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
作者:姜 浩時間:2016-02-20 14:05:23 來源:www.vortexsignal.com 閱讀次數:1002次 ]
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 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主要途徑,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經過對幾個典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結合我院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發現實訓基地在建設運行中" 開放式、共享型" 實訓基地的重要性, 并探索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意義、功能定位、建設舉措及預期目標, 從共享型實訓基地運作的外部保障機制與內部管理機制提出一些對策, 為我院實訓基地走向優質、高效運行之路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
高職教育;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 建設與目標;探索
高校校外共享型實訓基地是政府、學校和企業協作共建,面向高等教育、職業培訓、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整合高校和企業的資源,集中資金投入建設的實訓基地。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建設的共享型實訓基地有以下幾種模式:1)校際聯合建設模式;2)政府投資建設模式, 3)政府與院校共建模式4)校企合作建設模式; 5)政府、院校與企業三方共建實訓基地。但是目前共享型基地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若干發展“瓶頸”:1)政府財政支持不足制約著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運行;2)企業的冷介入阻礙了基地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3)師資力量薄弱影響著基地可持續發展的效果;4)不完善的管理模式使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為此,必須從保障機制、政府統籌、師資結構、運行機制諸方面椎進高校校外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1 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按照社會需求、專業結構調整和專業建設的重點需要,拓寬服務功能,增強社會適應性;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多種功能于一體,提倡產學研相結合,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充分發揮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建設一個硬件和軟件與國際接軌、國內領先的高職高專示范性、共享型實訓基地。形成一套高職高專實訓基地建設指標體系。以最終實現地方政府職能的最佳配置, 促進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有序、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避免重復建設, 提高設備利用率, 增強職業教育的輻射作用, 達到資源共享
2) 變”消耗性”實訓為”創收性”實訓, 實現可持續發展
3) 零距離對接社會, 促進人才培養
4)建立校企合作運行模式, 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
2 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功能定位
探索和實踐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新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通過“雙合作”即“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引進行業企業管理標準和技術要求,吸納企業項目和資金共同進行實訓基地設備和文化建設,緩解教育資源不足及資源分散等問題。引入企業化管理的先進理念,借鑒同類基地成功經驗,形成學校和企業合作“工作站”式的管理模式,共同建設一支專兼結合高水平的基地管理和教師團隊,充分發揮基地的輻射作用,與周邊企業、學校形成共享資源。具體將實現以下功能:
2.1 教育實訓功能
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供訓練的場所,使學生從”有所知”走向”有所為”, 保證職業學校實施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計劃。實訓基地應創造生產現場真實訓練的實踐環境,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專業的主要儀器設備和基本工具,以及生產工藝、基本技能、專業技術等。實訓基地還應該在愛崗敬業的情操、團結協作的精神、遵紀守法的習慣等方面對學生職業素質進行”養成教育”,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及其發展奠定基礎,在人才規格方面滿足企業對新增勞動力的需求。
2.2 培訓功能
實訓基地建設起點較高,裝備較先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有條件成為城市新市民和下崗職工崗位培訓或再就業培訓基地。可根據職業崗位群或專業技術領域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制訂相應的培訓大綱和設置培訓項目。基地除面向職業學校學生實施上崗前的職業培訓外,還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包括企業職工的在職提高、轉崗培訓, 社會其他人員培訓,以及待崗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實訓基地還要對職業學校教師進行培訓。位于長寧區的上海職業指導中心有非常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2.3 對外服務功能
實訓基地應該是為企業或社會承擔相應加工服務任務的場所。基地新購置的生產型先進設備,滿足了學生真正工作崗位實習的需要。學生實習就是為企業或社會加工生產某種產品,學生從中不但掌握了生產設備的性能和操作要素,熟悉了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學生的加工服務也為學校創造不菲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基地的運行和發展。同時基地營造的企業生產氛圍也給學生以影響和熏陶,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2.4 職業資格鑒定功能
實訓基地應該是職業資格鑒定中心(站、所),按照政府人社部及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對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的具體要求, 設置考核模塊,建立試題庫。凡是經過培訓的人員都可以在基地進行職業資格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2.5 科技研發功能
實訓基地既是成熟技術的應用基地, 又是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基地。教師及學生利用實訓基地的設備條件和自身的智力資源,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積極開展技術改造和科技開發等活動。企業新產品也可在基地進行試驗、技術推廣和推銷。基地還可以承接與工藝技術和成果轉化有關的應用項目。
2.6 承辦技能大賽功能
隨著技能大賽的制度化,每年有國、省、市的比賽,實訓基地建成后,大量先進設備可以滿足大賽的需求,同時也是基地對外輻射、展示院校辦學實力的體現。這種功能定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和發揮職教特色,建立生產、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開拓實訓、培訓、生產加工、咨詢、技能鑒定等全方位的服務功能,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科技與社會服務為一體,實現教學、培養、服務一條龍。
3 開放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
