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程,是醫學專業學生學好專業課程的前提。 本研究對課前準備以及理論課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為教學改革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 備教材;備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Abstract】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and required medical course.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specialized courses.In this study,we carried out some reformation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during preclass preparation and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order to give some experienc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reparation of material;preparation of student;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一門醫學基礎課,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聯系的紐帶,是學好其它醫學課程的基礎。為滿足社會變化和科學進步對醫學人才的要求,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要想使學生牢固掌握本學科知識,完成教與學的協調統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 課前充分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英語論文發表
備課是教學工作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若此環節存在問題,將影響整個教學過程。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1 備教材
衛生部教材辦公室于英語論文發表 2002年2月在大連召開了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決定在第四輪臨床醫學專科教材的基礎上重新組織第五輪教材的修訂和編寫,并決定把病原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免疫學三方面的知識融合為一本教材,定名為《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1]。教材編寫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根本,力求體現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2]。全書分為3篇,按80學時編寫。第一篇為醫學免疫學基礎,計9章;第二篇為醫學病原微生物學,計25章;第三篇為人體寄生蟲學,計13章。全書共390多頁,共計37萬余字。在教學內容多,學時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把教材內容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并使其牢固地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反復思考,整體理解,對每個篇章的內容,要爛熟于心,并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做出取舍、簡化、補充,再根據教材的深度和廣度進行周密的分析、編排。另外,教學時還要注意把書本內容和學科前沿總結出來,與臨床統一起來,然后再系統、有側重地傳授給學生,這樣就能形成自己的講授體系,講課時才能運用自如,取舍得當,重點、難點選得準,講得透。在此基礎上,對于年青老師來說,要想真正備好一節課,還需要書寫出完整系統的教案。書寫好一個內容精練、重點突出、切實可行的教案,是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也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
1.2 備學生英語論文發表
所謂“備學生”,就是準備學生,了解學生,重視學生。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只有教與學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意義上完成教學任務。相對于備教材,很多老師更容易忽視備學生。有些教師對教材內容準備得很充分,但講解時不考慮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講課時只顧及內容的敘述,認為只要完成教學進度,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其結果必定是只有少數學生能勉強能跟上教師的講授,多數學生因理解困難而放棄聽課[3],失去了作為基礎課的意義。因此,在備課時,要因材施教,注意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基礎、認知基礎,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時常自問:第一,對于所授課程內容,學生的知識背景,以及學生在學習時掌握的情況。第二,要了解學生的情感、思維特點、學習方法和思想狀況。最后,“備學生”時要留有余地。我們在“備學生”時要留有余地讓學生有自主拓展發展的空間,尤其是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小學生、中學生,而是有自我行為能力的大學生,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留一些空間和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掌握了知識,又增長了智慧。
2 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英語論文發表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內容繁雜,邏輯性較差,相對枯燥,講授中容易給學生帶來抽象、零散的感覺,歷來是醫學知識中不易系統講解的內容。此外,由于該課程的講授安排與臨床學科課程體系的設置有一段距離,學生尚未接觸過臨床問題,學生無法切身體會本課程與臨床的關系、與他們將來工作的聯系,從而難以引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4]。因此,要想在短短的幾十個學時內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就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剔除一些陳舊的、過時的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知識、新內容,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系。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以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寄生蟲學的順序進行授課[5],這樣調整以后,內容就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學生對這門課也變得容易接受。對于各部分教學內容,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也進行了如下改革:
2.1 免疫學
免疫學近年來進展迅速,滲透到生命科英語論文發表 學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分子免疫學的發展,其科研和應用前景廣闊。在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免疫學內容較難理解,在基礎免疫學部分教學中的重點主要是介紹一些免疫學基本概念,如抗原、抗體、補體、免疫系統等。這些概念雖然簡單,但卻是現代免疫學的基石,如酶聯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ting 等現代的實驗方法也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進行檢測的。臨床免疫部分應與臨床密切聯系,精講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盡早接觸臨床;突出病理性免疫,包括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腫瘤免疫等內容,讓學生通過病例分析討論,理解免疫病理的機制;免疫學應用部分包括免疫學防治、免疫學檢測,突出“新”字,刪除如沉淀反應等臨床早已摒棄的內容,重點介紹快速靈敏的免疫標記標本[6]。
2.2 微生物學英語論文發表
病原學中細菌、病毒的種類繁多、特點復雜,其中僅細菌學概論中就有30多種細菌,如果不系統歸納,不注重相互間的聯系,按書本順序泛泛而談,一個細菌一個細菌地介紹,機械地完成了教學大綱規定的授課內容,顯得十分單調、貧乏、支離破碎,不成系統,失去了相互間的內在聯系和系統性,很難引起學生興趣,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7]。如何設計一條最簡捷又利于學生理解和思考的路線呢?以下是我們總結的兩種主要的方法:①參照教材,依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或致病特點進行分類安排教學,即將微生物分成經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及動物源性的微生物[8]。這樣有利于學生歸納總結各類微生物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對比中領會各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征,可以達到良好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