現成的藝術設計教育經驗和方法,營造富于時代精神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才是發展中的理性追求。
如若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分為“基礎”和“應用”兩個層次,那么,如何處理好“應用”和“基礎”的關系,如何將課程系統中的應用課程與基礎課程很好地結合起來,是構建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兩難選擇
“課程改革的實質是課程現代化問題。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原則和價值取向。”同樣,面對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問題,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和處理方案。
1.取消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主張將基礎課程從藝術設計教學中驅除,從此藝術設計教學不再設置基礎課程,節省相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本,以增加設計科目的課時量,拓展應用教學的空間等。持此類觀點的學者認為,取消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基礎課程能更有效地抓好專業應用課程的教學,調度教學時空,擴大利用效率,有效地保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落實。這是根據教學實際狀態而采取的變革對策,是實事求是的教學表現。有些專業教師時常感嘆:“當前學藝術設計的學生,專業基礎太差,文化素質不高,綜合能力更令人失望!币虼,與其勉強學生學習他們不太愿意學、而且不容易學出成效的,不能快速或直接轉化為設計技能或專業素質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美術文化課程以及公共必修課程等,還不如讓學生們全力以赴地學習專業應用課程,特別是“電腦”的應用性設計軟件等,如此而行,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會高一些,教學改革的成效會顯著一些;蛟S,這些應用性技能教學會比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更直接、有效、快速地轉化為就業的能力和條件。
2.加強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面對日益增長的應用性造型藝術的社會需求,藝術設計專業技術的廣度和深度與日俱增,其課程教學的內容將更復雜更多樣,藝術設計學習的難度和要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沒有藝術設計文化基礎、沒有基礎造型能力、沒有相應的專業基本素質等絕不可能順利完成相應的藝術設計應用科目的學業。而且,作為向“高”“新”專業技能沖刺的平臺,或者就滿足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求而言,藝術設計基礎課程顯得更為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容置疑,一切藝術設計的應用性專業課程都需要依托一定的造型專業基礎,沒有專業基礎,是根本學不好現代應用技術,學不會藝術設計的。取消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也許一些教師可逞一時之快,一些學生也可能會做雀躍之狀。但是,這好比無本之木,刻木求劍、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思維,是違背教育規律的,難免有誤人子弟之嫌,是難以腳踏實地地展開藝術設計教學的深層次追求的。很多教師反映,不少大三、大四的學生,甚至是畢業后已經就業的同學,時常感嘆當年專業基礎沒有學扎實,給眼前的藝術設計工作造成障礙,十分后悔等?梢姡囆g設計基礎課程學習只能加強,不能廢除,而且還要在時間與空間、教學力度上給予保證,削弱基礎教學的思維和做法均是沒有出路的。
雖然,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圍繞的是同一個培養目標,即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藝術設計人才,但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時間和空間極為有限。資料顯示,高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約占專業應用課程總課時的1/3,可謂時間少、任務重,所以在如何擺正二者的關系問題上引發了不同的、極為對立的教學思考和做法。因此,探尋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核心價值和正確位置顯得格外重要,而這種探尋也面臨著兩難的境地和風險。
二、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現狀和形成原因分析
從內涵來看,課程就是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是有組織的教學內容,是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的教學設計方案。影響課程開發的三個基本要素是:社會需求、個性發展和知識體系。因此,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積極地進行課程開發。當前具體的情況是,絕大多數高校都盡可能多地開設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通常都是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應用性課程三部分組成。各類課程根據教育目標要求均相應地占一定課時比例,這已經形成了定式。其中基礎課程一般占專業課程的1/3~1/4,根據需要,各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或課程結束后,還相應安排實習和實訓的教學內容。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職”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指向性和應用性教學目標的規定下,為了務實高效地辦好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人們的眼光不約而同地盯在了基礎課程教學這塊,向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要時間和空間,就不足為怪了。
藝術設計專業屬于造型藝術范疇,所以基礎課程的構成形式通常參照純粹藝術教育的樣式,課程也是對應設置的。如設計素描——素描、設計色彩——色彩、三大構成——基礎圖案設計等。基礎課程中還可以找到與透視、解剖、史論等科目相對應的藝術文化課程等。不可否認,結合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開設各種專業基礎課程是應當而正確的。但問題是當前相當一部分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學生,特別是“新高職”或“三本”的學生的文化素質偏低,專業基礎更低。因此,才造成了在實際教學中的重重困難。教學效果差的狀態迫使部分教師在無奈中選擇了放棄基礎教學!芭c其讓學生混跡于基礎與技能中,在無效和茫然中喪失學習的信心,還不如干脆‘因材施教’,取消基礎教學而選擇應用先行!币虼,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成為首選。
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建設和教學目標追求
通常學科課程開發有三種模式:通過分析學習主題的活動內容來選擇課程內容,旨在引起所期望于學生的目標模式;以知識的學科體系為中心,重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在于預定的行為目標的過程模式;強調課程即學習經驗,以及教師、學生及環境相互溝通與影響的環境模式。結合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狀態,建立合理的有價值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體系就成為教學發展的關鍵。