3.1 建成較高檔次的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要設立先進的制造技術展示車間,引入先進裝備進行展示和操作訓練,每個實訓場地接人因特網,設立多媒體講課區,開發跟蹤現代先進制造技術的實訓項目。結合校外實訓基地——現代先進制造企業,基礎實訓與專業實訓相結合,形成較高的實訓檔次。
3.2 組成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立足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結合企業與學院周邊高職院校,實現專兼結合,形成一支數量適中、結構合理。
3.3 形成規范的實訓教材,開發一系列的校本教材和培訓項目
組成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汽車技術與服務學院教師和校企合作中企業的技術人員為主、有周邊高職學院教師參加的編寫組,編寫出汽車類4 個專業的實訓教材,開發、引進以汽車類為主的培訓項目, 引進國外實訓項目。進行國際職業資格認證,與國際接軌。
3.4 構建相對獨立的模塊式、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平行、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保證高職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高職教育的特色所在。根據人才培養模式,按專業大類將實訓的內容分為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應用和創新能力訓練4 個大的模塊,然后根據這些模塊的要求,確定實訓的課程, 并制定每門實訓課程的實訓教學大綱,再根據課程或專業的要求,將每門課程的實訓內容分成若干個可獨立進行的實訓項目。
3.5 開拓較廣的服務市場
實訓基地的開放性決定了它的服務市場的廣闊性。一是要向企業開放,承擔生產、經營任務,推進消耗型實訓向經營型、生產型實訓轉變,承擔技術改造、創新及推廣工作,推進實訓基地由技術跟蹤、技術承接向技術創新、技術輻射轉變;二是要向社會開放,承擔企業職工培訓;三是要向職業院校開放,承擔職校學生專業證書培訓和技能等級鑒定。
3.6 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
以“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為指導思想,形成良好的校內外實訓基地運作機制,建立規章制度,優化基地結構,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實現科學管理。
3.7 進行市場化的運作模式
實訓基地運行管理實行”雙軌制”,除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運行外,還應按照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運行。以基地建設項目開發和服務行業企業為依托,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市場化經營,通過對外承包、股份制合作、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建立產權明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市場運作、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實現實訓基地人、財、物充分結合和有效利用,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訓基地的示范作用與輻射功能。
3.8 建立績效評估體系
實訓基地的績效評估是對實訓基地后續建設的監督與指導,缺乏實訓基地績效評估就缺少了檢驗實訓基地建設后續情況的手段,很難把握實訓基地建設的質量。建議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訓基地績效評估標準,包括實訓基地的培訓學生數、考證合格率、設備保養情況、年產值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增加實訓基地建設的監督體制, 使得國家的財政投入有得放矢,將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時對基地的管理、教學、培訓、生產、科研等各方面進行考核與評估, 并對在基地建設等項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4 實訓基地建設實踐的目標
4.1 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
實訓中心在深入研究現代流通服務業特點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單一實訓室模式,將原來各系部、專業的獨立的實驗、實訓室進行功能上的優化和整合。統籌安排院內實訓教學計劃,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避免了重復投資,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4.2 力求實現“對內實行企業化管理, 對外實行準市場化運作”的共享型機
對內實行企業化管理就是在學院內以實訓中心主任為部門經理,建立規章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部分子中心可采用租賃制,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引入現代企業的理念與價值觀,營造企業化的職業氛圍,實訓內容與項目來源于企業,實訓方式與實訓過程企業化,實現科學管理。
對外實行準市場化運作是指按市場化要求進行實訓成本核算,加強教學管理、設備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學生管理,確保實訓教學優質高效;全面向社會開放,微利經營,緩解我國教育資源不足以及資源分散的矛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
4.3 校內校外共享共建,相得益彰
共建實訓基地,既是校內實訓教學中要場所,又有利于引導學生與社會接觸, 也有助于各個高職院校隨時掌握人才市場變化規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是地方性高職院校直接為當地經濟服務的有效形式。
4.4 形成國家級示范性實訓基地
共享型實訓基地已成為學校與企業、行業的緊密結合的接口,它不僅承擔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技能實訓,而且承擔了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與鑒定任務。實訓基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形成集實訓、培訓、咨詢全方位的服務功能,融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科技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教學、培訓、服務一條龍服務體系。
4.5 實現學生職業素質訓練
實訓基地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但應當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實訓中心在組織運行過程中要十分注意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合和優化各種教育資源配置, 尤其是實訓基地資源的共享問題, 將直接關系到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開展的時間不長, 實訓基地資源共享目前僅僅是一個停留在紙上的美好愿望, 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在這一個全新的領域, 如何進一步探索政府職能轉變, 爭取國家和省政府的管理權限, 促進本區域內區域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 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參考文獻】
[1] 陳世昆, 樓世洲, 劉曉明. 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調查 [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 (35).
[2] 張日恒 . 職業學校實訓基地運行模式的初探 [J]. 文教資料, 2006 (10).
[3] 孫連棟; 李曉敏;; 職業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 職業教育研究;2006 年07 期
[4] 許笑平,陳代芬. 高職管理類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構建模式【J]. 教育理論研究2005 (2)
[5] 李巨文;; 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7 年01 期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