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就在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前蘇聯教
育家烏申斯基提出 :“習慣是力量的基礎,是教育活動的杠
桿”。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學習活動中起維護、支持的作用,是
學生不斷學習、發(fā)展自我的基礎。學生有了好的思維習慣,
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不斷獲取新知識形成新技能,
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并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數學教學的
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學生“會學”。在教
育教學中我們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作為提高課堂教學
質量的主要內容。它所形成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學生為
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形式,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
性,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主動自覺地學習。
我們的數學課,使用北師大新教材,該教材徹底改變了
以前那種“三脫離”內容。它從學生接觸的生活實際和社會
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探索。開動機器想問題,
儲存知識,積累經驗,讓每個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都有不同程度
的收獲。因此,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與學生日
常生活的緊密結合,與學生的知識情趣的提高,學習態(tài)度的
轉變相互依存。按問題情境——建立模式——解釋應用的方
式,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不再被動,知識內容不
再陳舊,使他們能自覺地參與探討和交流,養(yǎng)成良好的,有
邏輯性的思維習慣,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
信心,都有著現實的意義。在教學中,我從這幾點上進行良
好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 :
一、重視學習方式,引導有序思維
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感官
去觀察問題,動腦筋去思索問題,養(yǎng)成善想,善問,善估,
善猜,有序的良好思維習慣。為此,對學生參與探討交流時,
要使他們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有序的思維活動。
以前的課堂強調大量地訓練,按照教師備課的教案安排學習。
形成例題講解——習題演練——作業(yè)布置的模式進行教學活
動。課堂討論往往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流于形式的過
程。為了鞏固其所學知識,很多情況下是讓學生反復地練習,
使之掌握運算技能從而形成單一的思維習慣。而現行教材則
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建立探究模
式——理解應用知識。以人為本,視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和主
人。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調動他們自主學
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他們在觀察,
操作,猜測,反思的過程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發(fā)展,
形成過程,獲得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在學習復
式條形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
交流,操作,引導講解,修正等程序,開展有序的思維探討。
首先讓學生觀察統計表中關于第一小組同學單手雙手投球的
情況,由于統計表觀察的不方便,需要繪制條形統計圖,同
時思考交流明確要繪在一張統計圖上,并進行繪制。進入主
題,怎樣繪制 :先注意統計圖的名稱,橫軸表示的投球的人
(投球者),需要的格數,縱軸表示的是投球的距離單位(米),
縱軸一格代表的是多少,怎樣思考的(估計數的范圍 :例最
遠是13米,最近是9米,數據特點十分位都是0或5,從而確
定一格代表0.5米)再進行每個同學單手雙手投球距離的繪制,
最后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要有圖標注解。之后進行自我圖表
的修正。這樣的教學活動的引導,就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
的,有序的思維習慣。
二、運用圖形語言,引導解析思維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但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
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系,而且還充分利用圖形語言,將一些
抽象而難于理解的數學概念和內容,直觀而形象展示出來,
幫助學生理解其問題。圖形語言把靜態(tài)的教材,在課堂活動
中變成動態(tài)的過程,它在數于代數、圖形空間、百分數與統計,
實踐與綜合運用等內容上,對啟迪學生有序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數學過程中以問題為核心,以活
動為主線都應把圖形語言作為學生理解問題的基礎內容。讓
它緊密結合操作活動,利用數感和符號感從多種角度提供為
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導解決問題的思路,對
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的思維能力。我們在教分
數乘法意義時,充分運用了圖形語言,采用折一折的方法,
借助圖形語言來探索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分
數乘分數時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分數乘整數時分子乘
整數,分母不變的道理。然后將符號 × 與折出的圖形,運算
相比較。理解計算方法和符號語言是相同的意義,體會數形
結合思想,運用平面圖形或線段來進行思維活動。在操作過
程中通過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動,都能有
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有序思維。理解數學上的概念,計算方法,
運算程序,使之對學習數學有良好的興趣和信心。
三、善待學生錯誤、引導創(chuàng)新思維
在課堂操作活動中,每個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的認知水平
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教師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偏差,應
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因為在整個學習進程中,學生通
過觀察思索,始終處于高度集中的思維狀態(tài),出現錯誤和偏
差是有可能的。在這種時刻,我們應當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鼓勵有序思維,把暫時出現的差錯,視為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把否定的態(tài)度轉變?yōu)槔斫獾膽B(tài)度。善待學生的差誤,等待他
去糾正、反思,允許他有理解思考過程,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
運用多種形式的操作方法去檢驗總結差錯的原因,把失敗變
為走向成功的動力,把糾正差誤引導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上來。在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知識上堅定不移的前進。曾經,
我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在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工廠計劃
投資300萬元修建一座廠房,實際比計劃投資節(jié)省了30%,
節(jié)省了多少錢?”他這樣寫到300×(1-30%),我問他為什
么這樣做,他告訴我因為節(jié)省了30%。我說,你能在看一看
嗎?問題是什么呢?哇,我錯了,我知道我算的是什么了“哎,
真倒霉!”,后來,這孩子學習更好,更愛和老師一起探討問
題。學生出現了錯誤,并非就只有漫罵,責備才能解決問題,
多一顆寬容慈愛的心,善待學生錯誤,更能提高我們的教學
成績,活躍學生的思維。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始終貫穿在課堂的教與學的
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結合現實的有序引導,又要關注持之
以恒的思維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這對適應未來學習
與生活都有極其現實的意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應該
深入探究,讓學生找到成材的捷徑。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fā)表網(www.vortexsignal.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fā)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