然而,面對高校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與變革,筆者認為,完全“放棄”或過分“強調”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做法,均不能較好地解決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面臨的困境,都存在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和教學把握上的局限性。
1.取消高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沒有專業基礎,就不可能有效地實施藝術設計相應的課程教育,更不可能通過教育學生的智能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職業市場所需要的深度和寬度,降低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這種做法與教育目標相悖。從認識層面上看,這類教學選擇與辯證唯物觀的認識論原則相悖,也與教育的普遍性規律相悖。試想,就算學生掌握了某一計算機設計應用軟件,而計算機僅僅是一個高級工具而已,沒有藝術創造能力、沒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審美思維作基礎,不可能有效地實現藝術設計意圖,不可能搞好設計工作。沒有專業基礎,就不可能有較大的專業作為。
2.加強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育,這種提法雖說沒有錯誤,但是不現實。因為,在教學實施中,如何掌握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寸,難度很大。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教學時空都不可能不受到制約,基礎課程教學和其他類別課程的教學一樣,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實施,突破某一課程的時空限制,都會對其他課程教學的實施造成重大的影響,即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正是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職教育改革的一個難點所在。提高教學效率,才有教學發展的出路。筆者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價值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對“基礎”內涵的認知上,開展教學主要要解決以下專業基礎問題:其一,造型能力的培養。造型能力即古人所指的“存形狀物”能力。根據約定俗成式的認知,藝術設計課程屬于造型藝術范疇,因此,造型能力的培養應成為教學的首要追求;“造型能力作為一切藝術設計活動的專業基礎”的認知早已經得到藝術實踐和藝術教育的驗證。其二,審美把握能力的培養。從本質上看,藝術設計就是審美把握,就是美的追求與創造。因此,對美的認知,特別是對形式美的規律的把握就顯得極為重要和不可缺失。有不少的設計師在藝術設計實踐中,雖然能完成設計,但卻不能營造出美的感覺,創造出美的造型等。其實,大量的藝術實踐可以證明,沒有審美能力是不可能搞好藝術設計工作的。
3.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先導應該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思維是創造的基礎。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最常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在導入形象思維的過程中,融入創造性的審美把握,將其落實于動手能力的培養上,這是藝術設計基礎課教育最為重要的追求。
4.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主要是美術文化素質、專業素質以及人文品格的培養等。通過藝術設計基礎教育,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總之,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如果只是簡單地舍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價值和教學目標,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合理設置和安排成已經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藝術設計基礎教學問題解決的新思路
藝術設計的專業本質是“設計”與“應用”,特別是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等職業藝術教育非常注重和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應用為根本”,在此前提下,深化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在有限的高等藝術設計和高等藝術職業教育的時空中,既要較好地解決學生的專業基礎問題,又要圓滿地展開專業應用性教育,致力于解決二者之間一直存在著的對立、僵持和矛盾的僵局,成為首要問題。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體化思維為我們教學時空資源整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行動教學”模式和思路為我們解決強化藝術設計基礎教學而有可能擠占專業應用課程和其他課程教學“時空”的問題提供了可能。
1.將藝術設計所有的專業應用課程劃分為系列行動教學目標或“行動項目”,以教學活動小組的方式展開教學。在教師的主導下,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自主選擇和分析項目,解決行動項目中遇到的各種專業問題和專業基礎問題。將專業基礎課程內容融入或“返還”到應用項目中,使之成為行動小組有待自主解決和探究的“課題”或問題。其中,由于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應用課程完全融合于“行動學習”課程,從形式上看二者的“爭時占地”的教學矛盾也相應得到化解。在此,高等藝術設計的課程總目標并沒有改變,只是專業教學的形式和課程體系完全改變了。專業基礎的問題都隱含在應用性行動教學之中,以“夠使用、能發展”為原則,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一并得到解決。
不過還是要特別注意,此時專業教師如何有效地把握教學時空,完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專業基礎的問題不會自行解決,有時還可能會顯露出來,成為制約我們教學的攔路虎。因此,如何構建有用的、針對性強的、教學效率高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教學方式方法,又成為藝術設計教師應努力鉆研的急切問題。
2.完全打破原有的課程系統和教學模式,走高校藝術設計職業教育的產業化道路。將教學與應用、藝術設計和企業生產完全融合為一體,教學直接為應用和生產服務等,建立“學用結合、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的教學模式。也許這不失為一條解決當前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困境的好辦法。然而,如若這樣去做就會同時產生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由于篇幅有限,作為教學研究的課題,容下次再探討。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籃球核心后衛的培養和訓練
下一篇:試論高校廣播影視類專業的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